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2016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的十点思考
前几天到珠海参加2016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可谓旅途劳累(往返飞机晚点,还要赶回来上课,白天参会、晚上聊天......),但总的来说很有收获。
在2月28日的“参加2016PCMA年会全记录分享会上”,我从6个方面讲述了自己的体验与收获。其中,第6个议题就是如何成功地参会。尽管这次是单纯作为一名与会者参加研究会的年会,但我更愿意将自己作为一个观察者,所以有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思考。
在会议结束后不久,PCMA的Events部门陆续发过来Forum Digest(一个供与会者进行会后交流的平台)、满意度调查等诸多材料,其中,有一个文件名叫Top 10 Pictures From Convening Leaders,列举了官方认为最重要的10个场景。这种做法值得国内活动组织者借鉴。
我参照PCMA的做法,从个人参会的角度,列出了对自己触动较大的十个场景以及我对相关问题的一点思考(因为这次没有在拍照上下功夫,照片的整体质量不高,请读者朋友们谅解)。
1.今年的会展专业大学生演讲比赛主题很好——“会展专业大学生创业:机遇与挑战”。其实,相比较而言,我更倡导的是创新,但我们也要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创业”。
正是出于这一目的,由我和一些朋友倡议、首批十家会展企业发起的“中国会展业未来领袖奖学金奖教金”项目旨在奖励在会展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推动会展产学研融合方面做出表率的会展专业学生和年轻老师。
2.4月9日下午的“商务部服贸司关于会展人才培养座谈会”很有意义。行业主管部门围绕人才培养问题出台专门文件,对于会展教育而言已经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可以执行和落地的政策(第2张图中的文件只是讨论稿)。
在座谈会上,以马勇教授、刘松萍教授、刘大可教授等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下一步的工作进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3.4. 在4月10日的主题演讲后有两个特殊的环节——“会展人,点亮中国!暨中国会展城市活力风云榜评选”介绍以及会展业诚信系统开通(上图两名演讲者分别为会展人微广播的王涛和展酷网的赵洋)。
很多人都会关注活动本身,但我更关注项目的操作模式以及可能带来的产业推动价值。总体而言,以上两个项目都是官方、半官方机构、媒体和企业共同运作的结果。类似的PPP模式今后会在中国会展业有更多的实践。
5.今年的中国会展教育论坛(首先要声明的是,这里的“会展“虽然翻译成C&E,但我认为是指“大会展”)主题很好、形式也比较多样,但演绎得还不够,互动性也需要加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家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秘书长熊建辉、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戴光全教授、国家会议中心副总经理/北辰会展研究院副院长许锋、中青旅博汇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宏伟的演讲以及大可教授的主持都很精彩。
熊建辉先生的演讲虽然没有讨论会展教育,但对教育的愿景与目标做了高屋建瓴的解释和展望,对我启发很大。他特别提到了Education和Learning的区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与模式。
6.今年中国会展教育论坛的最后环节由我的好友、上海世博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震主持,嘉宾们围绕陈总抛出的会展业“产学研融创”问题,提出了很多好的观点。
学科发展、社会特别是产业发展需求和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是任何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必须考虑的3个层面。空对空的坐而论道和一味的埋头苦干都是不可持续的。由此,我更确信自己的判断,当前提升中国会展业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整合院校及行业等多方力量,用市场化的手段、落地的项目,切实推进中国会展业的产学研融合,打通KSA。
7.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颁奖晚宴内容更丰富、形式更活泼,除了颁奖,还有表演、抽奖等诸多活动。期待今后会有更多的体验活动,把Ceremony和Party结合起来。
这里穿插两张2016 PCMA年会开幕晚会的照片:
8.与国内其他诸多专业论坛一样,在晚宴上很多的同仁获得了不少的奖。但奖项的评选方式还可以改进,另外,要通过代表性的主题演讲等形式,让获奖者有更好的体验,并为其他与会者创造更多的价值。
9.这次与会,得以和很多老朋友见面,也丰富了我的与会体验。上面两张图分别为“会展文科班”部分同学与储会长在晚宴现场的合影以及丁萍萍教授2015年组织的“国培班”部分讲师和学员在教育论坛现场的合影。这就是人生当中的一些值得回忆的moments,也是活动对于个人的意义。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Freeman称活动产业为Face to Face Industry的原因,也正是这个缘由,陈先进先生认为“对于会展业,O2O的定义就是Online和Onsite的无缝对接与融合”。
10.第十个场景,让我们回到研究本身,这也是研究会的主要使命之所在。我注意到10号上午的主题演讲和10号下午的“产业会展论坛”,几乎所有演讲题目和讨论议题都集中在会展业与城市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上,由此可见,城市和产业经济对会展业发展的期待。会展研究的选题范围广大,但从产业发展需求的角度来讲,应侧重从这里入手。
无独有偶,写这篇文章时又看到几个群里都有关于人才培养和研究的激烈讨论。总体上我赞成健康兄的观点:除了985高校,教育部接下来要推进的高等教育改革方向会很像德国的形态。应用型研究绝对不是不要做研究,而是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动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产品持续创新的研究。
其实,更多的场景在各位读者的心中。正如做活动首先要分析Why一样,参加活动首先也要想清楚“Why”。
最后,我想借此机会衷心感谢研究会和讯狐教育吴峰总经理的邀请。办会不易,参会也不易。对于我自己,且行且珍惜。
敬请订阅“活动研究”,关注“2015年国际会展业发展十份报告解读”。
自2015年8月31日正式开通,“活动研究”一直秉承开放、创新与协同的理念,致力于推广活动管理理念和方法,推介优秀的活动研究成果,推进活动领域的产学研融合。
理念:聚力探新 分享致用
口号:值得传播的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