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们尊重什么样的家长?一位英国校长给出了指引

2017-02-09 涓总 有槽

假即将结束,家长们正在怀着无比留(欢)恋(快)的心情送孩子们返校。每到这种时候,互联网上就充斥着各种如何让学生和家长好好度过新学期的建议。


比方说,有老师认为,为了讨孩子们开心,应该取消他们的家庭作业。还有位不愿具名的校长给家长写信,提醒他们说,在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态度方面,家长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校园中,我们想要树立礼貌周到的典范。如果有小孩勒令同学‘滚开’,这话肯定不是从我们那里学到的”)。


对此,北伦敦海布里·格鲁夫学校的校长汤姆·谢灵顿(Tom Sherrington)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新学年伊始,他给老师们写了一篇周到细致的公开信,介绍在今时今日老师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尽管信件的目的是帮助年轻的新老师,不过家长们也可以从中汲取很多极好的经验,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孩子说“不”,如何划定行为的界限,又应该如何放松控制。


谢灵顿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20出头时他刚调到一所新学校,发现很难让一帮小朋友听他的话。几堂课下来,耐心全无的他只好对学生们大喊大叫,甚至诉诸了“各种暴行”,在接触到澳大利亚教育大师比尔·罗杰斯(Bill Rogers)的专著后,他才渐渐掌握了教育的门道。


以下是从谢灵顿的公开信中摘录的部分跟家长有关的内容:

使用正面的语言

孩子会不断试探和拓宽界限,这正是他们成长中关键的一部分。因此,养育孩子有时候像是在尝试用100种不同的方法说“不”。一个简单而鉴定的“不”往往会升级为“我跟你说了多少次这样做不行了?!”


罗杰斯建议使用“正面的语言”。(每个家长都知道,这做起来可比说起来难多了。)与其说“你别老是烦你妹妹”,不如这样表述:“你先等妹妹说完话,再跟她说,是不是更好?”与其说“别再抱怨晚饭难吃了”,不如试试这样说,“做饭是很辛苦的事情,我希望你能尊重劳动和食物。”


人们往往不喜欢听别人说自己的不是,孩子也不例外。在工作场合,我们都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辞,希望给同事正面的反馈。在进行业绩评估时,我们肯定不会上来就批评下属,而总是先找到对方的闪光点,接着再慢慢过渡到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这一套工作方法也可以用到孩子身上。


稍稍改动一下我们提要求的方式,就可以让孩子的感受大不相同,提高他们做出正面响应的可能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孩子做出积极回应时说一声“谢谢”。这就是言传身教。听起来这很简单,但意义是无穷的。在看了比尔·罗杰斯的公开课示范后,我自己也开始将“谢谢”作为口头禅,而这真的带来了巨大的不同。


给孩子提供选择,并解释后果

我们小时候也许会质问家长“凭什么要我做这个?”,得到的答复是“因为我是你爸/妈,所以你得听我的。”而现在你会发现,再使用这么简单粗暴的原因已经行不通了。


家长需要跟孩子们清楚地解释做某件事的后果,并且言出必行,这样孩子们就会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这并不一定能确保小孩做出良好的举动,但至少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省得孩子总是跟家长讨价还价。


给孩子们选择,这会让他们得到合理的自治权。比方说:

  • 贾米尔,你要么完完整整地自己写作业,要么上来跟我坐一起。

  • 詹姆士,你可以去隔壁教室找安德森老师,也可以照我刚才说的那样,好好跟安迪合作。

  • 理查德,你要么就照我要求的做,要么受留校处分,我之前已经警告过你了。

  • 只要你打扫完你这块地方,你想坐哪里就坐哪里。


运用局部协议

在情绪控制不了时,我们往往希望孩子们给一个“是”或“不”的直接答案,但这样是不对的。在面临冲突局面时,考虑到你可能有考虑不周到甚至判断有误的可能性,你应该通过使用“也许”和“不过”这样的组合,与孩子们达成局部协议。比方说:


学生:“我刚刚没在说话,我在做作业。”


老师:“好,也许你刚刚没说话,不过我希望你能加紧点完成作业。”


学生:“不是我……那个不是我的……我什么都没做。”


老师:“也许没有……不过我们对规矩都已经很了解了……下一次我希望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谢谢。”


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回避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 ,而是通过让渡部分权威来建立双方的信任,并且将焦点放在共同的目标(完成作业、避免逾矩事件再次发生)上。


果断而坚定

你的教育风格很重要。


有些老师过于优柔寡断,他们希望学生服从,但态度不够坚定;面对挑战时太胆怯;执教风格是恳求而非引导。有些老师又过于专横,通过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地位来行使权力。


这两种风格都不可取,相反,你应该做一个态度果断的成年人,“期待孩子服从,但避免依靠你的力量或地位获得尊重。”


行为管理归根结底是情绪问题

我从比尔·罗杰斯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信息是:行为跟情绪和相关特质有关,比如自信、自尊、合群、有同理心和归属感、坚韧等。关键的一点在于,这对老师和学生都同样适用。


对孩子们咆哮一通却没有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自己的地位、使用调侃乃至羞辱的方式把孩子逼进情绪的死胡同,这样做是没有借口的。我们毕竟是成年人。但是,我们也得承认,我们既然是人,就会偶尔失去耐心或者犯错。所以,比尔·罗杰斯鼓励我们承认自己的情绪——我从中获准良多。


比方说,如果你情绪失控了,就坦坦荡荡承认。“我之所以发火,是因为……”;“我抬高了嗓门,是因为我很失望……”接着,在尽快调整情绪后,你要率先做出理性行为——镇定、有分寸、温和,同时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关心。“重建与修复”是个了不起的理念,如果你发现手头所有的教育手段都已经失效,至少你还有这招。



这是有槽(Dr-Venting)的第93篇原创文章,图文版权由作者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欢迎贡献槽点,合作请发邮件:dr-venting@qq.com

未经授权,不欢迎其他公众号和媒体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