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湖北:大江奔流 千湖竞秀
湖北:大江奔流 千湖竞秀
□ 赵建平 陈萌 熊渤
40年时光,记录下攻坚克难的点滴历程。迎战多场流域和区域性大洪水,抗御多年大面积干旱及历史罕见“五连旱”;河流纵横,湖库棋布,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异常繁重艰巨;千万群众面临饮水之痛,水量、水质保障困难重重……
40年时光,雕刻出耳目一新的奋斗图景。着眼于长远发展,着力于服务民生,由传统水利转向现代水利的实践探索不断深化;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防汛抗旱减灾、河湖生态保护、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等多点发力……
40年时光,见证了辉煌璀璨的喜人成绩。夺取一次又一次防汛抗旱减灾硬仗的胜利,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农村饮水叫响了“千吨万人”以及“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湖北模式,创造了“十年任务五年完成”的湖北速度;水土流失面积由6.85万平方公里减至3.55万平方公里,项目治理区22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水功能区划达标率70%以上,多项指标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大江奔流,千湖竞秀。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水利人克难奋进,砥砺前行,书写了水兴荆楚的壮丽篇章,为广大百姓提供满满的获得感,为美好生活赋予触手可及的幸福感,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武汉大美木兰湖 摄影:陶红|
生命至上
牢记使命守护江河安澜
“当年,广大军民和工程技术人员连续80多天,夜以继日与洪水搏斗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让人永生难忘!”曾参与1998年洪湖长江干堤溃口性险情抢护的张生鹏深情说到。
防汛是湖北天大的事。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水利人念兹在兹,全力以赴,实现了防洪保安全、抗旱保供水、减灾保发展的目标,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这是紧随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水旱灾害防治理念不断深化的40年。
改革开放之后,全社会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湖北防汛抗旱工作坚持服务大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1998年后,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湖北增加了治水投入,防汛抗旱工程迎来建设高潮,全社会也逐渐从社会、经济等更广阔的视野探讨防洪减灾问题。进入21世纪,水旱灾害风险增大,治水工作更加关注长远发展、关注民生,防汛抗旱理念进一步转变,在有效运用工程措施基础上,更加注重决策指挥体系、监测预警预报、工程联合调度等非工程措施的运用。特别是2016年,党中央提出“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救灾减灾新理念,湖北水旱灾害防治有了更为科学的指导思想。
这是紧紧抓住责任制“牛鼻子”,党政同责责任体系不断完善的40年。
省委、省政府把强化责任落实放在首位,持续建立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早在1950年,省政府就成立了防汛总指挥部,这一组织体系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湖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并延续至今。40年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纲主职,30余个省直机关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权威、高效的省级防汛抗旱指挥体系,成为全省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模板。各地比照省级组建本地区防指,在全省形成垂直到底、覆盖到边、功能强大、运转有序的防汛抗旱组织指挥和责任体系。
这是科学决策机制不断优化、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的40年。
2006年首部《湖北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出台实施,2010年再次修订完善,各市、县、乡依次编制、分级落实。按流域编制江河防御特大洪水预案以及洪水调度方案,水库、水电站、拦河闸坝、水闸等水利工程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所有涉水(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在建工程、病险水工程和水毁工程都编制了度汛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县、乡、村三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达1.3万个……科学决策运行机制不断优化,一整套成熟、高效的防汛抗旱信息监测、预测预报、会商研判等决策运行机制筑起牢固安全屏障。
这也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力推进长江干堤和中小河流治理的40年。
1998年,长江堤防建设迎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湖北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修复了荆江大堤、洪湖监利长江干堤、松滋江堤、南线大堤等16段长江干堤及汉江遥堤等工程,长江干堤普遍加高1.5米到2米、加宽2.5米。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湖北对重点堤段、重点河道上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进行建设,堤防建设由单一的加固转向修、防、管并重的综合治理。2010年中央出台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后,湖北先后开展荆南四河堤防、汉江干堤等主要支流治理,启动了中小河流、三峡后河道、崩岸等项目建设,江河堤防防洪能力提高到新水平。
|洪湖隔堤黄丝南管理段 摄影:胡顺华|
生态优先
碧水长流践行绿色发展
千湖之省的湖北,在国家水资源配置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而湖北的水资源节约、管理和保护,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0年来,湖北水资源管理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制度先行,切实执行。
自1989年1月起,湖北进一步明确水利部门为同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1992年,《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发布,之后《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湖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湖北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法律法规出台,让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的顶层设计更加完备。
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内部,依法开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工作,水的资源意识、商品意识在全社会初步形成。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水利部门相继设立水资源管理机构。在市州,地方性水资源保护制度也在探索和推广,如宜昌市打破行政区划和部门分工,成立了市级黄柏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水利、环保、农业、渔业等行政监督职能。
三条红线,最严管理。
水资源硬约束,筑牢高质量发展基础。2017年,全省总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各项指标均优于控制性指标。
