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考 |汉服复兴运动(连载2)汉服—比甲之美

2017-12-02 ☯本阁☯-宣传部 道炁阁PavilionOfTaoAndQi010

1



☯本阁☯(道炁阁)-思考 |汉服复兴运动(连载2)



         ☯来自我们的讯息(道讯)        

来自我们的讯息》(道讯)公告

此平台是☯本阁☯(道炁阁)-Pavilion Of Tao And Qi的公众平台,旨在道院与广大道众道友进行有效便捷的沟通

汉服—比甲之美


共参往期《来自我们的讯息》(道讯):

   思考 |汉服复兴运动(连载1)

(说明:总而言之,汉服运动的核心在于重正“古装”之名为汉服,只有让社会公众们适应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广袖飘飘”“衣裾渺渺”,让世人把穿汉服的人群从“演员”“出家人”“古人”等特殊群体,甚至是“怪异青年”的认同景观,逐步拓展成为现代正常公民的历程,才是促使传统服饰成为正常民俗服饰的历程。)


 

比甲是一种无袖、无领的对襟两侧开叉及至膝下的马甲,其样式通常较后来的马甲要长,一般长至臀部或至膝部,有些更长,离地不到一尺。




这种衣服最初是宋朝的一种汉服款式,无袖长罩衫,又叫做“背心”。后来传入蒙古。


据《元史》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去领袖,缀以两襻,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比甲一般穿在大袖衫,袄子之外,下面穿裙,所以比甲与衫、袄、裙的色彩搭配能显出层次感来。



到了蒙元后期,北方的汉人女子犹其爱。自从元代有了纽扣之后,比甲上也有用纽扣的,这样穿起来更方便、快捷、系结严紧,是服饰的新变化。明代比甲一般都有五枚金属扣,多为贵族穿着。


下期继续连载:



汉服复兴运动要将汉服融入日常生活


学位与汉服,今朝我都有~


汉服美女在栾川道教圣地老君山演绎古典风情:

美醉了!


“你不穿出去,谁知道这是汉服?”



汉服之美 ,一梦千年!


『走进道教』原来汉服这么美


[明代] 正一灵宝净明祖师爷 朱权王爷对汉服详解

(附《天皇至道太清玉册》)


等等,,,,

 



同袍嘉宾互动留言

杨娜,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16年出版专著《汉服归来》,这是当代唯一一本记录汉服复兴运动的书籍,讲述了汉服运动发轫十三年来背后的思考与行动,藉此也映射了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和现代社会中推陈出新的巨大潜力。







汉服复兴,你认为原因为何?

杨娜:我觉得汉服运动兴起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就是中国综合实力崛起后,传统文化有了回归热。汉服运动的兴起与成效,一定是伴随着传统文化升温的整体效应的,包括国学热、古琴热、民乐热等等,还有像《中华诗词大会》的热播,其实也都推动了汉服运动的进程。此外的原因,则为国际化舞台的增多。民族服饰出现的场景往往是需要立足多民族的交往场合,而服饰往往是体现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表现,在这类场景增多的情况下,人们对于民族服饰的诉求也自然增多。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汉服爱好者?

杨娜:主要原因大致有三点:首先还是放到大背景下,大国崛起让现代年轻人的心态起了变化——物质需求保证后,人们考虑得更多是精神诉求。文化自信心的提升,使得新一代年轻人希望通过一些手段和符号来表达出这种文化自信。其次,现代的汉服爱好群体,其实很多都是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子女。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家庭背景也不错,在如何表达个人价值的定位上,更期望表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也更容易接受汉服文化。历史长河中,推动社会变革的往往是年轻人,汉服运动也不例外,只有年轻人喜欢了,才有传递与推动的可能。年轻人居多,这是汉服运动发展成今天的必然原因,不是结果。






汉服文化传播的意义是什么?

杨娜:意义在于以服饰为载体,建构当代人身份认同的一种显著表达方式。着手方式就是依托广大汉服爱好者坚持不懈、翻来覆去地穿,穿到世人们适应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宽袍大袖”为止,把世人记忆中“峨冠博带是古装”的定义变为了“峨冠博带是汉服”的定义为止,只有让汉服真正地复活为一件民俗服饰,才有继续演变为民族服饰的可能。






你在现代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是?

杨娜:在现代社会中的汉服,其价值一定要为生活所用。如果它只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那完全可以被其他符号所代替。如果只是某一个时空、某一个场景、某一个人群的服装,那它则没有复兴的意义。因为它已经存在了,只是被叫做了“古装”。今天汉服运动的意义在于重新找回汉服的生活意义,如何成为个体身份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的外在表征,则是我们要重点挖掘的。





汉服是怎么产生的?


