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下)
离《会展企业与院校之间的“鸿沟”究竟在哪里?》的上、中两篇发布已经有较长一段时间了。但凡下篇,总要提出解决办法,而且,自上、中篇发布后有不少朋友反馈说文章有点长,不适合微信阅读。
适逢最近忙于由我们专业独家策划的全国会展师资“双实务”培训班,今天才得以抽空完成这篇拖了很久的作业,实在抱歉。
注:由我校独家策划的全国会展师资“双实务”培训班针对目前会展教育界最关心的教学困境和难题,将重点放在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包括实践性教学)、主干课程教学与会展项目操作实务三大方面,以利于参训老师获得第一手的实际教学内容和案例。另外,还为参训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料,教材以及数家知名企业的考察交流活动,相信此内容设置能够符合广大会展专业教师的需求。
目前,招生工作基本结束。离7月10日的报名截止日期还有几天,我们仍在接受报名。原因只有一个——我们期待能有更多老师参与到这一高性价比的培训活动中来!
请记住我们的理念——我们在用做EVENT的思维和态度做这次培训。感兴趣的老师可以查询IEMS订阅号之前推送的信息。
弥补鸿沟的基本点——理解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在一个多月前的某个晚上,在会展创客论坛微信群上,几位业界大咖与院校的几位老师有一场十分激烈的辩论。为写下篇,我再次翻阅了当时的聊天记录。从表面上看,这种巨大分歧的原因是各自的立场不同。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企业、院校对知识、技能与能力的理解上存在偏差。
知识(Knowledge)是通过学习、实践或探索所获得的认识、判断或技能。它具有较强的隐蔽性,需要进行归纳、总结和提炼。
技能/技巧(Skill)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按活动方式的不同,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活动)。其中,操作技能的动作是由外显的机体运动来呈现的,其形成依赖于机体运动的反馈信息。
能力(Ability)则是学习者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内化的产物,是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任何能力都能分成以下3部分:
知识:我们知道和理解的东西,广度和深度是评价标准。
技能:我们能操作和完成的技术,熟练程度是评价标准。
能力:我们无意识使用的技能、品质和特质,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无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
换句话说,知识是技能和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依赖于知识、技能的获得。但只有那些能够广泛应用和迁移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转化成为能力(冯忠良,1992)。
好的专业教育应该从学科发展、社会需要和学习者的个人发展3个角度进行综合分析,以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并通过理论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合理设计,将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例如,MPI所推出的Meeting and Business Event Competency Standards (MBECS) 将一个会议和商务活动专业人才应该具备的12大知识模块细化为33项技能,如表1:
表1 MBECS知识和技能对照检查表
知识模块/Domain | 技巧/Skill | 子技巧/Sub-skills | 是否包含这项内容 | 处于什么水平? | |
知识水平 | 技巧水平 | ||||
A.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 | 1.会议或活动的战略规划管理 | 1.1 明确使命、目标和目的 1.2 可行性分析 1.3 分析实施要求 1.4 制定财务概要 1.5 监控战略规划 | |||
2.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 | 2.1 执行可持续发展管理计划 2.2 展示环境责任 | ||||
3.测量价值 | 3.1 制定评估计划 3.2 测量投资回报率(ROI) 3.3 评估/审计 3.4 评估风险管理计划的有效性 | ||||
B.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 | 4. 制定会议/活动项目计划 | 4.1 制定项目计划 4.2 制定质量标准、政策和流程 4.3 开发活动主题 4.4 制定采购计划 4.5 建立里程碑和关键路径 4.6 制定综合沟通计划 4.7 制定评估/审计程序 | |||
5. 管理会议/活动项目 | 5.1 管理关键路径 5.2 合同管理 5.3 管理会议/活动的运行 | ||||
