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帕奥禅师问答集》出世间正见

帕奥禅师 欢喜觉悟 2019-05-04

【问题 24 】 礼敬禅师 ,请禅师慈悲开示:正见 、正念 、如理作意的关系,初学者如何培育、增强如理作意的能力?

    

帕奥禅师答:什么是正见呢?要根据佛陀(对正见)的定义很重要,而不是根据禅修导师的定义。这个定义在许多经里都有记载的。在《大念处经》里,佛陀也教导了什么是正见。他说:“比库们,什么是正见呢?正见就是正确的了知苦圣谛,正确的了知集圣谛,正确的了知灭圣谛和正确的了知道圣谛,正确的了知这四圣谛,就叫做正见。”

    

那什么是苦圣谛呢?在包括 《大念处经》 的许多经里, 佛陀都讲:简言之,五取蕴是苦。五取蕴就是苦圣谛。如果我们总结五取蕴,它们就只是名法和色法。根据佛陀的教法,色法是以色聚形式组合生起的,它不会单一生起。


你要看到色聚,就需要有系统的修学四界差别,有一天当你的定力培育起来后可以看到色聚,你能够辨析色聚的内容,也就是它的色法。一个色聚最少具备八种色法,比如说地、水、火、风、色、香、味和食素。有些色聚有九种色法,有些色聚有十种色法,你应当通过直接的洞察智慧去有系统的观照、了知这些色法。


接着你又要去观照究竟名法,究竟名法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心路过程而生起的名法Cittavīthi而生起的,一种是离心路过程Vīthimutta,非心路过程方式生起的(名法)。有这两种名法,你应当看到这些究竟名法的生起。


它也是组合生起的,最少都有8种名法一起生起,有些有34种名法或者33种名法作为一个组合生起的。你应当能够看到每一个刹那的名法组合,你要能看清楚它们有多少种名法,这是要通过智慧之眼看到的,如此如实的看到就是对名法的正见。

    

这还不足够,你应当尝试去看过去、现在、未来、内在、外在等等究竟名色法,这就是苦圣谛。正确的了解苦圣谛是一种正见。接着,你也需要去了解苦圣谛的因,即究竟名色法的因,过去的因导致现在的五蕴生起,也就是现在的果生起,现在的因会导致未来的五蕴生起,也就是未来的果生起。

    

那什么是这五因呢?五因就是无明、贪爱、执取、行和业。那什么是无明呢?比如说你现在看着我,到底这是谁呢?你可能会想这是帕奥禅师,是否真的如此呢?从究竟的层次来看是没有帕奥禅师的,没有男人、没有女人、没有天神、没有梵天神、没有鬼、没有畜生等等。

    

如果你有系统的去观照,身体也只是由许多色聚组合而成。而这些色聚你再看下去,它也只是由很多色法组合而成。这些色法是非常快速生灭的,因此,你完全没有时间去说这是帕奥禅师、这是我的孩子、这是我的女儿、我的父亲、我的母亲、我的丈夫、我的妻子。

    

所以如果你说这是帕奥禅师,这就是错误的了知。同样地,在看你的过去世的情形时也是如此的,这里禅师以一个例子讲解这种现象:有一个女禅修者在修缘起的时候,去观五种过去的因。她观到在接近临终的时候,她看到的是许多鸟儿飞到空中,这是她的业相。

    

到底是什么因素,让她在临终时看到鸟儿飞到空中呢?她就继续向前辨析名色法,看的更远一点,就能够看到她累积业的那个时刻。

    

有一天,大概在她30岁的时候,她去到市场上,看到许多鸟儿在笼子里关着,对这些关在笼子里的鸟儿,她很自然地生起许多的悲悯心。于是她买下所有的鸟儿,然后找到一个适当的地方,把它们都放了。


这些鸟儿都逐一逐一地飞到天空中,当她看到鸟儿飞到空中时,她的心生起许多的快乐、许多的喜悦。这也让她常常都想起自己放生的善行,生命布施的善行,而当时她做布施的时候,她自己还不清楚自己心的用意是什么。


她只知道在那时候,她仅仅是简单地要放它们,解除它们的痛苦,她只看到一颗单纯的心——让这些鸟儿脱离痛苦,但是她没有看到无明、贪爱和执取,她只看到行和业——就是那个造作行为的过程。

    

于是,我又让她继续往前看究竟名色法,她看到有一个阶段,她是一个孩子,在一个学校读书。那个学校里面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院,而不同宗教都有一个小小的博物舍,一个佛教的,一个基督教的, 一个回教的。

    

有一天,作为孩子的她走进佛教的博物舍。在里面她见到一尊菩萨苦行的像,就是我们的菩萨在乌鲁维拉森林里面修六年苦行,修到身体都皮包骨了,骨头都凸出来的像。这个像很吸引她的注意力,她想:“这个人在做些什么呢?”


