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洒垤河:连通少数民族古村寨的纽带


洒垤河从安龙县流入义龙新区,在新桥镇境内叫洒垤河,河流沿岸居住着风洞、岩脚、底西、洒垤、坡革五个少数民族村寨。洒垤河全长3.18公里,其中巧烂村段2.15公里,新桥村段1.03公里,在新桥村坡革组汇入白水河。





洒垤河起于新桥镇巧烂村风洞组,从安龙县流入义龙新区境内后,地面河流只流过了短短的数百米,就流进落水洞成为地下暗河,落水洞名叫风洞。 



洒垤河呈东北-西南走向,流域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巧烂村底西组位于风洞组西南方向,村庄内常年有四个出水口(村民们称作龙井)流出河水,雨季出水口更多,这些水源汇合在一起,流向下游的洒垤组。 





底西苗族古寨和洒垤布依族古寨是巧烂村、也是洒垤河流域最大的两个村寨,其中底西909人,村民都是苗族;洒垤494人,村民都是布依族。底西与洒垤相隔不过一公里,一衣带水,山水相连。数百年来,两地村民们同饮一渠水,同耕一片土地,在文化上相互交融、在生活习惯上相互影响,现在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洒垤和底西原各为一个村,现都已并入巧烂村。为了解两个村寨的故事,记者采访了曾是巧烂村村委会副主任的村民何廷贵。 

何廷贵说:“洒垤河将我们洒垤、底西相连在一起,我们的田地都是分布在河道两岸,这一条河把我们的心都连在一起了,我们这两个寨子都处得特别好。” 



千百年来,洒垤河滋养着沿岸的村民,也滋生出一个个源远流长的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底西苗族同胞的先祖受到土司迫害从黔东南逃到底西,他们在洒垤河边建茅屋、垦梯田、过着幸福的生活。底西有一对苗族姐妹杨阿伊、杨阿娜,通过对唱山歌,阿依爱上了科香苗寨的侯安相,并得到阿妈允许,三媒六证定下了婚事。阿娜则和四轮碑的苗族青年吴希文相恋,两人也立下了永不变心的誓言。然而,镇边大将军的儿子安得烈因贪图阿依的美色,便想伺机夺取杨阿伊为妻。 



那年正月十三,安得烈带着家丁来抢抓阿依,阿依、阿娜姐妹与侯安相、吴希文奋起反抗,安得烈被侯安相投掷一块鹅卵石误杀,姐妹俩让安相哥和希文哥立即离开了底西,她们俩留下来设法保护底西老幼的安全。 

  正月十五日,安大将军率领大队人马围住了底西寨子,带走了姐妹俩。在经过一个深不可测的山洞时,阿伊、阿娜突然纵身跳进洞里,霎时间,洞里刮出大风,吹得地动山摇。安大将军无可奈何,只好垂头丧气地带着人马回府而去。相传行人经过这个古老的山洞时,洞里会吹出一阵阵凉风来,所以叫作风洞。 



村里人为阿依姐妹修了一座双人坟,以示纪念。传说几天过后,不知是何缘故,墓上长出一棵大松树,周围长出一些不知名的奇花异草,成群的蜜蜂、蝴蝶飞来飞去采花蜜。次年正月十三,候安相回来得知心上人已经离去,在坟前守了三天后因伤心过度病亡,乡亲们把他安葬在两姐妹的墓旁。在洒垤河的滋养下,不久,坟上也长出一棵树,与前一棵松树合称为夫妻树。 

从此,每年正月十三、十四、十五这三天被定为底西苗族采花节,每到这个时候,附近很多苗族、布依族青年男女都来底西吹起口弦琴,跳起芦笙舞,载歌载舞,以此表达对这对苗族恋人的怀念。 



洒垤布依族古寨历史可追溯到明朝,相传在洪武年间,洒垤布依族古寨的祖先三兄弟来到黔西南,老大看到洒垤依山傍水,选择在这里安家,老二去了纳桃,老三去了打帮,三地的布依族同胞是为宗亲。 


提到洒垤,人们首先会想到这里的夫妻树,夫妻树有十多对,都是一棵榉木(俗称金丝榔)旁伴生一棵其他树种,两棵树同生同长,形似夫妻。这里最大的一对夫妻树是榉木与黄连木(俗称罗汉树)一同生长,村民们都说不出树的年龄,两棵树都高大而挺拔,需要五六个成年人才能将其合围。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洒垤都要在寨老的主持下举行祭山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布依族同胞们感恩山水的同时,把古老的夫妻树视为村里的风水树保护起来,没有一对夫妻树受到砍伐或破坏。 


多年以来,底西与洒垤的村民们依托洒垤河,互为近邻,形成了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过去,底西苗族青年男女有“走婚”的习俗,洒垤布依族青年则大多是父母包办婚姻,现在他们共同影响,青年男女们存在“走婚”、父母主持婚姻、自由恋爱等多种婚姻形式。 




在传统节日上,两个村寨也互相影响,一起过节日,在生活生产上互相帮助。对外村民们也积极推介夫妻树,讲述夫妻树的传说,他们和意中人在夫妻树下对唱山歌,外来的年轻人也成双成对来这里参观,他们相信,夫妻树会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姻缘。 

获取更多内容,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