C. 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 | 6. 制定和执行风险管理计划 | 6.1 识别风险 6.2 风险分析 6.3 制定风险管理与实施计划 6.4 制定和实施应急计划 6.5 安全安排 | |||
D. 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 7. 财务资源开发 | 7.1 管理赞助过程 7.2 管理捐赠过程 7.3 管理项目融资过程 7.4 管理注册登记过程 | |||
8. 预算管理 | 8.1 制定预算 8.2 建立定价体系 8.3 制定财务控制程序 8.4 管理现金流 8.5 监测预算绩效 8.6 修改预算 | ||||
9.管理货币交易 | 9.1 建立现金交易程序 9.2 监控现金交易程序 | ||||
E. 行政管理/ ADMINISTRATION | 10. 执行行政管理任务 | 10.1 协调办公室管理 10.2 管理信息系统 10.3 撰写报告 | |||
F.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S | 11. 人力资源规划管理 | 11.1 确定人力资源需求 11.2 建立人力资源政策和程序 11.3 制定培训计划 11.4 监控人力资源计划 | |||
12. 获得员工和志愿者 | 12.1 制定选择标准 12.2 招募新员工和志愿者 12.3 面试应聘者 12.4 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并提供具体岗位 | ||||
13. 培训员工和志愿者 | 13.1 提供方向 13.2 提供培训 | ||||
14. 管理员工关系 | 14.1 监督员工和志愿者 14.2 激励员工和志愿者 14.3 管理团队 14.4 评估人员 14.5 工作终止和辞职 | ||||
G. 利益相关者管理/STAKEHOLDER MANAGEMENT | 15. 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 | 15.1 识别利益相关者 15.2 评估利益相关者 15.3 利益相关者分类 15.4 管理利益相关者的行为 15.5 管理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 |||
H. 会议或活动设计/ MEETING OR EVENT DESIGN | 16. 活动设计 | 16.1 确定活动的构成要素 16.2 选择活动内容和举办形式 16.3 对活动要素的结构和顺序进行安排 | |||
17. 演讲嘉宾和表演者管理 | 17.1 确定活动对演讲嘉宾和表演者的要求 17.2 制定选择标准 17.3 选择候选人 17.4 订立合同并做好期望沟通 | ||||
18.协调餐饮服务 | 18.1 确定餐饮服务要求 18.2 选择菜单 18.3 计划服务风格 18.4 选择餐饮供应商 18.5 酒水服务管理 | ||||
19. 环境设计 | 19.1 明确功能要求 19.2 选择装饰物与家具 19.3 协调会议或活动的标识系统 | ||||
20. 技术管理 | 20.1 确定舞台和技术设备的要求 20.2 舞台和技术设备的获得 20.3 安装舞台和技术设备 20.4 监督技术设备管理 | ||||
21. 制定观众/与会者流动管理计划 | 21.1 开发门禁/准入系统 21.2 选择人流管理技术 21.3 协调住宿和交通安排 21.4 礼仪要求管理 | ||||
I. 场地管理/SITE MANAGEMENT | 22. 选择场地 | 22.1 确定场地的规格 22.2 场地检查 | |||
23. 设计场地布置 | 23.1 设计现场布置 | ||||
24.会议/活动现场管理 | 24.1 制定搭建与拆除物流计划 24.2 现场布置 24.3 会议/活动期间的现场监控 24.4 现场拆除 | ||||
25. 现场沟通管理 | 25.1 建立沟通框架 25.2 确定和获取所需的沟通设备及资源 25.3 制定具体的沟通程序和协议 | ||||
J. 市场营销/ MARKETING | 26.管理营销计划 | 26.1 进行情景分析 26.2 确定目标市场细分 26.3 制定会议或活动的品牌策略 26.4 选择分销渠道 26.5 制定整合营销策略 26.6 实施营销计划 | |||
27.管理营销资料 | 27.1 确定活动所需的营销资料 27.2 营销资料的内容设计 27.3 制作营销资料 27.4 分发营销资料 | ||||
28.产品管理 | 28.1 确定产品设计及规格 28.2 确定价格 28.3 控制品牌的完整性 28.4 产品生产 28.5 产品发布 28.6 对接旅游接待 | ||||
29. 会议或活动促销 | 29.1 制定广告计划 29.2 举行交叉促销活动 29.3 举行竞赛 29.4 协调各种促销活动 | ||||
30. 公共关系管理 | 30.1 制定公共关系策略 30.2 有助于宣传计划 30.3 发展媒体关系 30.4 有助于宣传计划的实施 30.5 管理危机和争议 | ||||
31.销售活动管理 | 31.1 制定销售计划和目标 31.2 开展销售活动 30.3 确定销售平台 | ||||
K. 专业 PROFESSIONALISM | 32. 表现出专业的行为 | 32.1 展示专业形象 32.2 表现出领导力 32.3 行为道德 32.4 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 32.5 在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中工作 32.6 时间管理 32.7 压力管理 32.8 决策管理 32.9 解决问题 32.10 紧跟会议/活动行业的变化 32.11 促进持续改进 32.12 参加职业发展活动 | |||
