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S-A贯通是当下会展教育的关键环节
活动研究曾经分上中下3篇介绍了王春雷关于“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的看法。在这篇文章最开始,我们想再次强调几个基本观点:
1.拙劣的企业对于会展专业的学生,希望不花任何成本拿来即用,在经营上做一单算一单,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
2.好的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反映一种综合性的诉求——专业教师的理性思考、业界代表的实践总结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
3.如果不进行自我转变,目前会展专业学生中有相当一批是不适合从事这个行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好的会展教育生态应该能引导和吸引热爱会展的学生留在这个行业,并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4.业界和学界需要精诚合作,学生自身也需要努力学习、思考并积极参与实践,共同打通Knowledge-Skill-Ability的通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形成可以携带的能力,这要求有更高质量的产学研融合。
5.尊重知识、善于学习的企业以及积极改革、对接行业的院校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会展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们欣喜地看到
最近几年
国内许多院校在会展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这种探索
不仅仅表现在实践形式更加多样、操作更加落地上
更为重要的是
已经有不少院校开始深入探讨和实践
如何真正地将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对接起来
即所谓“知行合一”
然而,“从教育的角度讲,我们不能为了做项目而做项目,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检验理论知识,并进行更好的心智训练,在这个过程中去培养可以携带的能力”。
关于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忽视一个问题:不注重教学设计与成绩评定。2009年,我在荷兰INholland应用技术大学经济学院访学时,对该校休闲管理专业活动管理方向的实践评分体系有所领教。如下图: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亚学院雷春老师带来的一则新闻,请大家特别关注两点:(1)两门课程衔接;(2)对实践成绩的评定。在未来一周,我们还会分享更多学校的经验。
在此,“活动研究”诚挚地邀请各位同仁投稿。乐于分享,就是一种互联网思维。
4月27日,三亚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1301班的学生在学校东区操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校园婚礼秀。从策划到筹备、执行,婚礼秀全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其间经历了文案策划、项目调研、项目营销与企业赞助、宣传与观众组织、道具运输以及场景布置和现场执行。
H5微信邀请函
这次婚礼秀是对《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和《婚礼策划与统筹管理》两门课程的综合考核,考核的主要标准包括文案策划创意(30%)、项目组织及营销能力(20%)、解决问题的能力(20%)和现场效果(大众评价)(30%)。
场景布置
签到台布置
婚礼现场
上述两门课程是基于大会展理念(活动管理)和三亚目的地婚礼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开设的,学校给予每个团队800元的项目启动经费(差额由学生营销赞助取得),并安排一名专业老师全程跟踪指导。
通过这次综合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服务意识进行了多维度的检验,同时也增加了同学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课程改革的一种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