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基础设施”概念是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11月23日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上首次提出的。什么是基础设施?就是类似于现实生活中的公路、桥梁、轨道交通、医院、学校、公园、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有了它,我们的出行、就诊、休闲、阅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会更加方便。在数字世界也一样,同样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流通包括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服务等环节,所以数据基础设施也应包括以5G、光纤、卫星互联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基础设施,为数据提供高速泛在的连接能力;以通用、智能、超级算力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为数据提供高效敏捷的处理能力,包括之前已经基本建设好的政务云,以及目前很多城市在大力建设的“智算中心”。区别在于前者主要以CPU服务器为主,后者以GPU服务器为主,能更好地满足当前及未来人工智能(包括大模型)计算需要。以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安全沙箱等隐私计算技术及区块链为代表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来保障数据要素流通交易的安全。
注:图片由AI自动生成,Prompt:数据基础设施,用数字0、1画一些建筑物。
我的本意是让AI作图工具将建筑物的线条、立面等画成由0、1组成,类似 激光在空中打出图案的感觉,加了悬空、虚幻等prompt效果不理想,只能到这样,还是有点过于实体建筑物的感觉。
以“数据可用不见”为特点的隐私计算技术经过3年的“市场教育”,目前在政府层面,基本上都不太陌生。毕竟这项技术早已写进了国务院颁发的“数据二十条”,它虽然不是数据流通交易的充分条件,但是必要条件,不能缺少。但即便是这样,市场其实是不温不火。其实不是隐私计算的安全性大家怀疑,毕竟上海、北京等各大数据交易所都在用。而是很多地市政府对数据流通交易这件事政策还吃不太准,怕万一出现敏感数据泄漏事件被问责。所以基本上是持学习、观望的态度。
在企业市场,依然需要不断推广、普及。从我个人接触的企业客户来看,知晓度仅10%,即接触10个企业的CIO,仅有1人听说过,至于具体的技术比如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及更底层的同态加密、秘密分享、零知识证明、差分隐私等技术就不甚了解了。三甲医院客户也类似。所以,需要多次沟通交流。如今,刘局的讲话,一方面是给政府也好,企业也好,算是吃了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隐私计算的春天估计也快来了,因为刘局说了,下一步,将加快推进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适度超前部署。二是繁荣产业生态,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融合。三是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国际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通过数据基础设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数据资源实现有序汇聚,不同行业、不同机构的数据产品实现合规高效流通,不同参与主体实现对数据资源和产品有效利用,整体推动数据服务千行百业、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推动数据要素“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这里面应该有很多隐私计算项目的机会。由此可见,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市场前景广阔。其实隐私计算刚出来的时候,就有研究机构说2025年市场规模超100亿。有投资人士认为,在中国投资,年化100亿的市场规模是个基本条件,只有这样才有投资价值。反过来,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来讲市场空间够大,也有机会做大做强。刘局提的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概念无疑让市场预测成为可能。但就目前而言,实话实说,隐私计算推广仍处于“市场教育”的早期阶段,应用场景相对较少,项目引导难度较大。身边有很多做销售的朋友当时一听我做的这个,直接说不好弄,说我这个产品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不是刚需。刘局把它定义为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大家今天觉得它是不是刚需呢?估计你们心里应该有答案了吧?当然,即便是刚需,也不一定马上能做起来。市场培育有个过程,所以我认为应该还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正所谓任重道远,希望我能等到那个“柳暗花明”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