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压岁钱,花光了我的年终奖”

“为什么压岁钱越涨越高?”“少了拿不出手,多了又心痛”“压岁钱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春节来临,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作为传统年俗之一,过年时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一种“年味儿”,代表着期许和祝愿。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一路看涨的压岁钱不仅成了老人的经济负担,也让很多年轻人颇感压力。


让压岁钱不再“内卷”,回归联络感情、传递祝福的本意,成为很多人共同的心声。


“发完压岁钱,年终奖没了”



过年走亲访友本是喜事,但却让27岁的王雨欣感到头疼,“我家这边要给7个孩子压岁钱,我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每人600元,光这些压岁钱就要7200元了,有的人年终奖都没这么多。”


王雨欣的老家在浙江余姚农村,她说,“小时候长辈基本都给200元,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200元都拿不出手了,最低600元,动辄上千,对于我这个年纪来说压力很大,更别说村里的老人了。”


“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她也想过少给些,但这样做会被其他人诟病,另外父母那边也不会同意,“老一辈要面子,我不给他们就会给,每个孩子给800元-1000元。”王雨欣说。


年过七旬的周振深告诉记者,他给孙辈的压岁钱,从20元一路上涨到现在的100元、200元,“现在都没人拿50块钱了,我主要靠种地挣钱,发压岁钱花得最多,孙子、外孙女、侄孙一共快20个人了。”


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表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对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有点“变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拒绝红包攀比,年轻人出招了



年轻人中,有人为给小辈发红包而苦恼,也有人提出了一些新观念、新做法。


重庆的晓菲就是如此。今年,她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50元,“图个热闹喜庆就好”。此前,按照她家乡的习俗,压岁钱以100元、200元居多,每年春节,她都要为此花费数千元。


“十几个孩子,有些可能一年才见一次面,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是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今年我就直接说了,亲戚们也都同意,这样大人没那么大压力,小孩儿收到红包也都高兴。”晓菲说。


在社交媒体上,也有不少人呼吁过年发压岁钱要量力而行,不要被攀比、跟风的风气所“绑架”。“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不要内耗”……他们互相开解道。


社交平台上,有关压岁钱的讨论逐渐升温


王雨欣说,她很怀念小时候的新年,“以前的传统就是大家都能接受,给个压岁钱讨个喜。希望能推行一下量力而行,给还是要给的,不能让孩子们没有压岁钱的快乐。红包金额少一些,又没压力,又喜庆,何乐而不为呢?”


专家:可通过倡导性规范加以劝导



在王忠武看来,需要适当地给压岁钱“水涨船高”的风气泼个冷水,降降温。“又送又还,还的时候通常还会多给一些,可能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不加以遏制,压岁钱的额度可能还会涨。”


他表示,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可以理解,但要适可而止,别过度。表达对孩子关心的方式有很多,如果给家庭造成压力负担,甚至影响到自己的生活,那就弊大于利了。


王忠武建议,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个倡导性的规范,参照治理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方法,形成软约束。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全国多地正通过各种方式引导民众合理送压岁钱。安徽省阜阳市文明办近日在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时表示,将引导农村群众树立关于压岁钱的正确观念;引导基层将压岁钱的合理发放纳入村规民约;借鉴推广外地有效做法,提倡理性节约,坚决反对攀比和浪费。江苏省宿迁市2020年发布的《人情新风“宿9条”》提到,“‘压岁钱’不变味,不惯孩子”。


此外,也有多地通过发倡议书、举办相关主题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合理送压岁钱,强调压岁钱“不变味”。


(文内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关于压岁钱你有什么看法?

来留言区聊聊吧















来源/中国新闻网

校对/韩妮

责编/贾阳阳

监制/刘洁


更多热文

贾玲暴瘦100斤后,首次公开露面 // 40岁儿子跪着向妈妈讨13元红包,网友点赞!


石家庄有望冲至15℃!河北新一轮冷空气正在路上,这里有雪……


十天300多单!石家庄两名姑娘火了!网友:行行出状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河北青年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