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望江楼头,细看“汉服第一城”


线上线下联动

开展古风市集、千人祈福

线上汉服秀、网红打卡创意大赛等活动



锦江之畔

碧翠竹林

500余名汉服爱好者

齐聚竹韵古风的望江楼公园

展现了一场

竹韵与汉服交融的唯美盛宴



汉服

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私服

成都

也增添了新的名片

——淘宝汉服之都



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0Q1中国汉服市场运行状况监测报告》,2019年中国汉服爱好者达356.1万人,2016-2019年间,中国汉服爱好者数量连续四年保持70%以上的高增长。



据汉服资讯《2019汉服商家调查报告》2019年成都拥有汉服商家104家位居拥有汉服商家数量城市排行榜榜首。


▲图据微博@她街拍


成都

堪称名副其实“汉服第一城”

今天就来看一看

汉服在成都的前世今生

“汉服”,不是指汉代的服装,而是指中国传承千年的汉民族传统服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这里的“服章”就是指——汉服。


▲图/成都范儿


现在的汉服款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上下连裳的深衣制、上衣下裳分开的深衣制、裙襦制。裙襦制作为常服,是日常出现率最高的款式~


▲图/成都范儿


作为自古被称为“蚕丛之国”的宝地,成都的丝绸业名噪千古,蜀锦位列“中国四大名锦”,有两千年的历史,是一种具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



说到这里,成都与汉服的渊源也十分明晰了,蜀中蚕市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成都之蚕市,可以说,成都“汉服第一城”的积淀早已有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成都博物馆宋朝蚕市复原微缩模型。图据封面新闻


把时间翻到现在

其实汉服文化在成都已孕育了多年

从最开始的十几个同袍

到如今

即使做地铁

也能遇见穿汉服的伙伴


▲成都香槟广场里聚集了很多卖汉服的商家。陶柯/摄影


现在成都年轻人想买汉服已经非常方便了,在香槟广场一层,是著名的“汉服一条街”,这里至少聚集了30家汉服店。



汉服的发展

除了市民们对汉服自发的喜爱与推广

近年来成都改善营商环境

引进重大文创项目

对汉服文化的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019年锦里中秋以赏花灯为主线的提灯走月中秋活动吸引了三千汉服爱好者同游。



▲2019年中秋锦里汉服节视频。视频据成都锦里古街


2019年12月21日,望江楼公园的薛涛广场也举行了首届三国文化国际汉服,节多位汉服KOL领衔打call。


▲图据市文广旅局科宣处


成都市浆洗街的华服里青年聚落曾是一个废弃的敬老院,武侯区政府免费将场地借给四川汉服协会开展活动,为辖区内喜欢传统文化的青年人搭建交流平台。



华服里开设了评书曲艺、茶艺、汉乐、汉舞等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小组,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华服里设立了“无衣衣库”,名字取自“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里面有上百套汉服可供市民免费体验。



现在,汉服已经成为

越来越多“同袍”衣柜里的常服

以前小圈子聚会才会出场的汉服

现在穿着全套逛街也不会引来异样眼光

他们认为,现在汉服热潮方兴未艾

是社会包容度、文化自信的一个外在表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在成都,偶遇一个身着轻纱广袖的 “ 同袍 ” 已经算不上一件稀奇事到处都可以看到“穿越而来”的年轻人。


▲太古里 图据微博@她街拍

▲香槟广场

▲锦里

▲华西坝

▲来福士

▲望江楼公园

▲浣花溪公园 王红强/摄影


汉服作为汉族民族传统服饰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

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在今年成都的淘宝造物节巡展上,有一位用四年做到上亿销售额的95后四川妹子设计了一款运动汉服走红网络。


设计师表示,汉服的生活化和日常化是趋势,这件作品的理念来自于古代人打马球,可用一根襻膊把袖子捆起来,捆起来以后就可以去上班,下班的时候把襻膊一放就可以去逛街。



汉服的火热也带动了周边产业链提档升级,“成都银花丝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将非遗与汉服文化相结合,创建了一些融入银花丝技艺的汉饰品牌,让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汉服产业的发展甚至催生了新职业,比如汉服模特,主要工作和淘宝模特差不多,会有部分演员的工作;还有汉服造型师,提供汉服整体造型设计和跟拍服务。



有人说

一座城市的包容度有多大

决定了它的魅力值

正是因为成都强大的包容性

才造就了如此多样化的服装文化~



编辑:园园

来源:微成都

@成都公园城市建设




Reading  More




打造汉服第一公园,望江楼公园举办“爱成都·迎大运”竹韵望江汉服文化节



李白羡慕的花




“爱成都 迎大运”期待已久的盆景技能大赛终于来啦!




插花妆点公园城市,呈现别样成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