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小天/来源:网络
编者语:这篇文章,把我看哭了!新疆,不该被遗忘的那些援疆汉族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基石,是祖国繁荣富强、边疆稳定的重要保障。他们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汉族人的想象,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也是可爱的新疆汉族人。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哪有其他地方的现世安稳。我们要感谢他们一代接一代人的血与泪的牺牲。
1984年,我出生在地图上一眼找不到的、中国西北偏北的终点,一户汉族人家,这个终点小镇叫青河,距离阿勒泰市要三百多公里,距离乌鲁木齐十七八个小时车程,在那里度过了我的二十年。
后来的十多年我去过很多地方,在阿勒泰的时候,总会说我是青河人;在乌鲁木齐的时候,总是说我是阿勒泰人;但在其他地方,我都要一遍一遍地解释为什么我是新疆汉族人,我解释的难度会比别的其他内地的汉族人更大一些,因为我除了鼻子不高,眼睛不大外,我真的不高不帅。
我对初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来自和普(县城乡村)的一个同学于军威,他每天需要骑车十几公里,特别是在这个有八个月冰封期、西伯利亚冷空气到处弥漫的青河,他裹着厚厚的棉衣,一进班里从帽子手套围巾一直脱到鞋子,才能勉强活动着翻开书本,但脱下只露眼睛的帽子,你会发现他眼睛乌黑,睫毛上挂着白霜,一脸无辜。
有一次,填写籍贯的时候,班里同学的家人来自五湖四海,只有他填写了青河,老师说,你回家问问家人。他回到家里,问了爷爷翻了家谱,他的爷爷又问了自己年迈的父亲,得到的答案是:他们祖祖辈辈就居住在这里。
那时候,我慢慢理解了籍贯这个词,我的爷爷是从北京调到了青河,我的姥爷是从河南扶沟到了青河。
我的爷爷是军人也是援疆干部,我的童年,时常会听他们讲述在青河的那些经历,火车慢腾腾地穿越大半个中国,再坐东风车晃悠十天半个月来到青河,靠着书信与远方的亲戚来往,从地窝住起,用体力活养活着家庭,一砖一瓦地建起了房子,修建了公路,他们与各族人民一起开垦建设了青河。
而我的父亲和母亲因缘巧合的在一起,并且生下了我,我的户口上写着:新疆青河县人。
1974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战备国防独库公路,全长562.25公里,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由解放军工程某部用了9年时间修建而成。当年的筑路官兵,硬生生地在“不通”的达坂上凿通了隧道,在黄羊都望而却步的达坂上修建了通途,跨越了不可逾越的山峰……有上百名解放军战士因雪崩、泥石流等原因而长眠于乔尔玛烈士陵园。这是一条英雄之路。他们年龄最大的31岁,最小的16岁。
我的父亲参与过独库公路的修建,当完兵回到青河成为记者。有一年大雪封山,他带着我去采访,一个从北京来的记者说:你们留在这里生活,就是对祖国最大的贡献。
那时我并不懂他说的意思,只是觉得他被冻傻的样子很可爱。而且他根本不懂小镇生活的快乐,在小镇有钱人吃菜,没钱人吃肉,我们家顿顿有肉吃,还能有比这更好的生活吗?
大学毕业之后,我的同学绝大部分留在了青河,结婚生子,在这个五类地区坚守着自己的生活和建设着家园。我远走各地,渐渐明白了记者的那句话,那里并没有很好的医疗条件与生活环境,那里人都在为祖国边疆建设付出一切。
所以我们记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记住了上海知青;记住了援疆干部,西部计划;记住了全国各地的人奔赴新疆,他们去了如同青河一般寒冷的五类地区,去了塔什库尔干这样高海拔地区,他们生活在新疆的边边角角,生儿育女,他们和各族人民一起肩负着建设新疆的重任,他们和他们的孩子都是真正的新疆人。
新疆汉族人,他们的付出远远超出了其他地方汉族人的想象,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也是可爱的新疆人。
每一次在内地别的地方总有人问我,你是新疆人啊?你怎么一点都不像?
