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历史地图(5)东汉

行政区 2022-04-01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3)——东汉图组

 

  东汉时期全图
[图]

  司隶校尉部
  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刺史部


  徐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下邳国  潘旌

  青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东莱郡  葛卢

  东郡齐国间诸郡
  冀州刺史部


  冀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常山国  都乡

  荆州刺史部

  荆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南阳郡  成都

  扬州刺史部
  益州刺史部北部

  益州刺史部南部

  凉州刺史部


  凉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汉 阳 郡  兰干

  武 威 郡  左骑

  张掖属国  候官  左骑  千人  司马官  千人官

  并州刺史部

  并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太原郡  于离

  上 郡  候官

  西河郡  乐街  平陆  益兰

  五原郡  文国

  幽州刺史部
  幽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玄菟郡  上殷台

  交州刺史部

  交州刺史部无考县名

  苍梧郡  鄣平

  西域都护府
  鲜卑等部

  东汉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一幅,分幅图十三幅,简图一幅,插图三幅。

  二、全图画出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的疆域政区包括司隶校尉部、十二州刺史部所察各郡、国(王国)、属国和西域长史府辖区,以及当时我国边区各族的分布地。汉朝内部画出十三部界,标注部名和部刺史治所;画出大部分郡、国治所;西域只标出国名,不画界。边区各族因记载简略,只标注其大致方位,各族之间不画界线,惟鲜卑按其大致活动范围画界。

  三、分幅图按汉朝当时的监察区司隶校尉部和十二刺史部分为十二幅,另西域都护府一幅。司隶、豫州、荆州四幅,各附插画一幅。

  四、东汉永和中的行政区划以一百另五郡、国、属国统辖一千一百八十个县、邑、道、侯国、公国。郡、国、属国用注记分别,治所符号相同。邑、道、侯国、公国治所一律用县治符号,注记不予区别。

  五、东汉仅少数边郡设置都尉,在其治所旁加注记表示。又设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东夷校尉等主卫护内附诸族,中惟前二者有治所可考,即在其治所旁加注表示。

  六、郡、国、属国的名称、辖境和治所,都按《续汉书·郡国志》画出。《续汉志》所载以顺帝永和五年簿籍为据,但是年九月上郡、朔方二郡已内徙于冯翊、五原,而《续汉志》仍列出全部属县;章帝章和元年置阜陵国,永和时见在,而《续汉志》竟不载,因无可确考,姑从《续汉志》画出。

  七、已废或后置的郡县择要画出,用聚邑级符号注记。

  八、西域都护府以和帝永元六年至安帝永初元年(公元94-107年)为准,治所作郡治处理,所辖属国的首府作县级处理。校尉、都尉等治所用县治符号,其他各城皆作聚邑处理。诸国辖境用表面注记标示其大致地区。

  九、水系泽薮除据《续汉志》画出外,又据《后汉书》纪传、《说文》、《周礼》郑玄注、《水经》、《汉书》注引应劭说予以增补。凡较大水道湖泊不见于东汉记载而前代已见后代仍有者,画出而不加注记。

  十、鲜卑等部简图一幅,以桓帝永寿二年至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56-178年)为准,画出鲜卑及其西北诸部境内著名山川、庭帐和城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


中国历史地图(1)夏、商、西周

中国历史地图(2)春秋、战国

中国历史地图(3)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