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也是那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吗?

2017-04-16 陶瓷兔子 少女成长研习社

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关注少女成长研习社

万千孤独中与你相伴

一起变成更好的人




正是因为试探者和保守者的同时存在

我们才能享有一个有规则有底线

但也有人情有温度的社会里






你也是那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吗?

文丨陶瓷兔子,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第一次从父母那儿体会到“不要给别人添麻烦”的言传身教,是在大概十三四岁的年龄。


那是他们带我去一位战友家做客,那位叔叔住的挺远,坐公交车过去,是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妈妈特意提前告诉我,明早要早一个小时起床,中午过去跟叔叔家一起吃饭。


那大概是三九天吧,空气又湿又冷,即便是到了九点多,天空中都依然布满了湿漉漉灰蒙蒙的水汽,我睡的正酣之际被强行叫醒,被北风吹的又冷又饿,一肚子烦躁,老大不高兴的问我妈:为什么要我们提前出发,他们就不能晚一个小时开饭等等我们吗?


当然能,但自己可以克服的事情,为什么要给人家添麻烦?我妈特别郑重说,你以后也记住,自己能做的小事,就不要随便麻烦别人。


我家家教一向开明,父母并不常常说出这种义正言辞的教育,而我之所以记得如此清楚,也大概是因为那天冻的太惨,患上了十几年来最严重的一场感冒。


我果然如父母所愿,长成了那个不愿给给别人添麻烦的人。比起我妹妹可以轻易讲出“你一会儿到学校门口帮我取个快递吧”,“你帮我买盒酸奶吧”,或是“你今天帮我签个到好不好”这种带着点撒娇的拜托,我大概称得上是一个很标准的“好孩子”。


“好”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就是哪怕在一个问题上困扰一个小时,也不愿开口打扰忙碌的另一个人。


宁愿自己跑两趟倒三次车,也不好意思拜托别人帮我去取一张票,哪怕那个地方距离她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


小区电缆大修,宁愿在停电的小屋里摸黑生活,也不愿开口问问朋友,我能不能借住在你家两天。


说这些呢,并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多好,或者是为自己的这个“品德”感到骄傲或者自豪,恰恰是相反,很多时候反而觉得,正是因为不愿意被别人添麻烦,所以自己才平添了很多麻烦。


别人随便问一句就能解决的,我要花更长时间自己思索,别人打个电话两句拜托就可以解决的小事,我要花费更多精力,身边的朋友因为我从未掏心掏肺的诉过苦,觉得我不够意思不愿交心。


我最好的女友就曾直言不讳的埋怨我,你知不知道你这个样子,让我总觉得你是个外人?你从不来麻烦我,那我遇到点什么事,又怎么好意思来找你?


人情本就是相互亏欠,才能够彼此挂念,有时候我也不是自己不能做,一定要麻烦你的呀,只不过是想借某件小事,让你想起我。

其实生活中更多的困扰,并不是来自于很亲密的那几个,而是因为某些你不愿意麻烦的人,却总会不请自来的麻烦你。


“待会顺便帮我打壶水”“下周要去旅游,帮我喂一周宠物吧”以及“今天下午有点事,你能不能帮我把这些卷子送去教学楼?”


他们轻松的说着这些拜托,好像在陈述一个天气现象一般轻描淡写,丝毫不觉得会给别人造成什么困扰,而我常常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心不甘情不愿的帮了对方之后,也很难获得那种“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满足,反而是很烦躁。


好像是自己最心爱的那片沙滩,被别人随意的丢了满地的垃圾。


我开始怀疑自己一贯坚持的价值观到底是不是正确,直到有次实习的时候因为工作原因,需要去约一位前辈采访。


早在见面之前,就已经听说了他极其守时的习惯,我特意提前了一个小时出门,可是好巧不巧,偏偏赶上高架桥上三车追尾堵成的大长龙,出租车堵在半道动弹不得,等我紧赶慢赶到了约定的地点时,还是迟到了半小时。


虽然提前给他打了电话报备,心中还是无比忐忑,初次见面就迟到本就不应该,更何况坐在对面等我的这个人,还是素来以“尊重时间”为原则的前辈。


没有意想中的黑脸或是斥责,他面色平和的坐在那儿翻着一本书,在我第四次向他道歉的时候,他终于忍不住笑了,问我:


你是听他们说我很守时,所以才这么紧张的对吗?我是很守时,但只对自己,从来不要求他人。


他说,若对方能准时,那最好,若不能也没关系,我一个人看会儿书,也不算浪费时间。


那岂不是会很吃亏?我忍不住问。


年轻的时候遇到那些不守时的人也很生气的,可是慢慢就想通了,我只要对得起自己就行,只要我自己不迟到,就不会愧疚,至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的时间,那是他们的事。


他笑笑,眨眨眼,有些东西虽然是很好的,但也只能用来要求自己,不能用于约束他人。


昨天在看《奇葩说》,“不给别人添麻烦,到底是不是一种美德”,嘉宾苏有朋和导师蔡康永分别在辩题中定义了两个重点,一是“别人”,一是“界限”。


谁是自己人,谁是别人,什么是过度,什么又是合宜,什么是举手之劳,什么是真正的麻烦。


但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懂得这些的啊。


正是因为试探者和保守者的同时存在,我们才能享有一个有规则有底线,但也有人情有温度的社会。


前者是生活的常态,而后者,却是我们在精疲力尽或是走投无路之时可以去寻的安慰与依靠。


所以有时才会觉得很庆幸,还好这世界并不是仅仅是由像我这样“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人组成。我们像是躲在自己小屋里与世隔绝的人,而只有人会来敲我们的门,讨一口水,聊一会儿天,将我们从自给自足的孤岛上拉出来,融入进那个更大的世界。


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也或许是我们一生中极其重要的功课,尊重别人如其所是,却依然坚持做自己。


正如蔡康永在结辩时说的那句话:拥有美德,不一定会让你生活的更好,但你终究会因为拥有它而得到宁静。


- End -




陶瓷兔子

[ID:Taocituzi77]

Linked-In专栏作者,微博读书书评人,

把日子过成段子,将心事煮成故事的鸡汤少女


长按下方二维码

一键带你去少女心的保管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