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已被性侵害的女童,该如何保护?

陈见 陈见说 2020-02-19



最近,新城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振华涉嫌猥亵女童事件激起了海内外一波又一波的关注和愤怒。


 

前日,人民网官方微信宣布,王振华和另一位同伙已被依法批捕,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

 

 

关于如何加强儿童性教育,如何让孩子免于性侵,我在接下来的陈见说里会陆续谈及。


而今天,我特别想说,也感觉比较迫切的一个主题是:

 

如何保护好一个已被性侵害的女童?



 

01

 


有人可能会想,被性侵害的儿童毕竟还是少数,是不是预防的意义更大?

 

预防当然很重要!

 

不仅儿童和父母的性教育(父母性教育甚至大于儿童性教育)势在必行,相关法律政策也亟需完善。


 

但是,有许多事情,我们真的防不胜防。

 

比如上述这个案件,就属于儿童性侵害案中比较少的一类,双方都是陌生人,还有中间人牵线搭桥。

 

也就是说,就算我们为孩子武装上了全宇宙最厉害的防性侵武器,也无法保证TA们完全地安全。

 

 “女童保护”2018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


而被性侵害的儿童的数量,也远比我们知道的要多得多。

 

根据凤凰新闻的一份整理资料,仅2018年曝光的儿童性侵案件,便大约有317起,受害儿童超过750人,即每天约有2.1名儿童被曝光性侵。

 

另据新华社报道,2015年初到2018年11月,中国法院共审结了11519起猥亵儿童罪案件。

 

而按照中国学者的研究,儿童性侵案与报警处理之间的比例是7:1。也就是说,当我们从各种媒体中听到1起儿童性侵案时,实际生活中可能已经发生了7起,甚至更多。

 

中国儿童福利保护委员会主任尚晓援表示,据研究估计,所有中国儿童中,有1%被强奸,与成年人进行性接触的比例更高。

 

 

我也不止一次地听到身边已经成年的女性,在一些安全的场合吐露曾经遭遇的并没有告诉家人的性侵害。


有的甚至绝望地认为,可能每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都难以避免这种事情。

 

因此,预防当然非常有必要,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知道,当一个恶行已经产生,已经无法时空倒流去挽救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如何看待、如何处理这个恶行造成的结果和影响,以带来更大的益处和避免更多的伤害。



 

02

 


首先,这个案件里受害女童的母亲是非常勇敢的。

 

她没有选择对此事沉默,而是迅速来到女儿身边,并报了警。

 

报警,在这里有着极大的意义。

 

一方面,它可以阻止进一步犯罪,并运用法律武器惩戒罪犯;另一方面,它还可以帮助孩子在第一时间分清是非黑白。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才会选择报警?

 

一般都是在我们被侵害却又无能为力的时候。大部分情况下的报警,其实也是在告诉世人,有人在对我犯错。

 

因此,孩子被伤害了,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选择由警察来把伤害孩子的人带走,这就等于告诉孩子:

 

这件事情不是她的错,是有人在伤害她。


她的害怕、恐惧和向父母寻求保护的做法,是完全合理和正确的。


 

当然,会有许多人对报警存有疑虑,因为报警基本就等于公开。在如今还盛行“荡妇羞耻”的社会环境中,公开性侵事件可能只会对孩子有更大的伤害。

 

我非常能理解家长们的这个疑虑,但是隐瞒起来,让孩子和家庭自己消化,伤害就一定更小吗?

 

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在没有准备和学习的情况下,真的可以消化得了这样一个创伤事件吗?

