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鸣】我为什么要抛弃“会展”?
由于我经常在提“活动”一词的时候打击“会展”一番,给人感觉仿佛我与“会展”势不两立一样。今年7月,在中山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会展与节事沙龙会议”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蓝星教授同我说话时都小心翼翼,提到“会展”一词时还要对我说“不好意思,我又提到‘会展’了”。我同他讲,我并没有完全反对“会展”这个词,只是这个词表达正确的语义时才使用,而不是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用“会展”一词呢?
首先,它是会议+展览会,也就是Conventions &Exhibitions;其次,它是一个集合名词;再次,它是一个行业概念词,等同于“会展业”。因此,表达上述三点的涵义时,才使用“会展”。比如,会展中心、会展企业、会展城市、会展业、会展专业。但如果不是表达上述三点的涵义,用“会展”就不妥了。比如,当想表达的是“展览会”时,就不能用“会展”。如,“会展管理”就是一个错误的词汇,会议管理和展览会管理显然不是一码事儿。再如,如果想用展览会的发展程度来表达城市,“会展城市”也是不妥的,应该是“展会城市”,同样可以用会议的发展程度来表达城市,称之为“会议城市”。当表达个体的概念时,更不能用“会展”,只能用“展览会”“会议”。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会展”在大部分的时间和场合被展览会霸占着,因此,很多人用“会展”的词汇,其实际上就是“展览会”,比如“会展城市”,就是用“展览会”来衡量的。以至于,在会展专业的建设上,很多学校把它办成了“展览会”专业。
在中山大学参加“第二届国际会展与节事沙龙会议”和“全国旅游院校(会展经济与管理)师资培训班”时,我尽力影响着每一个人:我身处展览会聚集的城市上海,在专业建设上都已经抛弃“会展”,尔等还要坚持在展览会上进行学科建设,岂不死路一条?!只有做“活动管理”专业,才有出路。
我为什么要抛弃“会展”,有多重原因。
1.毕业生进展览行业的少,专业对口率不高。有些学生毕业后去做展览会了,没多久也跳槽了。
为什么毕业生进展览会的少呢?一是需求不多。别看上海有那么多的展览会,但需求量最大的还是实习生和志愿者,而不是长期员工。我曾参加过《会展财富》杂志社举办的“会展财富论坛”,遇见过青岛啤酒节和东北亚博览会的工作人员,经过了解,像他们这样的组展方只有6-8人,只有在举办前后才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并不需要长期员工。我就此事,在师资培训班上问尚格会展的总裁毛大奔先生,展览会是不是并不怎么需要长期员工,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毛先生也建议不要再开设会展专业了。第二天晚上的讨论分享会上,一个展览界的大佬也给出了同样的答案。二是兴趣不高。需求不多,供给还是很多的,但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对展览会的兴趣并不是很高。因为在展览会中,他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电话招展、现场接待和维持秩序、跑腿。这些事情,即使是没有上过大学或大专,甚至只要是初中毕业,都可以去做。学生的所学得不到发挥,不感兴趣,因此实习后就不愿再进展览公司了,进了展览公司也想着跳槽。
2.毕业生大多从事活动管理相关的工作,如去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或相关企业。是“活动”让学生们更感兴趣,因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其间的创意、创新、创造、策划、运营、评估、建档等各种工作都能参与到,而不像展览会,只做电话、接待和跑腿的工作。
3. 会展专业的教师们长期不受展览业界的待见。展览业界经常对会展专业、会展专业的教师和会展专业的学生冷嘲热讽。而会议业和其它活动业倒是很少有这种现象。
4.国外并没有会展专业。国外有“活动管理”(Event Management)专业,展览会管理只是这个专业中的一门课程而已。如果你想借鉴国外的教学,只能借鉴活动管理专业。如果学生毕业后想去国外深造,这也是唯一对口的专业。
5.展览会管理不足以成为一门专业,专业应更关注通用的知识。展览会管理虽然与会议管理、节庆管理、婚庆管理、演唱会管理、赛事管理等有区别,但作为活动,它们有通用的知识,为什么不去研究和学习通用的知识,而只聚焦于展览会呢?
因此,我抛弃了“会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