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河流域论(二)

武陟融媒 2022-06-10


二、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含制度文化)。其中,物质文化以创造劳动工具和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精神文化以陶制彩绘和象形文字的产生为主要标志。这反映在生产领域表现为农耕文明的兴起,反映在生活领域表现为父系氏族部落的形成。



从考古发现看,黄河流域是中国大地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区域,时间在公元前3000—5000年之间,并可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早期的遍布于黄河下游,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的遍布于黄河中游,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晚期的延伸到青海的潢水流区和山东的大汶口,以大汶口文化为代表。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仰韶文化,它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鼎盛时期的代表性遗存,其主要区域在河南省西部、陕西省中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带;但分布非常广泛,南达汉水中上游,北至河套地区,西及甘肃境内的渭河上游,东到山东省;它是中国原始文明鼎盛时代的重要标志。总之,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遍布着先民生产和生活的足迹。



中国历来有“三皇五帝”一说,真正被确证的文化史:从数类文字上看,始于“河洛图书”;从代表人物上看,始于轩辕黄帝(因发明车子而被称谓)。“河洛图书”最早收录于《尚书》之中,它反映了人类对宇宙时空和数字方位的辨识,它是华夏文化的源头,据今已有约5000年。1993年,考古工作在山东发现了“陶文”,距今也有5000年历史。轩辕黄帝是华夏始祖,先后打败了蚩尤和炎帝,使当时的氏族部落融合为一统。据《说文解字》称:“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选之际,和分理可相别也,初造书契”。这是说,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创造了文字。黄帝时代距今4700多年,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陵位于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已数千年受到保护。黄帝时代主要解决了人们衣食住行问题,实现了人类由野蛮向文明的转变。其物质文明方面表现为制衣冠、造舟车、种五谷、教蚕桑;其精神文明方面表现为行文字、重创造、讲团结、赏奉献、敬天地。黄帝之后,华夏大部落的首领依次为尧、舜、禹,他们都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中,大禹治水后首创国家制,中国纪年才开始了夏商周时代(中国帝系表见下图)。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绵延3000多年。中国历史上的“八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临近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和郑州五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都”。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之都”。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工笔艺术再现了开封府地的市井社会盛况。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黄河(流域)文化,具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根源性和原创性。这包括:中国最早文化经典即《易经》、《诗经》、《道德经》、《黄帝内经》等,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和火药,产生于黄河流域;中国百家姓中,有70%以上的姓氏产生于黄河流域;汉赋、唐诗、宋词以及绘画、雕塑等领域的高水平大作,多产生于黄河流域。二是统一性与融合性。自古以来,中国把本国视为世界的中心,把中原视为中国的中心。它既向外传播扩散自己的文化,也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形成了互利共存、协和万邦、反对分裂的大一统文化。因此,自秦统一六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以来,中国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地理版图,总体上一直在扩大,而不是在分裂和萎缩。黄河流域这两大突出特点,成就了它的生命力、竞争力和发展力,是极为宝贵的人类文明资源。


推荐阅读


央媒看河南丨河南武陟:“怀药之乡”收获忙

“5G+新时代的我们”

黄河流域论(一)


总监制:李骏鸣
监 制:程建光
统 筹:刘   凯  
责 编:芦晓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