汉服小知识:汉服的起源



老君在伏羲时,号郁华子,说《元阳经》,教画八卦、造书契,使天下义理必归之文字,文字必归六书。作甲历,岁起甲寅,干支相配 [ 即六十甲子 ]。岁纪不差,年月不乱,昼夜是纪,东西南北而方不惑。始制嫁娶,以正人伦。定礼乐,以叙尊卑。造衣裳,以明贵践。作宫室,以代巢穴。为舟车,以济不通。造弧矢,以威不顺。服牛乘马,引重致远。宇内以治,政化大洽。

注:六书:一、象形 [如日、月 ]。二、假借 [令“长”一字两用 ]。三、指事 [ “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指其事而言也 ]。四、会意 [ 武、信:止戈、人言。会合其意也]。五、转注 [ 左右相转以为言也,如“考”、“老”等字 ]。六、谐声 [“江”、“河”以“水”为偏旁,以“工”、“可”声谐也 ]。
   依类象形之谓文,形声相益之谓字,著于竹策之谓书。



——————(洞神本文
《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第十五化

汉服 ,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道门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渊源始于老君在伏羲时,号郁华子下降通过教化早期华夏原始部落定礼乐,以叙尊卑。造衣裳等等始有华服,经过历朝历代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老君在黄帝时号广成子,隐于空峒。黄帝往见问之,广成子曰:“汝所问者,物之质也。奚足以及至道?”黄帝退,捐天下,斋心除形,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曰:“吾闻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蹙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夫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神将必清。勿劳汝形,勿摇而精,少思寡欲,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神将守形,形乃长存。谨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杳冥之门矣,彼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谨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修身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也。”黄帝闻之,乃叹曰:“吾于广成子之谓天也!”因授以《自然经》、《阴符经》等。


注:    《前汉书•艺文志》云:“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赵宋欧阳文忠公《崇文总目•叙》云:“道家者流,本清虚,去健羡,泊然自守,故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虽圣人南面而治,不可易也。或不究其本,弃去仁义,而归之自然。以因循为用,则儒者病之”。
    “神将必清”一本作“必静必清”,“勿摇而精”,“而”读“尔”字。
——————(洞神本文《太上老君历世应化图说》
第十八化、居空洞)从民族角度又有一说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轩辕黄帝受老君教化(老君分身在黄帝时号广成子)而制冕。并且逐渐发展定型于周朝,并通过汉朝依据四书五经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成为神道设教的一部分。因此后来各个华夏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各国的部分民族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特征。


清朝剃发易服统治下,汉服本身消失了,但汉服的部分元素一直没有灭绝,直到现在,道教、民间道教以及一些边远山,还有国内许多少数民族道教都还保持着汉服的特征。近年,人们开始审视自己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一些人通过考据汉服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复原了汉族传统服饰,同时通过恢复传统节日,恢复传统礼仪,祭祀先贤,推广传统学说等重新宣导恢复传统汉服并身着汉服进行推广,并称之为汉服运动








                                                                                                  

往期精选

➤ 『走进道教』原来汉服这么美附道教对于道德天尊与人类文明的开始的阐述。 (智慧科学创造论部分以质达量变-篇和神道设教,以德显道-篇

道教跳出三界轮回返回种民天的修为功夫附(道教三十六天的讲解


往期汉服活动:2017中考高考加油▪道炁阁(社)及其慈爱会与你同行


   汉服之美 ,一梦千年!附道教对于道德天尊与人类文明的开始的阐述。 (智慧科学创造论部分以质达量变-篇和神道设教,以德显道-篇)

   道教 修道成仙的三重境界,您修到了第几重了?





(以上图文动画来自平台外数字信息)





       

       

正在阅读此文


欢迎点击右上角按钮就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上海道炁阁公众微信号方法:

1、直接添加本公众号:道炁阁-Pavilion Of Tao And Qi

2、“朋友们”-“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号”-输入“道炁阁-Pavilion Of Tao And Qi”-打开后关注

3、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

4、扫下方二维码关注


☯传承中华文明,弘扬道教文化!


☯期待您的关注!感恩您的支持!

(此文完毕)




入道、学道、论道,从学习道教知识开始!


信号  道炁阁-Pavilion Of Tao And Qi

搜索




                             或扫描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修行交流

腾讯QQ交流群:

群名称是

道炁阁·普道群 425728306

 

 


点击“阅读原文”登录平台,一键加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