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菩萨道 | 深入地省察布施波罗蜜

明昆三藏持者 欢喜觉悟 2019-05-04

省察智

──观察不布施等的坏处和布施等的好处

  省察不修十波罗蜜的坏处与修十波罗蜜的好处之省察智也是波罗蜜的根本条件。

  (发心修菩萨道者应详细地研究这一篇。)


一、深入地省察布施波罗蜜

  「私人财物如地、金、银、牛、水牛与男女奴仆等和自己的妻儿将为执着的主人带来灾害,因为这些是五欲的目标,许多人都在垂涎;他(它)们会被五敌(水、火、王、贼和敌人)所抢或消灭;他(它)们导致争吵;他(它)们不是实在的;为了争取与保护他(它)们则必须骚扰或侵袭他人;失去他(它)们则带来极度的痛苦;由于执着而满怀自私的人死后则很可能投生恶道,因此财物与妻儿为物主带来多种的伤害,给掉与舍弃他(它)们是唯一开脱至快乐的途径。」


  菩萨如此地省察与修习正念,以免怠于行布施。


  每当恳求者来讨时,他如此省察:「他是我亲近的朋友,向我吐露自己的秘密;他在指示我如何通过布施把死不带去的财物带到来世;这世间有如被死亡之火焚烧的火宅,他是帮我把财物带往安全处的好朋友;他就有如一个绝妙的藏室,可好好地保存我的财物,以免被烧毁;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通过给与我布施的机会,他已在帮我获取最杰出与艰难的成就,那即是佛地」。


  他也应如此省察:「这人在给我行至善的机会,我不可错失此良机。」「生命终有结束的一天,我应该不求而给,何况人家亲自来求我。」「强烈倾向于布施的菩萨四处寻访欲接受布施之人,而现在由于我的福报,竟然有乞求者亲自来接受我的布施。」「虽然接受财物的是受施之人,然而我才是真正的受惠者。」「我应利益众生如利益我自己。」「若无人来接受我的布施,我怎么能修习布施波罗蜜?」「我应该只为了给与乞求者而赚取与累积财物。」「何时他们才能不请自来地给我机会行布施?」「我如何才能亲切地对待受施者,而他们又如何才能变得对我友善?」「如何才能在布施之时与之后充满喜悦?」「如何才能使受施者到来?」「又如何培育倾向于布施?」「如何才能获知他们的心思,而无须请教地提供他们所需之物?」「当我有东西可供布施而又有人愿意接受时,若我没有布施的话,这将是我极大的错误与损失。」「如何才能布施我的生命与肢体给与乞求它们的人?」


  他如此不断地培育布施的倾向。

  「有如回力捧(kitaka50)般飞回投掷者,善报也一样地回到不祈求回报的施者。」如此地省察,他培育了不祈求任何成果之心而行布施。(在此成果是指天界或人间的快乐,而不是指佛果。)


布施时的内心态度

  当受施者是亲近的人时,他愉快地想:「亲近的人来向我讨东西。」若施者是中立的人(不亲近也不厌恶),他愉快地想:「做了布施之后,我将获得他的友情。」若施者是个厌恶的人时,他特别愉快地想:「我的敌人来向我讨东西,布施之后他将成为我亲近的朋友。」


  因此,他必须如同对待亲近的人一样,具有慈悲心地布施给中立与厌恶的人。


当陷入极大的困境时

  若发心修菩萨道者发现由于长久以来受到贪欲的影响,而对某物起了执着,他应省察:「你这好人,在发愿修菩萨道时,你不是说愿意奉献自己的生命与所修得的善业以援助众生吗?执着身外物就有如大象在冲凉51,因此你不该执着任何东西。就有如一棵可作药的树,需要根的人可以取走它的根;任何需要树皮、干、枝、木心、叶、花、果的人皆可任取所需。虽然被摘取了根、皮等,药树不会因此而受影响,不会想:『他们夺取了我的东西。』」


  菩萨也如此省察:「为众生之福利而极力奋斗的我,即使对非常微小的坏念头都不可放纵,而应善用这充满痛苦与不净的身体。内在(身体)与外在(身外)的四大皆逃不过坏灭,内外的四大根本没有什么差别。在无此差别之下,若执着身体而想:「这是我的,这就是我,这是我自己」,这只是愚痴的展现(sammoha vijambhita)。因此,有如对待身外物一般,我无须顾虑自己的手、脚、眼、肉和血,而准备好舍弃全身地想:『让任何需要那一部份的人取走它吧!』」


  如此省察之后,他不再对自己的生命与肢体有任何顾虑,而肯为了觉悟而舍弃它们,因此他的身、语、意就很容易获得净化与提升。菩萨如此净化自己的身、语、意业之后,即拥有了分辨善恶的智慧,因此,他成为一个真正能够给与众生越来越多的物施(vatthudana)、无畏施(abhayadana)与法施(dhammadana)的人。

  (以上即是菩萨对布施波罗蜜的深入省察。)


--摘自《南传菩萨道》



微信扫描二维码关注上座部原始佛教

(微信订阅号:NandaBodh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