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当年没有学习亲密暴力的知识,也许我会和江歌一样… | 女孩别怕057

大栗士 女孩别怕 2019-05-08

「女孩别怕」是女性安全话题研究室

大多基于真实案例分析女性安全问题 
为女孩自我保护提供解决方案


我是田静。


近些日子“江歌案”成为媒体和社交网络的焦点,也有不少朋友在后台发消息,问我对这件事儿的看法。


能聊的有很多,确实有不少角度值得拎出来写,好让大家知道的多一点儿,对自己的保护也多一点。


但我还是在日常浏览中,看到了一些观点偏激的文章。甚至文中对刘鑫的口诛笔伐,让案件的真凶都退居二线。


今天我不想谈网络暴力,也不想谈征集签名求判凶手死刑的可行性。


为大家推荐这篇文章,旨在揭露造就江歌案凶手陈世峰的幕后魔鬼——亲密暴力。


要知道,存在于两性关系中的亲密暴力,比想象的更常见,却也更容易被忽视。


文章作者坦言,如果不是当初学习了相关课程,明白要及时止损,自己很可能会和江歌一样… 


希望这篇文字,能唤起更多女孩的意识,防患于未然,降低悲剧再次发生的可能。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大栗士”,已获得作者授权

作者:大栗士

编辑:田静


我曾经有一个和陈世峰性格很相似的前男友,只是我在察觉到他很可能有暴力倾向的时候就已安全分手。


当年若是没有在中山大学听到宋素凤老师讲解性别与亲密暴力的课程,或许我会把自己推往危险的境地。


今天,我想把这些曾帮助过我的知识和总结分享出来。


亲密暴力就在你身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亲密关系暴力是指亲密关系中任何造成身体、精神和性伤害的暴力行为。


包括人身伤害、强迫发生性关系、拍摄不雅照或视频、辱骂、威胁、恐吓、跟踪、勒索、监视等等。


这种暴力往往会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性别,但在年轻女性中的受害者居多。


不少网友都认为,刘鑫没有残废、身上没有伤痕,便不是亲密暴力受害者。


而根据亲密暴力和性别暴力的定义,她确实是这次事件中亲密暴力的受害者,因为她在和陈世峰的亲密中关系中遭遇了恐吓、威胁、跟踪等种种恶性行为。



2013年,我国首个性别暴力和男性气质研究报告正式发布,调查显示,亲密关系中的暴力普遍存在。


在有过伴侣的女性受访者中,39%报告了自己曾遭受来自亲密伴侣的肢体暴力或性暴力。52%的男性受访者承认有过对亲密伴侣实施暴力行为。


因此,基于性别的亲密暴力非常普遍,任何人都有可能遇到。


亲密暴力的社会危害性



“没闹出人命,就息事宁人吧。”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人们经常认为,情侣关系中,女性是因为做了对不起男性的事才得到“惩戒”,外人无需干预。


而事实上施暴者才是暴力的根源,和受害者做了什么通常没有太大关系。


倘若受害者并没有受伤致残,人们往往会觉得这“不是什么事”。


陈世峰前女友曾遭陈世峰殴打、踹肚子,但校方并未重视,不仅没有处理陈世峰,还包庇纵容此类行为。


而蔡艺的辅导员张华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危害,觉得这是“小情侣闹别扭”而已。



“受害者容易受责备。”


不管是之前的“周岩毁容”事件,还是不久前人们热议的“女生被人从楼上抛下”事件,人们的关注点总是在女性受害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而不是凶手。


这使得亲密暴力没有得到舆论的真正关注,社会滋生了纵容暴力的土壤。而责备受害人的思维更容易被公众理解。


一个好端端的人,为什么会遭遇到如此猛烈的残酷行为?我们努力想要为这个残酷行为找到理由——那问题就一定在受害者身上了。



亲密暴力受害者

容易陷入的误区



“他的问题是我引起的。”


