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筑大王的设计哲学大揭密!(以及为什么加入转账二维码)

Claude Everett 建筑大王 2020-02-12

我们打算在接下来的文章后面都加入可以让读者出钱赞赏的二维码,所以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说明原因,鼓励你资助我们以后的创作和分享,并且告诉你为什么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我们的目标

我们认识的大部分人,包括我们自己,都问过我们一个问题:你们到底是在做什么?

我们现在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我们是设计师,所以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设计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认为,设计的目标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里面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生活,一个是美好。

试试保持你现在的姿势不动,只通过转动眼球,数一数能看到多少件设计?从屏幕上的字体,到它的排版、颜色,到手机,到衣服,到家具,到房子,再看看窗外…想一想,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去掉,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呢?很简单,如果都去掉,就没有生活了,甚至生存都成问题。

我们大概可以说,设计定义了我们的生活。

那么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你现在的生活美好吗?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就不会那么统一了。

如果现在大家拥有同样多的设计,为什么对生活还是总会有很多不满呢?来试着一起举例吧:跟女朋友分手了;又长胖了;牛奶有问题;天生悲观;儿子不孝顺;同事升职了我没有;新出的 iphone 太贵了;支持的选秀明星被淘汰了;等等等等。

所以,设计可以塑造生活方式,但没人能保证,我们可以仅凭设计就过上美好的生活;换句话说,设计无法阻止我们对生活感到不满。

那么也就是说,除了设计,还有其他的事情,也可以让生活变的更美好。比如,早上听到暗恋的女孩/男孩从背后喊了一句「早上好」,wow!这个时候的感觉就是,就算把身上所有的设计都丢掉,也还是感觉生活太美好了!

如果「生活」是一块饼,可能里面大部分都是设计;如果「美好的生活」是一块饼,可能里面就只有一部分、甚至很少的部分是设计了。

听起来有点奇怪是不是?然而,回到设计师的角色就会发现,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在不断定义「生活」,但其实很少可以触碰到「美好」的核心。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们在米兰读研的时候有一位朋友,是哥伦比亚籍的犹太人,叫 Leonardo,我们叫他 Leo。他比我们大了好多,他的梦想就是要「回到」以色列,因为他觉得那才是他真正的故乡。他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就是要在巴以边境做一个象征和平的桥。他跟我们说,建筑师就像医生,可以治愈战争中的那些伤口。我们当时就问他,如果战争不停止,你接回了一条被砍断的手臂,它第二天立刻又被砍断了,你又接回来,第三天又被砍断了,每天重复,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愿意当医生吗?他当时就不说话了,气氛有点凝重。

当然,我们知道很多人还是会愿意继续当医生,因为「这就是我的职业啊,我只是做好我的本职工作,救一个人,总比不救好,而且,我还上有老下有小」。另一些人则会加倍兴奋,因为战争可以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和实践的机会,甚至还能解决一些学科难题(历史也的确是这样的)。

但我们不是。如果我们可以去阻止战争,我们就不会想当医生,即使我们医术再好。

所以,我们的目标仍然是「让人们的生活变的更美好」,但我们意识到了设计本身的限制,或者严格一点说是为别人做设计这种生产方式的限制。

在至少七年以前我们就有了这样的意识,但当时我们还很蠢,只会喊口号,比如「应该让设计这个职业消失」,「要让人人都变成设计师」,等等。

我们现在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让生活变的更美好的方式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要有更多更多的人都以「让生活变的更美好」为目标来经营自己的生活

我们则是要尽我们所能,来鼓励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为之长期努力。

公众号就是这件事情的一部分。

开公众号

我们把生活分成三份:三分之一吸收、三分之一实践、三分之一分享。或者把前面两者结合起来,因为很多时候实践也是在吸收,那么就是一半一半,二分之一吸收+实践,二分之一分享。