在用水总量控制上,严格规划管理和水资源论证,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和开工建设的前置条件;严格水资源有偿使用,组织全省取水许可台账规范化建设。在用水效率控制上,大力提倡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先后开展系列节水行动;利用价格杠杆,对用水总量进行调节,推进城市非居民生活超定额用水累计加价收费制度,强化用水定额管理。在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方面,对全省水功能区、水质监测断面、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常态化水质监测;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对列入全国名录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进行了安全评估和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生态治理,共抓保护。
湖北各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精神,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
在武汉,“楚河汉街”以及武昌、汉阳、青山的江滩已成为一张张新的城市名片;在襄阳,九水润城、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项目等重点工程全面完工,清水入汉江、秀水韵襄阳的美景醉人心扉……湖北坚持绿色发展,探索构建健康的水生态体系、完备的水安全体系、严格的水管理体系,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建设目标。
点对点、实打实、硬碰硬地推进长江大保护,核查入河排污口,全面取缔各类保护区内入河排污口;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保护和利用情况核查,优化江河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严格化工园、工业园排污口审批,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系列专项整治行动。
出台《关于加强湖泊保护与管理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的实施意见》,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责任体系;省、市、县层层签订湖泊保护责任书,明确湖泊保护行政首长年度责任和年度目标;水利、环保、农业等各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同推进湖泊治理保护;强化日常监管,在全国率先建成湖泊保护卫星遥感监控系统;完成“一湖一勘”,编纂“一湖一志”,完成“一湖一档”,编制“一湖一规”,落实“一湖一责”,建设“一湖一景”……碧波荡漾,生态河湖,已成为维护良好生态系统的重要纽带。
|湖光云影 摄影:田兴斌|
民生为本
源头活水驱动振兴之路
治水为民,兴水惠民,湖北水利工作坚持民生为本,为推动全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持久注入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水当先,改革开放40年来,湖北农村水利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富美这一主攻方向,湖北全面激活农村水利改革创新动力,加快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和水生态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资源节约利用能力。
40年来,农田水利建设持续发力,灌排设施提质增效,农村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始终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夯实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因地制宜,持之以恒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开展以灾后重建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大建设,一大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新建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相继建成;抓抢国家大兴农田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简政放权,多元投入,盘活资产,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综合做好农村水利“加”“减”“乘”“除”法……
|葛华水厂沉淀池 摄影:李攀|
经过40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农田水利修复、补充、完善、建设,湖北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大中型骨干为主、小微为辅、灌排自如的农田灌溉、排涝体系初步形成,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农村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
饮水安全关乎生命健康、事关民生福祉。工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覆盖面从局部到全域,保障能力从弱到强,从喝水难到有水喝、再到喝好水,湖北农村居民饮水的历史被不断改写。
回顾湖北农村饮水事业的点滴历程,2004年以前,实施农村饮水解困工程,重点解决农村没水喝的问题;2005年以后,先后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及巩固提升工程,分别解决农村喝好水和喝更好的水的问题,而大建设、大发展、大变化、大受益则始于2006年。湖北始终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首要惠民工作,围绕“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的目标,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让千万农村群众喝上了干净、卫生的安全水,兑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组建高规格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严格饮水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依托大水源,建大水厂,铺大管网,大力发展规模化供水工程,坚持走“城乡联网、区域联供、规模为主、分散补充、质效双提、全域安饮”的新路子,在全省掀起“千吨万人”规模水厂建设热潮;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探索构建运行可持续、供出水合格的饮水安全工程长效机制,一批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示范水厂不断涌现。
荒山披绿,百姓致富,湖北的水土保持工作,一直肩负着保护和恢复长江生态、“确保丹江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扶助革命老区绿色崛起”、“服务贫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等多重任务。从1982年开始,葛洲坝库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大别山区等地相继实施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1991年《水土保持法》颁布实施后,各地相继成立了水土保持专门管理机构,形成较为完备的水土保持行政管理、监督执法、监测预报和科技推广体系。
|英山县杨柳镇河南畈村水土保持 摄影:舒胜前|
40年来,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湖北用实践与实效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之道,水土流失项目治理区220多万人通过水土保持解决了温饱问题,近18万农民因此走上富裕发展的道路。
这也是水利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水利科技创新成绩斐然的40年。实施热情友好“迎进来”、积极主动“走出去”战略,努力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往格局,承担水利援外任务,引进外资参与水利水电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和实际需求开展科技攻关,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55项,取得各类专利、软件著作权108项,培养了一大批科技英才,建立了5个省级水利科技创新平台……
改革无止境,扬帆再出发。湖北水利人将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让千湖之省更加熠熠生辉,为荆楚百姓点亮幸福生活!
• end •
来源:中国水利报
策划:唐俊
统筹:熊渤 王晓
你可能关注
以法律武器治理污染 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 ——2018年湖北环保世纪行回眸
红线管理 让千湖之省碧水长流——改革开放40年湖北水资源管理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