在女性还是小女孩的时候,人们就告诉她们要“善解人意”,为别人考虑,学会自我反省。


这使得女性容易在遭遇亲密暴力的时候容易陷入自责。


即便是陈世峰的前女友蔡艺,在遭陈世峰殴打后也曾陷入过这种心理误区。她认为是她分手时太急,才导致被殴打的局面。



“他也没这么坏。”


大部分对伴侣进行肉体施暴的人,都有过对伴侣进行精神施暴的前科。


但由于在亲密关系中,人们缺乏对暴力知识的了解,会低估自己未来遇到的更严重伤害——比如致残甚至死亡。


《局面》的访谈中,刘鑫即使遭遇了跟踪,也并未意识到陈世峰可能有杀人动机。



“他不是有意的。”


所有的虐待行为都是由施暴者本身引起的。


尽管施暴者可能并不想成为这样的人(不管是精神上虐待对方还是肉体上对待对方),但是,他依然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他到底爱不爱我?”


大部分女性受害者都曾描述过施暴者反复无常的性格。他们可能前一天辱骂女友,但第二天又对她无比体贴。


“胡萝卜加大棒”是施暴者常见的招数。很多女性会陷入这样的困惑——她相信对方只要愿意改,就一定能够改变。


综上所述,要安全离开施暴者,受暴者首先必须对自己的心理误区有全面的认识。



严重的亲密暴力事件

会不会有前兆?



事实上,许多施暴者都有着非常相似的行为轨迹。若是我们有“火眼金睛”,便能提前甄别,减少受伤的几率。


施暴者在感情中常常扮演着“控制者”的角色。


在发生严重的肢体暴力前,许多施暴者都有过精神上虐待、控制伴侣的行为。这些形式比较隐晦:贬低、诋毁、责备、独裁、操纵…


这些言语施虐行为同样会给人造成巨大创伤,却因为不如肉体受伤可见,为大众忽略。


我会结合美国的manalive控制行为清单(一份总结亲密暴力施暴者行为的详细清单)以及一些案例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特征是“控制者”所拥有的。


特征一:控制她的空间


这里的空间包括精神上的空间,也包括物理空间的。


例如:


√  通过限制对方和朋友的交往来控制对方的社交空间,比如说,当伴侣在家的时候,说她不在


√  侵犯她的个人隐私,要求知道她活动的所有细节,或者擅自打开她的邮件和包裹


√  通过精心设计的争论,让她疲惫或者打断她的思路,以此控制她的脑力空间


√  侵犯她的安静时光,比如她想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和她谈话


 案例:


刘鑫在《局面》的访谈中提到,陈世峰曾经收走她的手机,并不让她离开家。


这是典型的控制行为之一,陈世峰限制了她的社交空间和物理上的活动空间。


特征二:用定义事实来控制她


当言语施虐者实施控制上的技巧时,他通常会尝试为对方定义事实来达到目的,试图强迫给对方灌输他自己的观点。


当他告诉对方事实是什么的时候,他其实在扮演上帝的角色。他们宣传自己绝对正确,而对方错误。


他们甚至宣称关于伴侣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甚至是发生了什么事,自己的观点绝对正确,或者关于对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感受他绝对清楚。


我们来看看刘鑫的案例:


《局面》中提到,陈世峰说起他对电影的看法,而刘鑫仅仅是随口回答了一句“我不觉得”,他便会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休。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控制行为,因为他试图强硬地在刘鑫大脑里植入他的观点,证明他的正确性。


很多人困惑,我男友也会和我有观点上的冲突,这算是他对我的控制行为吗?