分享当然不只有公众号一个形式,比如跟朋友聊天,或者之前在米兰理工的小课堂都是很好的分享形式。但我们朋友不多,米兰理工一个班也只有60人。公众号现在已经有549位读者,而且还在持续增长。所以比较之下,公众号是更有价值做的一件事情,因为它几乎没有门槛(不需要你考上米兰理工),我们也不需要隔几天就坐车去米兰上课。

为什么是公众号,不是微博,不是知乎呢?因为公众号可以提供合适的交流氛围——一种接近于聊天的亲密感。微博太公共,知乎目的性太强,作为传播者,我们喜欢聊天,不喜欢演讲。

为什么是写的,而不是说的,比如播客之类?因为我们感觉写作仍然是最好的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思考的工具就是语言,写出来,就是先跟自己说了一遍,说通了,再跟别人说,说不通,还可以改(很多文章就这样没了)。

想清楚上面那些,我们就开了公众号。

要是没人看怎么办?嗯,失望会有一点,但没关系。我们告诉自己不要关注绝对人数,而要在意有没有人真的在看、在想。只要有一个这样的人,就会有影响力——她 / 他会分享给朋友,朋友会再分享给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再分享给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但慢慢的,我们收到了远多于我们预期的,认真的读者的认真的留言:真的有人看!而且他们真的有在跟我们一起思考!

这个公众号

这是很让人激动的一件事情。这让我们开始把公众号与前面讲的我们的目标——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联系了起来。

我们会想:是不是把我们的所做所想分享出来,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读者也开始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生活好有意思,我也要把自己的生活搞得有意思一点!

我们不说教,也不简化问题。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说教(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和「教程」性质的内容(一二三,跟我做就有!)更像是把一个想法或知识变成一个产品,可以很快见效。但它们通常都是对于某个具体问题的答案,要么过于简化问题本身,要么回答过于笼统而无法让人捕捉到问题的核心。

我们的方式,是希望可以简单、清晰、诚实的把生活的复杂性展示出来。

每个人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生活也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对于不一样的生活,我们要让它变的更美好,就不一定是一二三,而是有可能是ABC,或者红黄蓝,或者哆来咪,或者甲乙丙,或者阿拉伯数字的123,甚至或者是三二一。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大家展示出我们自己的生活:我们遇到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是如何思考和面对的。

我们还会抛出很多我们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邀请你一起思考,并启发你去探索一些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个人的东西。

所以与很多资讯类的公众号不同,我们只会提供第一手信息。我们不会翻译某个外国报纸的新闻,告诉你意大利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或者欧洲哪里好玩,或者哪个大学的建筑系最好,我们甚至不会告诉你「如何做设计」。我们只会讲我们经历的,和从我们鲜活多汁的脑子里蹦出来的、完整的一件件事情。

这两天才从朋友那儿得知,现在中国有很多以「知识经济」作为卖点的新兴产业/产品(前面刚说到把知识变成产品!)。但我们不是要搞那种。我们不教你赚钱,不帮你用更短的时间得到一些知识,也不教你用碎片时间建立知识体系(yoko 根本不相信这个可行)。原因还是之前说的,跟设计一样,钱和知识也不是终极目标「美好生活」的充分条件,它们只能塑造生活方式,但无法直接触及美好的核心。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和思考有分享的价值呢?

因为要是被问到:你们觉得自己的生活美好吗?我们的回答会是肯定的。

我们还相信能给出肯定回答的人绝对不止我们两个而已。如果这些人可以更多的把自己的生活认真的分享出来,就将会是一件影响力非常大的事情——起码会比做出一个好设计,好到很多人买,影响力要更大。

总而言之,这绝对不是一个设计师展示自己作品,从而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设计委托的自我宣传型公众号,也不是一个传播二手新闻的公众号,也不是提供知识和人生捷径的公众号,而是一个以分享个人所做所想的形式来启发读者自己思考问题的公众号。

如果这个公众号可以启发到你,可能是因为以下几点:

  1. 我们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我们现在的生活是一种很美好的生活;

