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所以说“十年中国看深圳”;
150年前,上海只是江苏省松江县的华亭镇,现在已然发展成为东方第一大都市,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所以说“百年中国看上海”;
北京真正成为大中国的首都,是从辽金时代开始的,距今约850年,所以说“千年中国看北京”。
那么,五千年中国呢?
“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可能很多其他城市都不是很开心,首先,陕西就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我大西安十三朝古都,如何如何......
其实大可不必着急,因为我们这里说看山西,只是因为山西历经五千年风雨,见证了中国五千年发展,仅此而已。
细观历史课本可以知晓,中国的历史课本最爱用的词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几乎哪里都可以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而这些历史,都是通过史官正传或者民间野传记载下来的,这也正是中国历史能够绵延千年而不断代的根本原因。
但也正因为如此,历史也就有了多种解释。很多历史游走于正史与野史之间,令读史的后人也不知所以。
而山西是国内地上历史保存最为完整的省份之一,很多珍贵的历史文物都能够为历史自证名分。
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西侯度遗址距今约有180万年,而丁村人遗址的发现更是将中国北方早期智人存在年代向前推到5到10万年。陶寺遗址被认为是帝尧都城所在,是最早的"中国"。位于侯马的春秋晋城遗址,则是山西作为春秋霸主时代晋国都城辉煌的证明。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
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雄关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
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省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
中国历史上,山西仅在为数不多的时间作为某些朝代首都,但是回顾历朝历代,山西都作为边关要塞为历任君王所重视。
历朝历代都有君王在山西境内修筑长城,在山西境内最有名的长城关城有平型关,雁门关,娘子关,偏关等,而全国唯一的宋代长城也在山西境内。
明清两代可谓是山西人最为活跃的时代,晋商在明清五百年间将中国古近代金融业做到了真正的"汇通天下"。
简而言之,从古至今,山西都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而且一度在历史的舞台上发挥重要的作用,而留存下来的众多文物古迹也诉说着千年中国的漫漫历程。
山西历史文化脉络清晰,框架完整;山西文明进程从未间断,影响深远。
山西历史从旧石器时代发端,历经尧舜禹和夏商周数千年的演进,到晋国和三晋时期已经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显著特征。秦汉以来,山西历史文化更加多姿多彩,灿烂辉煌。
山西历史文化的完整性、先进性和艺术性,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华夏五千年文明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使山西成为地方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之一。
山西是华夏文明起源中心区域之一。史书中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时代的山西南部。在中国本土发生的文明中从尧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区的文化传承从未间断。
自古以来,山西就是中原华夏族与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汇的天然通道,是中原农耕经济与北方游牧经济冲撞对接的前沿阵地。
上古时期,中原各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使得北方各民族逐渐融合于华夏族,接受了较为先进的华夏文化。
到春秋后期,双方的界限几近消失。在明清时期的五个多世纪里,山西商人从盐业起步,发展到棉、布、粮、油、茶、药材、皮毛、金融等各个行业,并把商贸活动由故里扩展到全国各地,甚至远及今天的蒙古共和国、俄罗斯、朝鲜、日本等国。
晋商的魄力之大、足迹之远、财富之巨,让世人认同了“无西不成商”的历史事实。
山西地区的历史演进,联系贯通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留下的3.5万处文物古迹,国保单位119处,居全国第一。
因此山西最有资格成为世人了解和欣赏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
山西历史文化具有不断变革和进步的鲜明特色,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山西历史文化的发展证明,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既以先进思想为依据,又是新思想的摇篮。
春秋战国时期,山西成为战国法家、纵横家、名辩家和兵家的发源地,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脉,由此形成蔚为大观的三晋儒学。
这些进步思潮同处于百家争鸣的时代,不仅有相互的砥砺和激荡,也有相互的补充和促进,共同创造了具有进步特色的三晋文化。
在距今两三万年前的朔州峙峪文化遗存中,发现了数百件表面刻有人工痕迹的骨片,说明峙峪人可能开始了原始的雕刻艺术。
从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时期的吉县柿子滩遗址上,有两处岩画被视为人类最早的艺术珍品。
距今四五千年的陶寺遗址中,出土了属于早期夏文化的鼓和磬,太原义井出土的一音孔和二音孔陶埙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乐器。
晋国大音乐家师旷以琴技和音律闻名,赵国人荀子则创立了艺术理论。
离石的汉画像石,蒲津渡的唐朝黄河铁牛,元代晋南杂剧等等,都表明山西在人类文明演进中一直位居世界东方艺术苑林的前列。
在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山西古建筑及其依托古建而留存的壁画、雕塑和石窟艺术,古城和民居建筑艺术,成就更为突出,特色更加鲜明。
如此种种,不得不说,晋善晋美,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