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江竟然有这么多带“贤”字的地名,你知道几个?

九江旅游 行政区 2022-04-02

  “贤”《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有德行的、有才德的”,如贤明、贤达、贤良等。

  在九江的地名中,亦有带“贤”的地名。多为人们对先贤的追念及崇拜之处,也为我们了解他们爱国忧民、践履笃实、勤勉奋斗的史实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三贤塅


在武宁县甫田乡境内,是为纪念宋代名人苏轼、黄庭坚和佛印禅师三人联袂游览此地而得。黄庭坚、苏轼是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佛印是一位很有学问、能言善辩、幽默而又多智的和尚,佛印是宋神宗赐的法号。相传黄庭坚邀请苏、佛二人至分宁(今修水)双井故居小聚,舟经鄱阳湖顺修河逆水而上,因多日乘舟,颇觉郁闷,过武宁县后途经一处,见柳暗花明,阡陌相连,景致甚佳,舍舟登岸,三人款款而行,流连至晚,方始归舟。后人便把此三人游览之处号称“三贤塅”。前人留下《晚过三贤塅》诗:“我爱林峦好,三贤过化同。水流深树里,人立暮烟中。小迳山茶绿,疏篱木槿红。瓣香情未已,一典企清风。”另有一首《三贤道中》:“苏黄自昔肯来游,更得金仙递唱酬。地亦有缘名不朽,白云千载尚悠悠。


七贤峰


位于庐山鹤鸣峰北,海拔1055米;唐沛县人刘轲隐于峰下,后登进士为官;南宋朱熹知南康军时,携子与陈正思等7人慕名游此峰,后人遂称七贤峰。


栖贤谷


在庐山含鄱岭南,谷中万木葱茏,修篁遍山,环境秀美,惊涧险潭,冰川巨砾,古寺名桥,金石墨宝,奇胜汇集;中有三峡涧、二十四潭、观音桥、蒋介石行宫、冯玉祥石刻、周恩来留影处等景观。自唐宋以来,有众多名人在此留下诗文和墨宝。




栖贤寺


原名宝庆寺,位于石人峰下,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兴建。唐时,李渤兄弟隐此读书,宝历元年(825),李渤出任江州刺史,委僧人智常将读书旧寺重修,更名栖贤寺。历代来访名士多不胜数;北宋苏辙《栖贤寺记》曰:“虽名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清初王士祯有《栖贤寺》诗:“李渤读书处,乃在栖贤谷。何年作招提,来寻惬幽独。僧舍如蜂房,高下傅山麓。云来汉阳峰,时就檐下宿。古寺无所有,修竹间乔木。野纳喜客来,欣然设茗粥。便欲置草堂,岩栖于此卜。”


集贤亭


在都昌南山半山腰间,亭为四柱花岗岩结构,亭基及亭脚呈四方形,总面积10平方米,亭一方为入口,另外三方为靠背石椅供人休息;亭顶部以大理石覆顶,雕成瓦状,亭脊以龙为造型,龙首朝外,整个亭子给人一种简朴实在的感觉;此亭外怪石林立,松木苍翠,东湖大坝、东湖、县城、都昌港、矶山等美景一览眼底,形成一幅完善的山水画。

三贤寺


在湖口县江桥柳昭德村旁,晋时称三学堂,乃陶渊明、周续之、陆修静一起切磋学问之所,研讨琴棋书画之处。唐天祐中(904~907),僧人长庆为纪念三位哲人修建成三贤寺,供奉三位哲人神位。


明初,县民柳昭德出资重建,勒巨石碑“三贤寺”悬于寺门之首。清雍正十一年(1733),僧晓持、见月重修之,知县张鉴序,邑廪生王风记其事,俱有碑。咸丰三年(1853)兵毁。同治九年(1870),众姓捐资复建,旁有洗墨池、欢月台,古木森森,浓荫蔽日。



栖贤桥


又名三峡桥、观音桥,建于北宋祥符七年(1014),桥横跨三峡涧大壑上。屹立千年的栖贤桥,吸引不少名人接踵而至,苏轼、苏辙、黄庭坚、唐寅等都曾亲临此桥,并被苏轼誉为“庐山二绝景之一”。明唐寅冬天来观,并作画题诗。清屈大钧有诗:“二十四潭争一桥,惊泉喷薄几时消。一山瀑布归三峡,小小天风作海朝。”对桥下溪水汇集,春夏之际山洪奔泻,声如雷霆作了生动的描述。


