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吃”这个原始欲望,就不要矫情了好伐

2017-08-18 猫君 每日签

提起蔡澜先生,相信大家基本都会把他和“吃”联系起来。身处内地的我们或许对他没有太多印象;之所以接触到这个名字,多半是因为他的书籍以及《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


蔡澜被特邀作为《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在那个电商还没有如此发达,旅行也不是说走就走的年代里,蔡生的书开启了我对未知美食世界的探索之门。可是在读遍蔡生的书之后,却发现自己与他渐行渐远。


无论是字里行间的武断,还是在微博上简短而冷冰冰的回复,感觉都不像是那个笑眯眯白头发小老头所应有的姿态。

 


再到后来,蔡生开淘宝店,我是极其失望的。


美食家踏进餐饮界,就是失格的标志。还记得蔡生说过,他去吃饭都是自己掏腰包,不接受店主的招待。因为吃了别人的,下笔难免变得不客观。毕竟这年头任何知名度都可以物化为金钱。


所以在取关了蔡生的微博之后,他的那些书也不知被我放到了哪个角落。


一直到现在,随着吃货阅历的增加,看了一些与蔡生相关的节目,才意识到自己对蔡生的不宽容。



对于吃,蔡生始终是纯粹,直率,主观的。相对于唐鲁孙(著有《唐鲁孙谈吃》系列)先生那种王孙贵胄与生俱来的华气,蔡生的字里行间则有着更多灶头烟火般的市井气息。


他在日本留学时为了吃上高级料理可以去打工搬运尸体;成名后念念不忘与倪匡兄大快朵颐老鼠斑的日子,却也流连于香港的菜市和排档,醉心于镛记的一块腐乳。


 

当这个世界将蔡生符号化并无情消费,各路酒楼茶肆甚至食品工业都想来沾一沾光的时候,他却泰然处之。他拍电影、写作、做生意,却说自己“不务正业”。他说自己不是食神,也不是才子,不需要任何标签,只是单纯地喜爱美食的烟火升腾。



所谓吃,在蔡生看来也无外乎就是图个乐而已。淘宝店里的商品,你可以喜欢或不喜欢;只要来路明了,价格合理,就无可厚非。

 

好的食评不会是软文,也不会是个人的显摆。不管怎么吃,终究都是吃进自己的肚子里。所以最纯粹的食评,不仅是不吹捧店家,更是不逢迎读者的坦荡之作。这样的文字,必然主观,武断,且很可能不讨人喜欢。



但是对于吃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吃到一口自己喜欢的更为重要。倘若在此之余,所写下的文字能有一二人喜欢,收获三四知己,此外还能换得五六两酒钱让你点上七八道菜的话,便是九分十分的福分了。

 

于是蔡生凭着个人好恶,奉猪油捞饭为人间美味,被各路小清新与养生党们批判。但真的好有趣,批判他的人却浑然不觉自己平日里赞不绝口的那碗煲仔饭当中,可能被偷加了一大勺猪油。


吃,原来也是可以矫情的。


 

蔡生当年关于“三文鱼”和“大吟酿”的两篇旧文,也曾在网络上引发战端。无论是当年的香港还是今天的大陆,“日本的顶级寿司店不提供三文鱼”和“大吟酿其实是酒厂的忽悠策略”这种不讨喜的言论,都给蔡生扣上了歪曲事实的帽子。



经过低温冰鲜灭虫的野生三文鱼是众多顶级西餐厅里的经典菜式,当然可以吃,但对于视鲜度为生命,无法接受任何冰鲜食材的顶级寿司店来说,拒绝提供三文鱼也是自然不过。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p0359dq842s&width=500&height=375&auto=0蔡澜在《十三邀》中讲三文鱼,视频时长约6分钟,尴尬癌患者可以从2'48''处起看。


而“大吟酿”这个概念,也只是表达了酿酒之米的精制程度而已。至于米的品质、酿造的季节与工艺、甚至是否有兑水或食用酒精,都是另外的话题。这么说来,大吟酿真的未必就是好喝与高级的代名词。那么将三文鱼和大吟酿拉下神坛,究竟触碰到了谁的敏感神经?


蔡澜笔下不咋值钱的大吟酿(们)


可怕的是,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依赖各种标签与符号?听着店家抑或是食客们对食材历史、产地等的津津乐道,看着菜单上越来越长,不明觉厉的名字,我们是否已经沦落到需要用“美味标签”来进行判断?会不会有一天,我们的味觉也终将趋于退化?

 

在这个标签大行其道的时代,真的希望人们在面对“吃”这个人类最原始欲望的时候,都能够做个率真不做作的吃货。在成为吃货的路上,你不一定要研读蔡澜的文字,但是真的应该试着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蔡澜题字“用心”


注:文中蔡澜漫画均出自苏美璐。


一个编辑




   文 | 猫君

编辑 | 瓶子


喜欢同一个公号的人

相遇是迟早的事

后台回复“进群”

加好友时备注我们的暗号:

“❤”


如果你喜欢,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投稿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有事说事,没事也欢迎来撩

❶ 苍井优:她笑起来,就像全世界都在放烟花

❷ 孙红雷:47岁,严谨地做大娱乐家


本文为每日签原创,尊重原创,侵权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