  2. 我们现在的生活——住在好的自然环境里,通过互联网与全世界合作——很有可能是很多人类未来的生活模式;

  3. 我们是设计师,我们会把所有我们筛选过的、思考过的、对生活有积极作用的经验和问题毫无保留的分享出来;

  4. 我们写的、画的、做的东西都很有趣 :)

你的赞赏可以帮到我们

有了你的赞赏,我们就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经营这个公众号,和用这些钱在未来做更多除了公众号以外的、可以达成上述目标的事情。

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钱不是用来「让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因为,我们虽然不一定比你有钱,但很可能比你生活的好。

请看我们目前每个月理论上的最低生活费:

  • 房租 300 欧元

  • 水电燃气网络 100 欧元

  • 食物 250 欧元

  • 猫的食物 50 欧元

房租少是因为住在山里。食物因为乡下超市贵所以稍微多一点(每餐饭都自己做,我们在米兰的时候试过一个月只花了 100 欧在食物上)。不需要坐车上班,所以没有交通费用。猫吃的比较好,而且还要喂邻居家的猫和一只流浪猫。不会逛街因为根本就没街可逛。总之,加起来是 700 欧元,按目前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 5500 元左右。再加 500 其他费用,就是 6000 元。别忘了,我们是两个人,所以平均每个人就是 3000 元。

如果只看钱,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感到绝望的生活费,或者是一个 loser 的生活费。但是如果你也能呼吸到我们呼吸到的空气,你也能吃到我们能吃到的食材,你窗外也有我们窗外的自然,你也有任意支配的时间,你也有全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愿意让你这样帮他们做设计… 好吧你可能还是会这样想。

但就像之前说的,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一样的生活。换句话说,正如大家都听过的老渔夫和大富翁一起在海滩上晒太阳的故事,我们完全不需要更多的钱来换取更好的生活。

所有我们多出来的钱,都是被用来做我们上面说的三件事:吸收、实践和分享。

这三件事里,目前只有实践是可以带来收入的,其它两件都基本是支出。

之前微信可以支持 iphone 赞赏的时候,我们会偶尔收到一些赞赏。其中赞赏的最多的是 yoko 的妈妈(感谢!)。她每次都会直接选最高的赞赏金额(200元),加起来估计给我们赞赏了有好几千元了。后来不支持 iphone 赞赏了,我们就没怎么收到过赞赏了。另外,我们觉得二维码有点丑,就一直不愿加到公众号文章里。

我们现在决定要加,是因为随着关注人数越来越多,我们希望可以分享更多更好的内容。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拿出更多本来分配给实践的时间精力,放到分享上。与之相应的,我们要想办法从分享那里得到本来应该通过实践得到的那部分收入。

说白了就是,如果分享可以给我们带来收入,我们就可以更多更好更频繁的分享。

我们的设计实践(某个私人住宅、某个城市的公共空间、或某个展览)只能让极其有限的人获益,但我们的公众号可以给大量的读者带来深远的好处。相信我们,支持我们如果不比一串烤串,一碗卤煮或者一杯可乐更值得,那起码也是同样值得的。

另外,我们已经有好几个你很可能会喜欢,肯定买得到,而且一定买得起的产品设计(是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是知识或者服务)快做好了。如果我们可以从公众号得到一些收入的话,也会用于它们的实验和制作中。

赞赏能为你带来好处

  1. 你会觉得开心;

  2. 你会得到质量更高的信息;

  3. 我们会以我们能做到的其他方式给你回馈(比如带你采蘑菇、爬山、看鸟,或者赠送点土特产之类的…或者是我们自己做的好东西!)

最后,如果这个公众号不巧真的没有办法启发到你,或者启发程度不足以得到你的赞赏,都没有关系,请用你觉得舒服的方式支持我们。比如把我们推荐给周围的人。

最后的最后,我们所有分享的内容都是没有版权的,如果你也认同我们最开始说的「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这一目标,欢迎将你觉得与这一点相应的内容再次、多次、以任意形式分享给别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