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不中”还是“管不管”?不是很一样在河南,主要的方言应答词中,使用最多的是“中”,但也有一部分区域说“管”。《河南省志·方言志》载:“中:除了表方位外,还表示‘行,可以,好’等,全省通用。”如:(1)A:今天你请客,中不?B:中,我请客。(2)A:哥,我还有事,那我就先走啦。B:中,你先走吧。(3)A:这事我就拜托大家了,中不中?B:中啊,放心吧。这里的“中”都是表示“可以,好”的意思。“中”在河南口语中主要是用其褒义特征,有“肯定,赞扬,赞美,认可”之意,它的否定形式就是“不中”,“不可以”的意思,“中不中”就是“可不可以”意思。登上央视的郑州城市形象宣传片《郑州,一个都说“中”的地方》,就用“中”的多重含义,传递郑州地处天地之中,以及中原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不过,如果你是外地人,一定要注意了,可千万别以为“中”都是表达肯定,有时候也可以表达反语。比如:A:老板,今天这一单客户又跑了。B:中,你真中啊!老有成色。在河南一些地方的方言里,“管”字表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行”、“好”。简单举一个例子:A:主编,这是您昨天安排的选题稿件。B:管,你放这吧,我看看再说。用法上,“管”和“中”的差别不大,但“管”不能用作反语。在说“管”的有些地方,会用“能”表示这个含义,如“能呀,不听我的话,这个稿子要是有流量才怪呢”。整体来说,说“中”的人要远远多于说“管”的,对外省人来说,“中”已然成了河南话的代表词之一,几乎所有影视剧里的河南话也都是说“中”。2.方言地图揭示规律:由西到东“中—中/管—管”河南到底是哪些地方说“中”,哪些地方说“管”呢?暨南大学语言学硕士吴梅,对河南一百多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进行了调查,绘制了河南方言应答词“中”和“管”的地理分布图(如下)。河南方言应答词“中”和“管”的地理分布图吴梅说,根据调查,今天的河南,没有一个地方是完全不使用“中”的,或许有人说的多,或许有人说的少,所以这张图主要是使用倾向偏向图。从这张分布图上,不难观察到“中”和“管”的基本地理分布规律:由西到东,只说“中”—“中/管”并存—只说“管”。整个河南的北部、西部、中部、和西南部都是说“中”的地带;在河南的最东部、东南部一带形成了说“管”的地带;而处于中部、东部的一带则是“中/管”并存的地带。高频率的将“管”字作为应答词的地带主要有商丘和信阳。在调查过程中,最令吴梅惊奇的是,平顶山、许昌等完全位于河南中部的城市竟然也说“管”。当时,她的一位朋友说,在平顶山市区、叶县等地都是农村人和老一辈的人才说“管”,她们年轻人还是喜欢用“中”。值得注意的是,从这张分布图上可以看出,白色区域为既不说“中”,也不说“管”。吴梅解释说,濮阳的台前县主要用“好”做应答,可能因为台前县太靠近山东的聊城、泰安、济宁一带了,说“中”的几乎很少。三门峡的灵宝同陕西接壤,话音接近关中方言,所以主要用的是“对、好”。南阳的西峡县、淅川县、邓州市几乎都不用“中”,主要用“好、行、成”,总体上南阳一带除了使用“中”,使用“好”就最多了。信阳的罗山县、光山县、商城县、新县一带也颇为特殊,常说的是“好”,因为光山等地地处豫楚结合部,受到荆楚的影响。信阳地域文化分布情况吴梅的老家在信阳淮滨,从小最常说的是“管”,而没说过“中”,后来她来到郑州上学,发现身边的同学说起方言时基本都说“中”。这个好奇让吴梅在硕士毕业论文中选择了这个话题。“这份地图是根据真实样本绘制的,反映的是调查的真实情况,但也不排除还有其他可能。”吴梅对笔者说。3.说“中”是因为地处中国之中?不一定吴梅查找资料发现,“管”最早是作为名词、动词出现,一开始并没有“行,好”义,而是明清时期,“管”作为语气副词,逐渐有“准定,保证”义。关于“管”的方言义,笔记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查到。不过,在《汉语大词典》(1986-1993)第八卷里,提到了“管”表“行,可以”之意。举例在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三章:“他顿时满面笑容:管,管,你坐下,坐下。”又:“人家是从部队里来的,不做馍咋管!”对“中”的方言义作标注的字典词典很多,“中”作“成,行,好”之意并不陌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有体现。例如: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一折:“这个怕不中么!”明末凌濛初编著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正要来与姐姐、姐夫商量了,往府里讨去,可是中么?”明末清初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第四十回:“做中了饭没做?中了,拿来吃。”这说明,“中”表“成、行、好”之意,至迟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一直在使用。对于方言中“中”和“管”的溯源,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教授、“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国家核心专家辛永芬说:“有人说,河南是中国之中,所以说‘中’,这并不特别准确,‘中’主要是不偏不倚,表达‘可以、合适’的意思;管则是动词说法演变过来,表达肯定。”4.“管”是从省外传入的?不靠谱辛永芬表示,河南主要是中原官话的核心区域,大部分地区用“中”的比较多,不过东部的商丘、周口用“管”多一些,驻马店是“管”和“中”都用,信阳部分区域不说“中”也不说“管”。至于为何呈现出东中西“管→中/管→中”的变化趋势,各种说法不一。据了解,山东的菏泽,安徽的阜阳、宿州、淮北、亳州,江苏北部的徐州以及河南东部等地都有将“管”作为应答词的现象,而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不使用“管”,但会使用“中”。有学者据此分析称,“中”作为河南方言本有的应答词,而“管”则从东边毗邻的方言中介入进来,随之传播,自东向西形成了这一分布规律。对此,辛永芬并不赞同这个说法,她说:“不能简单地就说,‘管’是从外边传过来的,因为不同的方言采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本身就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有很大关系,主要是受原来居住先民影响,而非传入。邻近区域语言接近的现象,是因为语言是用来和别人交流的,如果区域之间交流得多,语言的共通性就会多一点。”那为何有的地方常说“中”,有的地方爱说“管”?辛永芬表示,方言是很早就存在的,一个地区的人口,便使用同样的一个语义的词语,这是最初的一种选择,不一定能找到原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