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中国地名中的五常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并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意见》基本原则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统筹协调、形成合力。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名,源远流长。我国有大大小小两千多个县,其古称谓大多源于山川地理,或出自历史掌故,举其名如见其地,审其义即辨其疆。其中含有的中华优秀文化,数不胜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文化的优秀实践。
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为历代儒客推崇。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五常市
五常,取义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的“三纲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而得名。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吉林将军经朝廷批准在五常堡(今五常市常堡乡)设放荒局,开始开垦荒地。当时放荒的地照分为仁、义、礼、智、信五种,作为五片放荒地块的代号,此后,仁、义、礼、智、信五个开荒区域设立五个甲社,即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逐将此地概称为五常堡。光绪七年(1881年)设立五常厅时,沿用了五常堡之名,这就是五常作为县级行政区划名字的由来,五常内涵就是仁义礼智信。
五常历史的变迁史
向上滑动阅览
五常作为地名的由来,始于清代咸丰四年,晚于五常的拉林。
清乾隆九年(1744年)清朝迁来京城旗人在拉林一带屯垦,并在拉林设立副都统衙门,当时还没有五常这个名字。
清咸丰四年(1854年),朝廷批准在五常堡地区放荒(今常堡乡政府驻地),当时放荒机构的名称叫放荒局。为了区别放荒地块,用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作为放荒地照的代号,就形成了五大区块,这就是五常政区的雏型,但不包括,牤牛河北岸硕大扈山以北的五个乡镇(当时属于拉林)。后来闯关东的人口增多,逐渐形成村落。
到同治八年十月十三日(1869年11月16日)设立了五常堡佐领衙门,当时五常堡第一任佐领为魁亮。五常堡按照放荒的五个区块,设立了五个社。(社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社下设甲,相当于现在的村屯)。这五个社的名字分别是:“举仁社、由义社、崇礼社、尚智社、诚信社”。
光绪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881年1月25日),吏部转呈奏准,于五常堡南30里欢喜岭设置五常厅,五常厅沿用了五常堡名字中“五常”这两个字。厅治所设在欢喜岭(今五常镇),并于光绪八年(1882年)分别设置了巡检和兰彩桥分防巡检,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设山河屯分防经历,均归五常厅管辖,隶属吉林分巡道。当时五常管辖的范围较广,东至宁古塔界,南至吉林府界,西至伯都讷厅界,北至双城厅界,南北500余里,东西400余里,包括了今尚志、延寿、舒兰大部。五常厅第一任抚民同知为毓斌,五常厅衙门原址就是位于今建设大街的原五常市政府原址。
宣统元年(1909年)五常厅改为五常府,隶属吉林省西北路道。
民国二年(1913年)五常府改为五常县,隶属吉林省滨江道。
1929年2月,吉林裁撤道区,五常县由吉林省直辖。
1931年东北沦陷后,初隶吉林省,1934年12月划归滨江省管辖。
1946年1月五常解放,成立了五常县民主联合政府,也沿用五常县名。五常初隶哈南专区,后归松江省直辖。
1947年1月,以五常县山河镇以南地区与舒兰县部分地区划出,从新设置山河县,隶属吉北行政区;将双城县属拉林地区划出设置拉林县,隶属松江省管辖。
1947年11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批准,撤销山河县,并入舒兰县;
1948年6月,将原划归山河县的五常县部分地区划回五常县管辖。
1954年8月,撤销松江省,五常县、拉林县由黑龙江省管辖。
1956年3月6日,撤销拉林县建制,拉林县合并到五常县。
1958年8月,松花江专署成立,五常县划归松花江行署管辖。
1960年5月,松花江专署撤销,五常县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1965年6月,五常县又重新划归新设立的松花江行署管辖。
199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五常县,设立县级五常市。
1996年8月,松花江行署与哈尔滨合并,五常归哈尔滨管辖。
以上就是五常历史的变迁史。
古人推崇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崇,是尊崇、注重之意,因而在中华地名,至今天依然传承着崇仁、崇义、崇礼、崇信的地名,以及“五常”地名,特色鲜明的展现出华夏民族历代崇尚儒家“五常”特征,至今仍使我们牢记,不忘初心!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崇仁县隶属于江西省抚州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东,抚州西部,东北接临川,东西毗宜黄,西南邻乐安,西北连丰城。崇仁下辖7镇、8乡,县域面积1520平方千米,人口37.76万。崇仁因古代崇仁乡而得名。自隋开皇九年(589)建县,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崇仁是“赣东望邑、理学名城”,自古崇教尚学,文风昌盛,尤其是历史上的理学文化,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崇仁还是“红色苏区、机电基地”“生态粮仓、麻鸡之乡”。
元属抚州路,明、清隶属抚州府。1949年,隶属抚州专区,后属抚州市。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 秦统一后,属南野地,隶九江郡。 西汉属豫章郡。东汉建武元年(25)改九江郡复为豫章郡。
隋唐属于南康县地。
宋以后属上犹、南康、大庾县地。
明正德十二年(1517),析上犹县的崇义、上堡、雁湖3里,南康县的隆平、尚德2里及大庾县的义安、聂都、铅厂3里,置崇义县,以上犹县之崇义里为其名祟义县,隶南安府。 清朝,隶南安府。清初沿旧,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分乡、里。 1949年8月20日,崇义解放,成立崇义县人民政府,隶赣州分区。 1999年7月1日赣州撤地设市,崇义隶属赣州市。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崇礼,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过渡地带,北倚内蒙古草原,全境为深山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呈现倾斜状,为通往坝上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3条主沟纵贯全县,4725条支沟交错期间,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之说。
崇礼区取儒家核心思想“崇尚礼义”而得名,2016年1月27日,撤销崇礼县,设立崇礼区 ,是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要的竞赛场地之一。
截至2018年,崇礼区下辖1个街道,2个镇,8个乡 。2015年,崇礼区总人口12.6万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4.34亿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0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09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7695元。2020中国夏季休闲百佳县市。
崇礼县境内,一直是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游牧区,自辽、金、元以来,才逐渐有了明确的归属。清代属直隶省口北道张家口厅,民国初年属张北县。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和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巡视各县,因张北县境过大,行政设施多感不便,所以将原属于张北县的二区、四区划出,置崇礼设治局;将原属商都县的二区全区和三区、五区的六乡十六村划出,置尚义设治局。由于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竭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警醒民众,垂为训条,通令遵行,并号召县长要“为民表率,应即行八德,以作倡导”,以八德命名颇为盛行,所以由“崇尚礼仪”之意取崇礼、尚义之名。(尚义见附后)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崇智,现无县域名,乡镇村未统计,现仅有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崇智路、崇智胡同;西安市莲湖区崇智路……
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因此言:必信者无义。
崇信在唐代为“京师西北八镇“之一,在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四年),唐代名将李元谅筑崇信城,置崇信军,抗击吐蕃,取名“尊崇信任”之意,崇信这方热土从此有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名字,崇信首见于史册。根据《崇信县志》载,“崇信”乃取“尊崇诚信”之意,及至公北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始置崇信县至今,已沿用1200余年。
附:
尚义县名称来历
尚义,尚既尊重,崇尚的意思,义即礼义、正义之意。尚义,乃寓崇尚礼义之意。因崇礼县与尚义县同时置设治局建制,故取崇礼、尚义之名。
20世纪30年代,宋哲元任察哈尔省主席期间,竭力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警醒民众,垂为训条,通令遵行,并号召县长要“为民表率,应即行八德,以作倡导”。当时,以八德命名颇为盛行。尚义之名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