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tao & yoko 的职业总结emoji 😂


感谢 Jing(巴赫)和 Mi 不约而同的推荐,认识了本期这两位经常为设计师「整理思路」的有趣嘉宾。

(关于他们四位合作的米兰买手店: http://mp.weixin.qq.com/s/sawquf0CbfWsj5S7QW_MZg)


这一次与其说是采访,不如说更像是朋友间的聊天,因为热爱思考的tao及yoko可不甘心只是单向地回答我抛出来的问题,他们往往会「反咬一口」先问我怎么看,逼得我不得不动起大脑开始思考。而「鼓励大家多想多干」也正是两人成立「建筑大王」的目的,一如其官网(http://claudeverett.org/blog/about/)上的口号:We can design, just like you do. 和你一样,我们也会做设计。


「我们觉得设计师不应该是一种职业,因为设计和创造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是只有专家才可以做的事情。只是有的人更想做别的事情,便没有好好开发这部分潜能。」也是,看看生活周遭那些巧妙好玩的民间智慧,以及很多自学成才的农民达芬奇,谁说只有正经学过设计的人才可以做设计师?


下面请欣赏建筑大王的一些好玩作品:


《橙盖鹅膏菌》


《春天》


《怪屏幕》


《垃圾桶》


《冷》


《猎人》


《日出》


《糖园》


《雪咪》


tao & yoko在米兰理工讲课时学生的创作


《piano》


《tao》


《tao & yoko》

请关注建筑大王的公众号欣赏更多创作:

不过他们这些只为自己做着好玩、解决自己日常生活问题的作品,也引发了一些人的不屑及嘲讽,比如在这篇2014年初的谷德网专访文章(http://www.gooood.hk/Oversea-17-Zui-Tao-Yoko-Chang.htm)后的评论里,像「学设计就要做出来点像设计的东西吧」、「这水准能当设计师?」、小乐趣普通人都可以有,感觉专业学习的不应以此为噱头」这类的批评和质疑不在少数。他俩倒是觉得这些反应还挺自然,「可能也是和这个媒体本身的风格和受众有关,如果把这些作品放到一个教大家做手工的栏目里,或许得到的反馈会不太一样。」


能对负面评价豁达接受并理性分析也就算了,更令我惊奇的是,tao和yoko是我至今所知的唯二两个对意大利毫无槽点的人(要知道意大利人的全民娱乐之一就是吐槽祖国的官僚和政治)。不过最令人称奇的恐怕还是,「不会开车,会一丢丢意大利语,农村生活经验为零」的两个人在米兰念完硕士后竟然搬去了意大利北部的刺客谷(Valsassina),至今已在700人小镇Pasturo生活工作了3年半。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浪漫很乌托邦?读完以下链接文章后你会发现,其实他俩挺理智的,以及,本文题图为啥是只猫。

https://mp.weixin.qq.com/s/O1yUsFw1GT_79t0VSc5YiA


近年来,各种放弃都市繁华回到乡村生活的真人真事总能在朋友圈里被广为转发传为佳话,在两人看来,这样返璞归真的行为符合人类的原始设定:「追求钱并不能带来很多快乐,因为钱只是个数字,而创造东西则能让人体会到极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人有了创造力。当都市人厌烦了工业产品极度丰富的现代商业社会后,自然而然就会转而想再次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些东西。」


篇幅有限,这回就先写到这儿,关于这次闲聊所引发的有关意大利的话题,会专门再写一篇发在我的简书上 (http://www.jianshu.com/u/fa29896d79f9)。


最后引用一句受 tao & yoko 影响而爱上的话:

If you take care of truth and goodness, beauty will look after herself.

(如果你照料好真和善,美会照顾好她自己。)

—— Eric Gill


以下是采访 tao & yoko 的精简文字版。

收听完整版音频请点击文章末尾左下角的「阅读原文」,或者在苹果iOS自带的播客(Podcast)、网易云音乐的主播电台里搜索「乐作职介所」。



Q&A: 乐作职介所 / tao & yoko


介绍下你们的工作?

tao:这个问题一直有点困扰我们,因为似乎必须跟人介绍自己「是什么」,而不是「会什么」,才能开始工作。如果工作意味着「职业」或者「专家」,那我们就真的不太像是在工作,只是作为普通人参与到一件件事情中,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是别人的事情,我们就会选择我们觉得有意义的事情参与,然后提供自己在这件事情里最能帮到整件事情的能力;如果是自己的事情,就会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很久,往往最后就不做了,但剩下的想做的还有一百件事,也是做不完的。不过可能事情发展成今天这样,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对「这是我的作品」这件事情不感兴趣,我们希望看到更好的我们和更好的世界,并为之不断努力。现在的职业细分太细了,感觉有点可怕,我喜欢人与人的交流,而不是专家与专家的交流。我是特别没有匠人精神的,可能人精神多一点。我们目前在致力做的是要激发更多不是设计师的人发现自己的设计潜能,还有鼓励更多的人进行有建设性的各种合作。

yoko:两方面:1. 提升自己;2. 用自己的能力为世界做贡献。


你们的工作室为什么叫建筑大王claudeverett?

tao:首先这不是一个工作室,否则也许会叫大王建筑吧… 可见这是一个跟建筑有关系,但不是建筑工作室的组织/机构。claude和everett是我们小时候上英语课的时候给自己起的英文名,拼在一起就成了claudeverett,就是我们两个人。如果分开写成 Claude Everett (克劳德·艾佛列特),就像是一个很蠢的胖子国王的名字,他住在皇帝的新建筑里面,只有诚实的小朋友才能看到,那儿什么都没有。

yoko:克劳德·艾佛列特好像本来是一个胖男爵吧。


本科时为什么选择学建筑?又为什么选择去意大利读研究生?