 

性侵伤害常伴随人的一生 


当然,我不是鼓励公开,国家也应该加强在报警过程中的隐私保护。但是,有许多看似跟公开有关的东西,其实只是跟自己的观念和内心有关。

 

在许多儿时遭遇过性侵的女性身上,我们都能听到同样的情节,那就是如何被父母要求不要声张,不要告诉任何人,要把这件事情永远地藏起来。

 

也不止一个女孩,在回忆自己当年被侵害后的情形时,都对亲人的这种表现又疑惑又羞愧。

 

 

这是因为,在小孩子眼里,她会认为如果我是对的、被伤害的那一方,那就应该像日常的生病受伤一样,应该可以告诉其他人。

 

但如果父母只是警告却不告知原因,她们会本能地怀疑这件事情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所以爸爸妈妈才要如此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同时,出于对大人无条件的信任,她们也会从大人接下来的反应和表现中去寻找答案:

 

真的吗?是我做错了吗?是我应该被这样对待吗?

 

如果此时的大人也对性、对性侵有着偏颇的价值观,那么,孩子会接收到这种无意识传达的信息并认同,从而陷入深深的羞耻,甚至抑郁中。

 

 

是的,对性的污名化,并不仅仅存在于旁观者心里,还深藏在许多被害者的亲人心里。


TA们可能也认为这是一件丢人大于创伤的事件。

 

这也是为什么性教育并不仅仅要从娃娃抓起,更要从家长开始弥补。

 


此外,我也非常讨厌一些对此类事件的用词,比如一个孩子就这样被毁掉、被糟蹋、被玷污了之类。

 

这些词语,表面上看是在为孩子伸张正义,其实也是在给孩子抹黑。

 

所谓的被糟蹋、被玷污,不也在暗指孩子本身不干净了,有瑕疵,有污点了吗?

 

为什么一个孩子其他部位生病受伤,人们只会觉得遗憾,盼望快点康复,唯独在生殖器官受伤后,就不干净了,就无法复原了呢?


这真的不是一些有着“荡妇羞耻”心态的大人在投射和道德绑架么?




03



因此,在报警之后,除了孩子的身体康复,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要重新审视和学习性这件事。


是要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眼里的性和大人眼里的性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性还没有羞耻、色情这些元素,面对性侵害,她们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个大人究竟在做什么?为什么我感觉不舒服?为什么这件事看上去跟其他的事不太一样?


 

而这些,都需要她最信任的家人来解释给她听。

 

对一个被侵害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外界的看法,而是她最信任的人的态度。

 

只有当这些她最信任的人对她的遭遇没有嫌恶,没有羞愧,没有觉得丢脸,她才有信心和胆量去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

 

 

隐私当然重要,我们需要尽一切可能地去保护孩子不被外界二次伤害,但同时,我们的隐私保护并不是羞愧的躲藏,更不是耻辱的压抑。

 

在一件性侵害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后,除了人前的隐私保护,父母需要在人后给孩子树立一个坦坦荡荡的榜样。

 

是的,你被侵犯了,但错的是那个侵犯你的人,不是你。我们会尽量让那个伤害你的人得到应得的惩戒。

 

而你只是受伤了,需要照顾和保护,除此之外,你一切都没变,我们对你的爱也没变。


 

如果父母认为自己无法做到,那么,就请正确地求助,将孩子送到正规、专业的机构,由合格而专业的人士来协同处理这个创伤事件。


 

04

 


我想,这位母亲在这件事情发生后也会相当自责,不该把女儿交给这位无良的朋友。

 

但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想要去迪士尼有什么错?一个妈妈为了满足女儿的愿望把她托付给一个还带着另一个孩子的朋友又有什么错?


 

伤害既已造成,我们能做的,就是坚守住在性面前容易摇摆的是非观,从事实到道德都不要把大人对性的看法强加给孩子。

 

而作为更重要的角色,比如父母,则需要更真切地站到孩子背后,从她的视角,用她的语言和方式去帮助她渡过这个难关。

 

愿这位9岁的女孩早日走出阴霾。



陈见玉蛋功,科学练出会跳舞的V道。

END


按压二维码,没有羞耻的愉悦


性观念的相关文章:

日本人拍的性教育片,会是啥样?

儿童性教育:防性侵,“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就够了吗?每位父母都应该看

被多次性侵后,17岁荷兰少女要求安乐死


 扫描二维码,关注陈见说 

设为星标,抢先阅读 

 点击“阅读原文”,不带羞耻的愉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