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上)

2016-05-05 王春雷 活动研究

今天去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拜访了陈先进会长和季路德秘书长,了解了协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包括2016年的重要工作之一——UFI全球年会),从谈话中可以看出协会领导的抱负与务实态度。


从协会出来后,我不禁又思考起一个老问题:大家都在喊产学研融合,但究竟可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我想,要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必须有具体的项目,否则就没有抓手。前不久出版的《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15年)》收录了我写的一篇小文章——《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由于篇幅原因,收录时有删减)。该文曾经在IEMS订阅号上分上、中、下3篇刊出,当时还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如果感兴趣,可以查阅IEMS订阅号2015年6月4日、6月9日和7月7日的推送文章。


无独有偶,今晚看到上海会展网刊登的采访季秘书长的一篇文章——《关于会展教育与会展实践的距离》。认真拜读了一下,里面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业界和学界需要精诚合作,共同打通Knowledge-Skill-Ability的通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形成可以携带的能力,这要求有更高质量的产学研融合。


近期,我正在借助参加PCMA年会分享会的机会,发起成立“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和奖教金”。今天国内会展业老牌技术公司——北京昆仑亿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确认资助,从而正式成为发起该奖学金、奖教金的第4家企业。以下为昆仑亿发的简介:



以下为昆仑亿发的微信订阅号页面


“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和奖教金”项目


受PCMA年会的启发,我想用更富活力的市场手段,发起设立“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和奖教金”。鉴于此,我希望能就自己参加2016 PCMA Convening Leaders的体验和感受做一次专题分享会,并借此将个人的经历和共同的使命结合起来。和策划“2015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论坛”的逻辑一样,在保证公益性的前提下,采取自愿、自发的原则。具体参与方式如下:


1、企业赞助

赞助费5187元,寓意仍是“我要发起”,权益包括:(1)将作为当年奖学金和奖教金的发起单位,并由每家企业委派1人组成评选委员会,有关评审细则待定。(2)可以安排3人免费参加分享会【注:企业自愿参与,不提供发票】。


2、个人参加

报名费518.7元,可以参加分享会的所有活动,具体方案待定。

3、支付方式

企业报名,请与我联系。个人报名,请直接扫码支付:

为了保证沟通效果,此次活动的规模仅限60人,先到先得(防止报名人数过多,我保留选择权)、额满为止(包括每家赞助企业的3名代表)。


4、截止时间

企业和个人报名的截止时间均是2月14日晚上12点(地点在浦西,场地待定)。


5、资金使用

企业赞助和分享会的所有收入均严格用于发起成立“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奖教金”。


截至1月29日,已有30人报名参加分享会,上海盟轩会展、展酷网和上海会展网慷慨解囊,参与发起奖学金、奖教金,这给我了很大的动力。除了企业赞助,所有分享会的盈余都会纳入“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奖教金”。但我很清楚,这件事情要持续,必须得到更多业界人士的支持。 


                                                                                                                  

原文:


本文的完整标题应该为《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从励展博览集团走进上贸大宣讲会说开去》。其实,关于这个话题,不少业界人士和院校学者都做过一定的分析。


我一直想系统梳理一下:为什么一方面会展企业普遍在喊缺人,同时不少业界人士又在一些场合“不遗余力”地批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用,另一方面,会展专业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大多数院校又在担心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出路。


显而易见,这个话题很敏感,写得不好,肯定会两头挨骂。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对促进国内会展企业和院校之间的理解与合作有点用。


坦率地讲,2015年6月3日励展博览集团在上贸大的宣讲会促成我写下了今天的文字。而且,我借用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成员公司北京励展华群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Daniel Wan的一张幻灯片做了封面图片。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GAP究竟在哪里?由于篇幅所限,我打算分3篇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励展博览集团在上贸大宣讲的基本情况


半个多月前,经北二外会展管理系的王起静教授介绍,励展大中华区总部的HR Susan小姐与我取得联系。在就宣讲会的事情进行沟通时,我只提出了一个建议:不能做一般意义上的宣讲会。因此,各位在看IEMS订阅号之前发布的活动预告时会发现,这次宣讲会是和第三届We Chat in IEMS活动放在一起的(We Chat活动的目的是将职业导航、经验分享与活动组织融为一体)。


最终,励展集团安排了由助理副总裁冯永光先生、HR Manager娄芳小姐、成员公司副总经理万晓枫先生以及管培生杨笑菊小姐(IEMS 2009级校友)组成的“豪华”宣讲团队,仅PPT就有100多页,整个宣讲会将近3个小时,所讲的内容层次清晰、丰富且实用。这让我很感动。好的企业确实值得尊敬。


事后我和几位大三的同学简短交流了一下,同学们都觉得收获很大,太多内容都是书本上没法获得的。



宣讲会的议程安排


以下是我挑出的几张幻灯片(我按照“行业-企业-项目-职业”的顺序做了相应调整):











一边听宣讲,我一边在思考两个问题:


(1)为什么很多会展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在会展行业就业?(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同学本来就不适合这个行业,在高考填写志愿时也没有报这个专业)是因为行业的整体就业形象不够好?像励展这样的优秀会展企业不够多?起薪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还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职业规划指导?


