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侯园记忆之十三——三道伤疤

武陟融媒 2022-06-10

三道伤疤是指我身上的伤疤,其实是四道,但我眼角的那个伤疤因为受伤时太小,自己毫无印象,光听我的老保姆吴奶奶和妈妈说过,是被侯园的小玩伴用碎砖头“砍”破的,因此忽略不计,只说自己记得的这三道吧。


第一道——都是粪耙惹的祸


这道伤疤在左脚上,那时正在侯园住(估计是1976年左右),我们一帮小孩下午去“三间房”耍,在堆放的麦秸垛上,有大人们干活兜麦秸的粪耙,似乎是要让麦秸发酵沤作农家肥的。当时没有大人在场,人家几个小孩都轮流上去,学着大人的样子,一耙一耙的兜麦秸,等到人家的“体验”结束,我也不甘落后的冲了上去,踩着软乎乎、热腾腾(因为发酵的缘故)的麦秸,把粪耙高高抡起,也去兜麦秸,谁知我人小力弱,又根本不知道农活咋干,粪耙抡出去没落到远点,却又回到脚下,而我的左脚更是傻乎乎的朝前伸着,结果不偏不倚,粪耙的一个尖穿透布鞋袜子,直接扎进了脚里。但是,当时似乎只有感到做错事的害怕,也没觉多疼,只是把粪耙拔出来,就“灰溜溜”的回家了,因为感觉“没理”,也不敢跟父母说。直到晚上睡觉,妈妈给我脱袜子的时候发现脱不掉,又看到袜子上的干涸血痕,问我“咋回事”,我这才敢说出来事情缘由。妈妈听了又心疼又恼怒,一边抱怨我“傻孩,不知道吭“,一边赶紧烧热水,将脚连袜子都放进热水盆里泡着,这才慢慢一点一点揭开血渍粘连的地方,脱下了袜子。至于后来看医生上药没有,我已然全无印象,但是应该没有出现发炎红肿疼痛的现象,只知道好了以后,留下个明显的伤疤凹痕,一直到现在。


第二道——扒高上低撞了墙


这道伤疤在左额头上,是在搬去土产公司不久,大约是1979年的春天,正是柳树发芽吐绿的时节,那时都喜欢用杨树枝、柳树枝作吹奏的乐器玩具(武陟方言叫——miu “音谬”),我也同样。土产公司大门口北边有个门房,看大门的是老崔伯伯,门房和围墙之间长着一棵大约中号碗粗细的柳树,对于我来说攀爬难度不算太大。一天将近中午时分,妈妈在大门南边的小棚内做饭,我就一个人爬上了柳树,不过柳树嫩枝都在树梢,我也没折到可心的柳枝,也就出溜着从树上下来,下到离地一米多高的时候,因为胳膊没劲,搂着树磨得手疼,就一下蹦了下来。可巧,落地立脚不稳,刚好门房的墙垛上用水泥罩面,墙棱既尖锐又粗糙,我则一头撞在了上面,瞬间,就感觉有湿湿的东西流下来,但是没有疼的感觉。用手一摸,是血,我就赶快跑去找妈妈,妈妈一看,简单问了下情况,也顾不上嚷我了,就用手绢先给我捂住头,然后去马路对过的建筑公司卫生室找医生。医生看看我的伤口,告诉妈妈说“这得缝啊,不然留伤疤!”我在旁边一听,虽然伤口并不觉多疼,但一想像用针扎肉,我想那肯定可疼,于是就嚷嚷“不缝不缝”,妈妈看我吵得厉害,就对医生说“那别缝了,包包算了。”医生就给我上了点药,用纱布块包好,这时候才感觉微微有点疼。等到长好了,手一摸是个坑,再对着镜子一看,哎呀妈!果然有道很长的竖疤,幸好能被头发稍微遮挡一下,没那么明显,要不可不就破相了么!


第三道——笨手笨脚伤自己


1980年,我们全家搬到了五交化公司家属院,也就是现在朝阳二路和平集贸市场的斜对过。那时的家属院还是很常规的设计,五间头的两层楼房,楼下分四家,两家一间的,两家一间半的,其中三家在院子东半边搭有小厨房,半坡是砖瓦结构,半坡是小木棚,一家利用楼梯间作厨房。楼上两家,各两间半,但是厨房也包含在内。这样一共住了六家,几十口人在一起,每天可热闹,哪家有了好吃的稀罕物,都会让大家尝一尝,我印象中就有冯绍武叔叔给的香椿、兔肉等,不过那时不能闻香椿味,闻了就恶心。为了改善生活,妈妈和绍武叔叔家的翠兰姨姨又在院子里搭起了鸡窝,我家养了十来只,翠兰姨姨养了几只。养了鸡,虽说不用直接买鸡蛋了,可是还要给鸡买玉米等饲料。有次妈妈带我去上班,在老服务楼那看见红旗路上洒了一溜玉米,妈妈赶紧喊我一块去捡,我却从小“小脸”,心想“马路上捡东西多丢人”,磨磨蹭蹭不弯腰,那点玉米也就半裤袋左右,不一会妈妈捡完,瞪我一眼,没再说啥。


为了省喂鸡的钱,还经常需要剁一些白菜帮之类的作为鸡食,那时我家在院子中间放了一个水泥铸的铁腿方桌,剁菜帮就在那上边。这天,又是妈妈给鸡剁菜帮,我就自告奋勇,说“我来干”,妈妈听了怪高兴,就去忙别的了,我就右腿踩在桌子上,“叮哐叮哐”的剁起菜来,没剁几下,一刀走偏,在右腿的膝盖上结结实实划了一下,裤子破了,血也流了,那时家有一瓶放了多年的云南白药,就赶紧撒点白药,用纱布裹住了。本来快长好的时候,因为忍不住去沁河里玩水,又把伤口泡开了,最后落了一个约一厘米长两头尖中间宽的橄榄型伤疤。

荆小斌

推荐阅读


县委常委(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召开

中国(中部)国际智慧冷链产业港项目前期论证会在我县召开

【中国梦·黄河情】武陟县:在这里,听到孩子们唱响黄河文化的“新声”


总监制:李骏鸣监 制:张迎军统 筹:刘   凯  责 编:芦晓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