我总是会给他们说:你不应该忘记生活在新疆1000万的汉族人,他们是汉族人,他们也是新疆人,他们与全疆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一起奋斗,为新疆的发展与稳定做出贡献。
所以如果你遇到一个新疆汉族人,你应该更加明白,他的家人一定也为了新疆建设与发展做出了贡献,而最普通的他:以前要解释新疆很安全,新疆人不是小偷,不是卖羊肉串,不是骑马上学;现在他要和你解释为什么他不像新疆人。
似乎每一个新疆汉族人,一生之中不仅仅要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与家庭,更是肩负了宣传新疆建设新疆,减少误解去掉标签的使命。从那以后,我就总会想起我们县城那些老人,他们给我讲述的那些故事,在我们县城一座山的后面埋葬了我的爷爷姥爷和父亲,还有很多如他们一般出生建设并在这里逝去的人,我就在想,如果没有人去写他们,那再过几年,人们就再也听不到他们的故事了。
所以在我的新书《转场》里有两篇文章——《阿勒泰山下一家人》和《青格里杂货铺》,就是写这一代人,他们都老了,也有的离开了,但他们把青春与热血都抛洒在这片土地上。
我在书里写了《驻疆记者》,一个爱新疆美食的湖南姑娘;也写了在外地打拼的我的新疆老乡李硕,与疾病抗争;还有迷茫但不放弃生活的老肖;以及把新疆当作无籍贯的家乡的大冰;有的从别的城市来到新疆,有的从新疆去了其他城市,有的依旧在家乡守护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生活。
说来惭愧,最早我写文字是因为我生活很落魄,但文字给了我力量,那种感觉我至今还记得,就如同土豆丝炒出了肉香的味道,大超市关门前与老太太一起抢特价水果一元一袋胜利的表情,后面这两句不是比喻,是我当时的生活。
后来的我出完第一本书,就越来越敬畏文字,而这本书我陆续写了三年,这三年我从乌鲁木齐辗转到北京,又从北京回到乌鲁木齐,再从乌鲁木齐到达长沙,还是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到处辗转漂泊的生活。
我给在每一个城市里交的朋友介绍新疆,当免费的新疆旅游规划师,带他们吃这个城市的新疆饭。也会与新疆老乡们聚会,我们的话题永远离不开新疆,我们去新疆餐厅,吃着拌面想着新疆。
我总是有那一种感觉:回不去的家乡,到不了的远方,注定了我们一路的转场。
我注定回不到青河生活,我去了太多的地方,要做的事还很多,而且每一次带着久违的眷恋回到青河,哪怕刚下汽车,每一个人打招呼都是:你什么时候走?走之前请你吃饭。
这三年我依旧写着那些最普通的人,为了柴米油盐为了生活而努力的人,他们的悲伤他们的喜怒哀乐,那真实的新疆不仅仅是大美的,是美味的,而且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一个如我一般普通的人。
我写到我的老妈,她一辈子生活在离海最远的新疆西北偏北的终点,她到五十多岁才第一次看到大海,她紧张兮兮地第一次出国,回来很认真地问我:我这辈子没白活吧?我听到老妈给我讲起她们开垦边疆住在地窝里的生活,这个放在人群里显得沧桑而普通的老人就是一个一个简单的新疆老人真实的代表。
我写《终点站乌鲁木齐》,那绿皮火车是多少人的回忆,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如今乌鲁木齐到兰州高铁朝发夕至,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三年新疆旅游大发展,游客爆棚,而这些口碑是多少人不辞辛苦冲锋陷阵换来的,可是他们在工作之余还要努力的经营自己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家庭。
新疆人会比任何地方的人更加爱护家乡,因为他们知道这背后的付出是多么巨大;新疆人也会比任何地方的人更加爱护家庭,因为他们更加懂得家的温暖。
新疆是中国的新疆,爱护好自己的家乡,爱护好自己的祖国。
写完这本书,我看着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想到了转场,想到了夕阳西下,牧民赶着羊群踏着金辉,抖落了一身花瓣,穿梭在历史的暖流中。
在等待出版的日子里,我疯狂地运动了半年。我告诉自己要在青河过年,因为我的家乡早已经变成了美丽的小镇,柏油马路,高楼林立,人民安居乐业,我历经转场,归来即使不是少年,也不该是那个糟粕的、油腻的中年人,三十五年的沧桑与坎坷,终于在年末让自己回到自己该有的样子,我要奔跑地拥抱着我的新疆,我热爱的家乡。
作为新疆汉族人真的很幸运,因为这片土地上的人,有着优秀的品质与宽广的胸怀。
我能做的很少,这本书《转场》写了我对新疆、对家乡的眷恋与爱,希望你们能读到。
而新疆,不该被遗忘的那些内地来的汉族人,是普普通通的人,他们是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基石,是祖国繁荣富强的重要组成。编辑:小天/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