于是她就去询问、探索。她得到的答案是:这个人正在修行,寻求解脱。于是她被解脱的概念强烈的吸引了。所以她放那些鸟儿的时候,她潜在的倾向是要希望这些鸟儿得到解脱,她自己也倾向于解脱。


所以,她在观察临终名色法的时候,就发现接近死亡的时候,她有一个倾向生起,是想要得到一个女人的生命,然后再以一个女人的生命得到解脱。这样的了知是一种错误的了知,因为她觉得有一个女人的存在,她贪爱女人的生命,这是她的贪爱,她的这种贪爱连续地生起就叫做执取,这就是无明、爱和取。

    

有赖于无明、爱、取,她去放鸟,放鸟的这个行为是行,因为有悲心,它有35种名法,这35种名法是无常的、刹那生灭的,当它们灭后剩下来的能量就是业的能量,我们把这种潜质叫做业。

    

这个无明、爱、取、行和业就是五因,五因就是第二个圣谛——集圣谛(苦因圣谛) 。五因产生五果,五果就是未来生命的名色法了。这种因果关系是需要看得清楚的。

    

这两种圣谛——苦圣谛、集圣谛,都是观禅的目标。所以她需要去观照苦圣谛和集圣谛为无常、苦、无我,看清苦圣谛、集圣谛的无常、苦、无我的真相。

    

要观照这两种法——苦圣谛、集圣谛(苦因) ,这还不足够,心还要能够观到五因彻底的息灭,这五因在什么时候彻底无余的息灭(即息灭后不再生起)呢?有一天当禅修者证悟阿拉汉圣道的时候,阿拉汉圣道就会彻底地、无余地摧毁所有的烦恼(摧毁后不再生起)。

    

因为阿拉汉圣道彻底摧毁了所有的烦恼,所以在证悟阿拉汉之前累积的所有的善业和不善业也就没有力量再带来新的生命。因为没有烦恼的缘故,所有的善恶业都不能起作用来导致新的投生,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只有当我们有无明、爱和取去支撑行与业的时候,才会有下一个生命。而阿拉汉已经断除了无明、爱、取,所以没有支撑的力量让他继续投生,所有的善业和不善业也都没有力量带来下一个生命,所以当阿拉汉入般涅槃的时候,所有的善、恶业都不再起作用,不能够再产生新的生命、新的五蕴。

    

这两者的无余地息灭也是需要观照的。无明、贪爱、执取、行和业属于第二个圣谛——苦因圣谛,或者我们叫集圣谛,五蕴无余地息灭是第一个圣谛(苦圣谛)的息灭。这两种圣谛(苦圣谛、集圣谛)的灭,我们叫做灭圣谛。苦圣谛和集圣谛的灭还是观禅的目标,这是在第四个观禅的智慧——生灭随观智时观照的。

    

观照到苦圣谛和集圣谛的灭还不足够,你要继续修观禅,直到最终道智生起,证悟不生不灭的,非因缘和合的涅槃。这个不生不灭的法本身是出世间的灭圣谛。

    

总结起来,第一个圣谛,苦圣谛就是究竟名色法;第二个圣谛,集圣谛就是十二因缘顺序的缘起法;第三个圣谛,灭圣谛涵盖两个部分,一个是观禅的目标(烦恼的灭和五蕴的灭),另一个是出世间圣道圣果的目标,也就是涅槃。

    

当在修观禅时,有些时候你要以观智,观照观智本身为无常、苦、无我。观智是由正见、正思维组合而成的,也包括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在修学观禅的时候,你要观照观智为无常、苦、无我。所以你就会了解,在这个内观智慧里有正见、正思惟、正精进、正念和正定五种圣道,八圣道里面的五种成分。


在开始修行以前,禅修者已经具备了五戒,已经具备了正语、正业和正命的戒行成分,所以在证悟涅槃的时候就具备了八圣道,你的道智是伴随着八圣道而来的。

    

通常,我们以观初禅禅那法为无常、苦、无我而体证涅槃(这是其中一种证悟的情形),此时有37种名法。在证悟的阶段,正见是以涅槃为目标,正确的了知四圣谛;正思维是心的安住,以涅槃为寻的目标;正精进是你为证悟涅槃所做的努力;正念的目标是以涅槃为目标,这就是当时证悟的正念;正定是你专注在涅槃上。


所以,在证悟的层次上,有正见、正思维(正智)、正精进、正念、正定;而在证悟的同时,因为道智摧毁了所有会导致邪语、邪业、邪命的烦恼, 因此也具备正语、正业、正命,也就是在证悟圣道的阶段就具备了八圣道。


这个就是出世间的八圣道,这样的了知就是正见。你的心也需要对四圣谛的目标有正念,假如没有正念安住在四圣谛的目标上,你是不可能洞察四圣谛的,所以他是具备正念的,它们的关系是如此。

    

同时,他也具备如理作意。什么是如理作意呢?当你观照究竟名色法以及他们的因,是无常、苦、无我的同时也要观照它们的不净,我们身体的本质是不净的,我们把这样的作意叫做如理作意。


没有如理作意,你是不可能证悟圣谛的。比如说如果你认为:这是我的孩子、我的父母、我的妻子、我的丈夫、我的财物等等,这些就叫做不如理作意,如果你运用不如理作意的话,你的不善法是天天增长的,如果运用如理作意,你的善法是天天增长的。这就是正见和如理作意之间的关系。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欢喜觉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