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黎明之前的黑暗特别黑,但冲破这黑暗的力量不可阻挡

2017-02-16 周英杰 粥公吐槽


《泰山盼日出》


黄安源演奏刘天华二胡名作:《光明行》



文 | 周英杰

(此文昨晚在主号已经被和谐掉,在这个号重新刊发)


在一轮灿烂的朝阳喷薄而出之前,总会有那么一段特别黑暗的时间段。


因此,古往今来,很多人都会用“黎明前的黑暗”来泛指光明来临之前的那段最难熬、最残酷、最困难的时间。在我的少年时代,曾经看过一部描写燕赵大地的民众反抗日本侵略军统治的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如今,电影的内容早就忘却了,但这个响亮的名字却一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想当然地认为:所谓“黎明之前的黑暗”这个说法,可能仅仅只是一些人所臆想出来的一个用以鼓舞人心的说辞。但这几天专门问了一下“度娘”,才豁然知晓:原来,黎明之前的这段时间特别黑,并不是信口瞎说,而是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的。


这里且当一回文抄公,将“度娘”上对这个现象的解释全文照录如下:


黎明之前为什么特别黑呢?这得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反射和散射的特点规律说起。


由大气科学研究而知,在夜间,因为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天空就呈现一片黑暗的状态,如果要说也还有一点点微弱的光线的话,那是因为大气中的空气分子或微小质点对太阳光起着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结果。而这种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的强弱,又与地球和太阳光线两者之间的交角高度有很大的关系,即交角高度愈大,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强,天空就较少黑暗;反之,交角高度愈小,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就愈弱,天空就愈显得黑暗。


大家知道,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是以太阳西落时过后和准备东升(即黎明前)的这两个时段时间为最小,所以这两段时间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是最弱的,因而是最为黑暗的时期。相反,深夜由于地球与太阳光线之间的交角高度较大,大气对太阳光的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相对较强,所以即使是深夜时间,天空也不一定显得很黑暗。不言而喻,由深夜的不很黑暗到黎明前的较黑暗,于是就有黎明前之黑暗的感觉现象。


事实上,如果我们抛开纯粹的科学方面的解释,从中国古代的《易经》等经典中,还能找到“黎明之前的黑暗特别黑”的哲学上的解释。


《易经》中有所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的卦辞。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并不深奥: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发展到极致的时候,也就意味着马上会向着一个相反的方向转化发展。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按照这个规律,很自然地我们就会明白:当天空黑到不能再黑的时候,也就是黑暗开始自动衰减,向着覆灭加速转化的时刻,而黎明也就在不知不觉之间不可阻止地到来了。


从上述的一个从科学角度和一个从哲学角度的解释看,我们对于在黎明到来之前的这段特别黑暗的时段,完全没有必要心怀恐惧战战兢兢。


就在前几天,有一位青年作家他的一篇短文中殷切地告诫大家,要我们“努力记住光的模样。”他的意思还是很明白的,我们正在或者即将迎来一个极其漫长的黑夜,这黑夜可能会漫长到让我们大家都忘记了光明的样子……


我一方面承认他说的是事实,另外一方面,我却始终没有他那样悲观。


见识过太阳的我们,怎么会忘记光明的模样呢?纵使苦难再深重、黑夜再漫长,光的模样也会一直深埋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断然不会被片刻忘却,更不会泯灭掉我们对于光明的热切向往!


我之所以没有那么悲观,乃是因为我坚信本文所揭示的那个朴素的真理:

当浓重的黑暗笼罩一切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天要亮了!


此时的我们要做的急务,并不是诅咒黑暗的浓重,更不是记住光的模样,而是要盯紧遥远的东方,迎接那一轮迟早会跳出来的火红的朝阳!


2017年2月5日




您奖赏的每一元钱都是对钳制言论者的无情嘲讽



      由周老夫子运营的两个微信公众号,欢迎长按关注


周公扒皮

粥公吐槽



周英杰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