L. 沟通 COMMUNICATION | 33. 开展沟通 | 33.1 口头沟通 33.2 书面沟通 33.3 运用沟通工具 33.4 进行有效的演示 33.5 计划和组织会议 33.6 建立业务关系 |
资料来源:MPI. Meeting and Business Event Competency Standards (MBECS) Curriculum Guide, V1.0, September 26, 2012. (王春雷翻译)
如果大家搞清楚了上面的问题,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当前国内会展教育与会展企业在人才问题上存在分歧的根本原因——
很多设立有会展专业的院校没有弄明白究竟要培养学生的什么“知识-技能-能力”体系,所以学生觉得学不到东西,行业也不满意。另一方面,大多数会展企业不愿意支出足够的培训成本,而是希望拿来即用,对会展专业毕业生的“技能”方面要求过高,而忽视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与之相应的发展潜力。
弥补鸿沟的对策
关于如何缩小会展教育界(学术界)与业界之间的鸿沟,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会展教育与研究的整体质量,在2014年,我先后在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教育部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班等几个场合提出过一些相关的看法。
总的一句话,弥补所谓的“鸿沟”,需要业界、学界所有同仁精诚合作,各尽所能,各自创新。
一、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
1. 建议广大院校认真研究MBECS、EMBOK以及即将出台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全国标准”,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培养方案。会展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应该是“核心+特色+实践”。
2. 呼吁广大会展企业与院校借鉴美国APEX的经验,在新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分享上进行有效的互动。
3. 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教育界和业界专家,借鉴MBECS和EMBOK的做法,开发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会展经济与管理知识体系(借用我的好友、JCET主编George Fenich教授的观点,是leading instrument to close the gap between academia and industry )。
综合分析国内各方面的情况,目前最理想的可能是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会展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
4. 目前全国各地的各种会展培训班五花八门,抛开各自的定位不谈,仍有必要推出全国性的会展职业认证培训项目。具体操作时,建议以EMBOK为基础,并将会议、展览、展示设计和奖励旅游等适当分开。
二、学术研究和产业研究
1. 依托院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开展会展业的基础数据统计工作,为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加强会展业的学科建设及会展业的社会价值研究(这也是国际会展研究的热点),提升会展产业的社会地位和雇主形象。
3. 建议有条件的院校与有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导型会展公司开展战略合作,用高质量、指向性明确的研究推动行业发展。
最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德合作国际会展教育项目(IEMS)和上海会展网刚达成一个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会展风向标”栏目。其中,有一个版块是“学术研究”,但我们会有全新的形式(我在策划该版块时有一个假设:当前国内外会展学术界其实开展了为数不少的高质量研究,但因为阅读途径、表达方式等原因,不为业界所关注,更谈不上实际应用,这也是一大鸿沟),敬请关注。
4. 团结和组织全国的科研力量,开展相关大型研究,在研究方面出一批经典成果。
2013年,在乔治·华盛顿大学(GWU)Yu教授的资助下,由上海应技大的王晶老师和我具体组织,组建了一个30人的团队共同完成《国际城市会展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就是成功的例子。借此机会,我想再一次衷心感谢所有团队成员的辛勤付出!
不知不觉又写长了一点,而且有点斧头蛇尾,希望各位将上中下三篇结合起来阅读,并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