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通城和八百壮士》
湖北咸宁籍导演葛驰飞拍摄的纪录片《通城和八百壮士》
《八百壮士与通城》
《通城县参加上海四行孤军四十九壮士姓名一览表》
开车从武汉出发,走高速不要两小时,就可以到达鄂东南的一个小县,通城。“水道通,地势顺,直注武昌城”,解放前因为这儿的水路发达,因而得名通城。
1937年中秋的前一夜,有200多个通城人从这里出发,一路向东,奔赴上海,打响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战斗,“四行仓库保卫战”。
△上海四行仓库旧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淞沪会战爆发。日军海陆空强势进攻,中国军队死伤惨重,上海危在旦夕。国难当头,年轻人们纷纷报名从军,一批又一批的地方武装开赴前线参加抗日。
据原咸宁师专(现湖北科技学院)历史系教授丁一考证:1937年9月,通城县保安大队一、三中队200余人被整编入湖北保安五团。石美豪和唐棣是湖北通城保安队的队长,那天的集结令来得特别急,开赴上海的命令只有他俩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人知道,可集结的200多名士兵都知道,不管去哪儿,反正是去打鬼子。
临行前,满城的百姓都涌到了县府门口,大家敲锣打鼓、鸣放鞭炮夹道欢送。当年10月,到达汉阳有一个九栋营房,部队就驻扎在这里,训练了大概二十来天,训练完之后就把他们拉到大智门火车站。
出征前,武汉各界市民在汉口中山公园召开壮行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官兵们登上火车驶往前线上海。那个闷罐子车,因为白天有日本飞机轰炸,白天就停在那个火车站停着不动,晚上就跑,走走停停,昼出夜行,五天五夜。
到达上海后,通城保安大队被编进了八十八师二六二旅五二四团。1937年10月27号凌晨,五二四团接到命令,死守闸北,退守四行仓库。
我的堂弟留在了巴布亚新几内亚
词:王济民/曲:郭江伟/唱:陈鹏/诵:宇阳
万连卿是通城县麦市乡人,这个不满20岁的小伙子从未出过远门,知道是上前线打鬼子,心中满是慷慨激昂。通城的兵们都是些穷苦的乡下孩子,第一次坐上这轰隆隆的火车又新鲜,又激动,而他们并不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是一场怎样惨烈的战火。
纪录片《通城和八百壮士》
湖北咸宁籍葛驰飞采访时表示,在2014年的一次回乡采风中,他听说了通城与“八百壮士”的渊源,甚为感动,便萌发了拍摄一部纪录片的想法,随后他带队历时一年拍摄完成。
据楚天都市报记者看片所得,电影《八佰》的故事只停留在“四行保卫战”的尾声,但在纪录片《通城和八百壮士》中,观众可以看到壮士们在“四行仓库保卫战”后的境遇。
据史料,“八百壮士”幸存者被送到“孤军营”羁押,后被押送到各地做苦工,经历了那段残酷岁月后,他们或是倒在日军屠刀下,或是重新走上了抗日战场,也有人选择隐姓埋名、异地为生,或是辗转回到老家。
葛驰飞告诉记者,当年拍摄这部纪录片时,剧组想方设法寻访了所有与“八百壮士”有相关联系的知情人,“包括健在的几位壮士,或是壮士的遗孀、后人,尽可能请他们详细地回忆这段历史,让后人能永远记住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八百壮士”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咸宁市档案馆馆长李城外再熟悉不过了。他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每个咸宁人都不会忘记“四行仓库保卫战”,不会忘记“八百壮士”,“希望《八佰》上映后,能让全国人民都更了解湖北人在那场著名战役中起到的作用,让更多人知道,有200多位壮士是从湖北咸宁通城走到抗日战场上的。”
△通城县档案馆保存的珍贵档案:1947年樊城履历表
在通城档案馆,我们小心翼翼地翻阅了当年“八百壮士”的履历表。一页页照片已经泛黄。年轻的战士们眼神坚毅,英气勃发,仿佛即将奔赴前线,保家卫国,作战沙场。今天,“八百壮士”也早已成为通城的骄傲,家乡人民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