tao:我叔叔是建筑师,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鼓励要学建筑,可能耳濡目染,大脑受了影响,就觉得一定要学建筑。来意大利最开始是因为这里同时录取了我和yoko,而且学费和生活费相对比较便宜,同时也觉得意大利应该是个好地方,因为建筑史里经常提到,所以就来了。最终发现特别喜欢这里。如果要再次选择职业,我也许不会选建筑,但如果要再次选国家,我应该还是会选意大利。

yoko:当时我一心想画画,但又觉得上美院当画家略夸张。有人跟我说「那你就学建筑啊,可以画画哦」,于是选了建筑。后来得知学工业设计也可以画画,一度悔青了肠子,并很气那个说学建筑可画画的人居然没说设计也可画画。


你们觉得中国和意大利的建筑教育有何显著的不同?两国的建筑教育对你们产生了什么影响?

tao:我们在中国读的本科,在意大利读的研究生。意大利的建筑研究生教育好像跟中国的本科比较像,没什么大的区别。但建筑教育,除了提供一些专业的知识以外,我觉得跟其他所有的教育一样,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个学习、思考以及跟别人互动的环境,最终形成所谓「影响」的应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吧。相比起意大利的建筑教育,我感觉我受整个意大利的文化环境影响更大,意大利的建筑教育可能没有意大利那么意大利,中国的建筑教育可能也没有中国那么中国。所以在当学生的时候才总有一种象牙塔的感觉。象牙塔,就是用象牙堆起来的塔,里面装的都是老师和学生。在以前这是一种高级的意象,今天看来是不是就有点恐怖了?总之,我觉得学永远比教要重要,所有能感知到的事物都是知识。

yoko:简而言之就是,在中国学建筑就像在中国学英语,在意大利学建筑就像在英国学英语。中国以前不是像现在这样教人盖房子的,教法不同(师徒)、教授内容(木作)也不同。现代建筑教育属西方泊来物,在中国学的时候缺少文化环境,学与教都显生硬。距离感让大家自然地把建筑升华起来(啊,那个房子哟),使其脱离生活。在意大利,文化环境对建筑教育的支持不仅体现在能亲身体验那些房子与城市,还有讲述者的状态。这里的教授讲起那些房子,像是 ta 在里面住过一样;说起那些人(比如柯布西耶),像是在说亲爸爸;说起那些大事件,动不动来一个「I was there」。这些对当时作为学生的我是很有触动的。建筑教育让我发现并喜欢上了搞设计,从此游走于建筑边缘。


在国内的时候就爱爬山看水吗?在乡村工作生活的好与坏?

tao:爱!但现在更爱。乡村工作生活是很好的,乡村和自然的关系更紧密,除了空气更好这种明显的,还有一些在城市没有的不便,这些不便都是可以帮助一个人类个体探索自己各种沉睡已久能力的,比如观察力、听力、嗅觉、获取并制作食物的能力、自省的能力,等等。我们都不会开车,所以平时去超市往返要走一小时,背十几公斤的食物,但一路上都是很漂亮的风景,四季更替,每天都不一样。所有的不便都意味着要付出努力,这些努力就都是在训练自己重新认识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而这些细节都是可以提升生活品质的。目前发现唯一的一点不好是总会看到很多仍然被当成工具使用的狗,很难过,感觉城市人对狗要好一些。

yoko:小时候是爸爸妈妈带去旅游,所以比较糊涂。学了建筑之后,出去玩大多是看建筑、看城市,「爬山看水」这方面仍然糊涂。来意大利第一年,还是看建筑、城市,但因为城市更好看,所以也不怎么看建筑了。爬山应该是从第二年才开始的。可能是因为在我妈的强烈要求下去了一趟瑞士,她坐小火车,把我们远远甩在后面。当时买了一个月的火车通票,就在过期前三天,我们又去了马特洪峰,从而正式开始有意识的「爬山涉水」(注意,改字啦),以至于后来就直接住到山水之中了。在「山水之中」(注意,又改了)生活、工作棒极了。这个话题在我们给著名的村杂志《Grinzone》写的文章里讲过,可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ilBzW3yOS6dtk3yBqn9b8w


你俩是生活和工作的双重拍档,会否难以区分工作和生活?

tao:我们讨论一个房子怎么盖和讨论一个萝卜应该怎么切的激烈程度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我感觉不需要区分。

yoko:基于我对自己工作的理解(参见第一个问题答案),我们应该是可以在那两点上都对彼此有助力的。简而言之,我们不分。


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建筑设计师?

tao:「适合」是以什么为衡量标准的呢?我觉得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建筑,但可能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今天大家认为的建筑设计师,这个问题也可以参考一下各种建筑事务所的招聘条件,好像很多都有一条是:身体要够强壮。我就不会说我是建筑设计师,但我会设计建筑。

yoko:对建筑感兴趣的人。


对想做建筑师的人有何经验分享?

tao & yoko:我们没有针对想做建筑师的人的经验分享,因为我们也不是「建筑师」。以下经验想对所有人分享:要独立思考;要合作;要有理想;要有行动;要锻炼。


如果滑到这里你觉得时间没白费

我猜你大概还想认识以下这几位

他着迷于印度,5年里去了15次

他是设计师,天马行空是他最反感的词

在马德里住了10年,她的生活有何不思议?

毅然离开伦敦,投行女在彩云之南的人和事

以设计为原点的自由职业者,他这样定义自己

查看更多往期采访,请点击公众号内菜单「关于乐作」或关注新浪微博「乐作职介所」


点击☟「阅读原文」可前往喜马拉雅FM收听播客。

音频会自动播放,请慎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