事实上,健康的冲突是这样的:男女双方在表达意见的时候,都有对对方的同理心,即便是两个人依旧观点不一。


而不健康的言语冲突,比如男方往往站在“上帝视角”,强硬要灌输观念在女方大脑里,仿佛女方不存在。


这则是一种控制行为,因为这完全忽略了女方的真实想法。


特征三:通过定义她的动机来控制她


当言语施暴者的伴侣做了一些事时,施暴者会假设他们知道伴侣的意图,并不断陈述伴侣为什么要这么做,仿佛他是伴侣肚子里的蛔虫。


这种行为会让人发疯——让伴侣感到心灵失衡和困惑。


“你就是想打一架”、“你就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些手段破坏了伴侣的思维完整性。尽管在施暴者内心并不这么想。


一位叫s的朋友曾经描述过这个案例:


“有一天晚上,我因为太困,并没有和男友说晚安。而男友则就这一个点向我进攻了足足20分钟钟,他说我不懂得爱、不体贴、不礼貌的女性,说我故意不想和他说晚安。”


这便是典型的“定义动机”行为,s没有说晚安只是因为s忘记了,而男友把s的本意歪曲,并给s强加了一个动机。


特征四:通过让她负责来控制她


言语施虐者在施暴后,往往会给他们的施暴行为作出解释,把施暴理由强行加在伴侣身上,试图让伴侣为这样的施暴行为负责。


我身边曾经遭遇过男友精神虐待的女性,都曾描述男友常常说出如下的话语,为自己的言语暴力行为辩驳:


√  “我这么做都是因为你”

√  “我这么做是因为______已经发生”

√  “我那么说是因为你让我非常生气”

√  “是你让我______你的”


特征五:通过制定身份来控制她


贬低她,或是给她贴标签。例如“你们女人都一样”、“你也就只会这个了”等等。这会使得女性渐渐失去自尊和自信心,并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特征,施暴者还有一些其它的特征。这里不再赘述,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不要用爱控制我3》这本书。



如何离开

潜在的施暴者



如果你的男友有上述特征并让你感到焦虑不安,你想要安全离开,以下是我的一些建议:


做好分手预案


大部分有上述特征的男性性情反复多变。如果你贸然分手,有可能激起对方的愤怒,最好是在分手前做好预案。


比如把分手的日子、地点提前告诉家人、朋友,并在公共场合和他分手;如果你不想和他见面,想采取短信或邮件等形式,也应当注意措辞。


寻求律师、警察的帮助


如果他用裸照或其它隐私内容胁迫你,你应当先咨询律师和警察的专业意见,了解清楚如何取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寻求专业社工机构的帮助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更安全,拨打你们城市当地的专业社工机构电话,里面的专业人员会给出你更好的建议。


及时报警


一旦发现被跟踪即及时报警。


隔离措施


分手后应当采取隔离措施,保证自己在一段时间内都不会见到对方。


我的另外一个女性朋友也提供了一个建议:


如果对方一直用你们之间的物质关系来胁迫你(比如你曾收过他的礼物,他要求你应当为要为他的感情负责),你可以把礼物或金钱还回去并留下归还证据,以免他借此诋毁你、要挟你。


经历了亲密暴力后

心理上如何觉醒



如上文所言,言语虐待等看起来“轻”的亲密暴力,也会给人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创伤。


因为心理上的创伤并不如肢体上可见,社会往往会忽略亲密暴力受害者心理创伤上的痊愈。


我身边遭受过亲密暴力的女性朋友,基本上都经历过严重的抑郁情绪。我的一位朋友在被前男友威胁曝光隐私的时候,她夜不能寐,体重急速下降。


而我在和前男友分手期间,我也因为他的言语虐待行为整整焦虑了两个多月,不敢一个人出门,一接到电话便浑身发凉,生怕是前男友打来的。


而许多女孩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但自尊心和自信心严重受挫,不信任别人也不信任自己,常常对事务感到困惑,是非常普遍的感受。


如果你现在或者曾经遭受过亲密暴力,应当注意一下自己的心理状态。要学着接受这两个事实,每天默念几遍。


——你无需为施虐者负责

——那个施暴者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而改变,及时止损


意识到这两点,你的精神状态才会开始好转。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籍,也能帮助你痊愈。


亲密暴力的知识需要得到公众的认知——不管是心理层面的,还是行为层面的。


最后,我希望,每一个姑娘都可以平平安安。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大家。



赞赏我

给小魔买更好的狗粮

给大飞发更高的工资

给徐浪买20块钱一只的小龙虾




封面及部分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参考资料:

1.《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

2.《不要用爱控制我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