(2)怎样让更多的优秀人才留在这个行业?尽管我自己一直是“大会展”和“通识教育”的倡导者,但我想大多数同仁还是希望更多适合会展行业工作的学生在这个行业就业和发展,否则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中国会展业的长足发展特别是从业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更多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人才加盟。


二、再谈会展业的人力资源问题


1、概况

2014年11月,我在上海二工大做过一个发言,题目是《中国会展教育与研究的现状和使命》,里面有些信息和观点,我想再次拿出来求教于各位同仁。


17年前,Rogers(1998)分析了当时英国、美国等国家会展业的人才培养状况。他提出,“会展行业和教育部门在对该产业的老人和新人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上已经大大落后了。然而,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教育机构和专业协会已经开始提供全日制的、业余的和短期的课程”。


上述表述基本适合国内当前的情况。尽管单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的院校就达到了84所(开设会展及相关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有200余所),另外,还有不少地方行业协会、会展办、博览局等机构也有相应的培训课程,但总体而言,“会展行业和教育部门在对该产业的老人和新人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上仍然是明显落后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从国外引进的CEM、CMP等认证培训项目,近两年,会议运营管理师、会展集训营、会展咖啡厅及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的每月沙龙等不同形式的培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反映了从业人员对再学习的庞大市场需求。抛开质量、具体效果等不谈,这些培训项目的出现及发展,说明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特别是职业培训的供需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2、会展行业的就业特点


如果从2002年11月上师大的会展方向(旅游管理专业)正式成立算起,我从事会展教育已有近13个年头,先后送走了5届会展方向毕业生和8届会展本科专业毕业生。通过与历届毕业生特别是还在会展行业就业的校友交流,并参考了相关研究文献,我对会展行业的就业特点做了大致的梳理:


  • 因为产业边界模糊、产业链较长,会展业的就业机会多,但范围广泛,不同职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差别较大


  • 职业机会还没有得到公众的足够认同,产业在潜在就业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心目中的地位不高(Rogers,1998; MacLaurin,2005)


  • 传统意义上正式/有影响的职业培训缺乏,专业学历教育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管理岗位一般由来自相关产业的人员承担(Schreiber & Backmann,1999),但这种状况正在逐步改变


  • 由于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吸引和挽留专业人才是会展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3、会展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


在同一篇发言中,我从整体上对会展行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对策提出了相应建议:


  • 为了给行业提供合格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必须发展产业特殊教育(CDT of Australia,1995)


  • 适度发展专业学历教育

    -在会议行业,每有1个在传统的大学中学习的人,就有6个成人是通过“商业学习环境”而成才的 (PCMA前总裁Roy Evans)


  • 实施职业资格认定和制定行业道德规范


  • 设计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晋升路径


很显然,要实现上述4点目标,需要行业协会、企业和院校的共同努力。


以“适度发展专业学历教育”为例,记得好几年前在上海的一次会议上,美国的一位教授就感叹国内会展教育界的同行很幸运,居然有这么多院校开设了会展本科专业。对于是否过量的问题,我不敢妄加评论,因为这涉及就业统计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个院校都需要有科学的培养定位,并切实在专业师资和办学条件等方面有合适的投入。


在结束本文的上篇之前,我还想说一下“设计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晋升路径”问题。是否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对于就业者选择一个行业或某个具体的企业影响很大。


就我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很多会展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到会展行业就业,除了多数会展公司给的起薪不具有诱惑力,还有一点可能是我们容易忽视的,那就是会展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没有成熟的行业那么明晰。这个问题需要更高水平的行业管理(包括职业规范、认证培训等),也需要对学生有更好的职业导航。从这个角度来讲,像励展博览集团这样的领导型会展企业注重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员工学习平台的打造,对整个行业都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我们可以在招聘网站上输入“会展”、“活动”哪怕是指向相对明确的“会议”、“展览”等关键词看看,会得出如下结果(搜索时间分别是2014年7月25日和2015年6月4日):





注:本文只是我个人拙见,不代表IEMS的观点

(未完待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