三贤祠


位于瑞昌市苍城墩上,始建为二贤祠。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瑞昌县令洪钧以次山寓居瀼溪,苏东坡谪黄州过此,慕二人之贤,故在苍城墩建祠以祀之。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瑞昌知县骆秉韶阅志,见南宋王梅溪(十朋)宿瀼溪驿写的诗:“半月游庐阜,中秋宿瀼溪。祠寻元事隐,树认赤乌楼。坐待云开月,行愁雨作泥。悉人应话我,身在九江西。”


认为梅溪绍兴二十七年的头名状元,出仕后屡次建议整顿朝政,力图恢复。他之贤不让元、苏二公,遂向上级申请,获准改为“三贤祠”,祠内刻像奉祀元结(次山)、苏轼(子瞻)、王十朋(梅溪)三位异代贤人。


乡贤祠



德安县有乡贤祠,在儒学大成门之右,清乾隆二十一年改建,祀江梦孙、陈兢、刘日章、吴愈、吴观、周振、万衣、郭一轮共八人。


五贤祠


为宋郡守李涧、汤沂、王柜、李邦献、李若川五人奏减德安积年重税,邑人德之为立。


先贤祠


永修县有先贤祠,祀周濂溪、朱紫阳。


八贤祠


修水县八贤祠,始建于元,明永乐十二年(1414)毁于兵。1922年重建,正堂祀北宋诗人黄庭坚、御史中丞徐禧、南宋礼部尚书莫将、学士广南经略安抚使冷应澂、四川安抚置制使余玠、右丞相章鉴、兵部尚书宋朝寅、元翰林国史编修祝彬8位乡贤牌位和画像。1937年《八贤祠志》编修告成,蒋介石、孙科为之题词,李烈钧撰序,林森、冯玉祥、居正、戴传贤、于佑任、李宗仁、邵力子、叶楚伦分别为八贤题像赞。


十八高贤影堂


十八高贤影堂,在庐山东林寺,据《庐山志》载,祀“十八人者:雁门慧远、慧持、河南慧永、钜鹿道生、黄龙昙顺、冀州僧叡、颖州道昺、广陵昙诜、河南昙恒、琅琊道敬、宾国佛驮耶舍、伽罗卫国佛驮罗、彭城刘程之、柴桑张野、张诠、雁门周续之、南阳宗炳、南昌雷次宗是也。”十八人中,计儒六人,刘程之、周续之、雷次宗、宗炳、张野、张诠,余为释十二人。五代释贯休有《题十八贤影堂》诗:“白藕池边旧影堂,刘雷风骨尽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惟受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何人到此思高躅,风点苔痕过短墙。”




思贤台


在白鹿洞上,明嘉靖九年(1530)南康知府王溱辟后山为洞,并筑台于洞上。嘉靖三十年,江西巡按曹汴在台上建思贤亭。思贤台为全院最高点,南康知府李淳作《登思贤台》诗:“此日凭高处,天风吹我襟;鹤盘松露重,鹿隐洞云深。气象开前代,鼓歌绩旧音;举头看五老,幽意欲投簪。”


先贤祠


在白鹿洞,祀李涉、李渤、刘涣、刘恕、邵宝等十六人,葛寅亮移于宗儒祠之左。先贤书院,由丹桂亭、碑廊、朱子祠等组成;朱子祠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祠中立有朱熹自画像、《白鹿洞书院教规》等碑刻。



五贤阁


在浔阳区甘棠湖烟水亭中,纪念陶渊明、白居易、李渤、周敦颐、王阳明这五位与九江有关联的前贤。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故里柴桑,饮酒咏诗,是伟大的田园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州司马,饱览九江秀丽风光,在九江写下大量诗文,尤以《琵琶行》最为有名。李渤,唐代江州刺史,在南湖中筑堤,贯通南北,利民交通,人称其德,名湖为景星湖、甘棠湖。周敦颐,宋代理学开创者,爱庐山,筑室浔阳,死后葬九江,有濂溪墓。王阳明,明代哲学家,曾转战九江,待命庐山,秀峰石壁上有其自撰《记功碑》,东林寺壁有其题留诗。


思贤桥


思贤桥,在甘棠湖中,史载唐长庆二年(822),李渤跨湖为堤,亦改造南湖,立斗门,蓄水势,减少水患,深得民心,人们为不忘李渤的善政,在堤上修桥一座,名为思贤桥,以示纪念。


来源: 崔若林/责任编辑:朱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