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回国之路——瓦罕走廊第一哨
瓦罕走廊,祖国西部边陲一条充满着神奇色彩又令世人向往的通道。这条横亘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天路”, 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贸易的重要通道,也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更是我国与阿富汗之间的唯一陆上通道。
它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接壤,素有“鸡鸣四国走廊”之称。蓝天、白云、雪山、牧场,仙境般地瓦罕走廊;戍边、守防、执勤、站岗,钢铁般地边关卫士。18年的边关岁月,能作为这边关军人中一粒微不足道的“红细胞”,我身感成分荣幸,每每回忆,有很多往事渐渐变得模糊,甚至淡忘,可是那些爬冰卧雪、执勤巡逻、抗缺氧、斗严寒的画面铭刻终生。
塔什库尔干河的北面就是传说中“汉日天种美丽神话”公主堡的遗址。相传,在一千多年前,有一位汉族公主远嫁波斯。当送亲的队伍来到克孜库尔干山下,突遇匪乱,为保护公主安全,就近把公主安顿在陡峭的山岗上面,四周严密把守,每天的饮食专门用一根绳子吊上去。不久,匪乱平息,随从恭请公主启程,不料公主居然已怀有身孕!原来,公主在山顶的时候,每天有一个骑着金马的王子,从太阳里飞出,来到山上和公主约会。公主腹中的孩子就是“汉日天种”。忠心的随从就地安营扎寨,用石头在山顶上建起宫殿(日后称作“公主堡”),并拥立为王。随从们则在山岗附近的开荒种粮。一年后,公主生下一个英俊的男孩,成为朅盘陀国人的祖先。
与其遥相呼应,独立红顶楼房,便是常年驻守在这里的喀什军分区某边防连所在地--卡拉其古,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洞”,因地处瓦罕走廊咽喉部位,常年狂风肆虐,环境恶劣而得名。
“公主堡下练精兵,龙头山上谋打赢。”该连连长刘建伟幽默地说道。“横批,守瓦罕走廊”。沿喀拉库力秋河向西约3公里处。在克孜库尔干山和红其拉甫群山簇拥的冰峰下,一座座红房顶、金墙壁的“惠民”房映入眼帘。
勤劳、纯朴的柯尔克孜牧民在高原的阳光下,赶着牛羊放牧于山水之间。这个具高原色彩和时代气息的原生态村庄,便是瓦罕走廊第一村――排依克村,它也是我国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唯一一个柯尔克孜民族的村庄。过瓦罕三桥,沿明铁盖河向里约10公里,就是中外著名的明铁盖达坂。
塔吉克语意为“一千峰骆驼”。这一带的最珍贵野生动物——帕米尔大头羊是马可·波罗经过这里时发现的,他把这一发现写入了《马可·波罗游记》,所以国际野生动物组织又将其命名为“马可·波罗羊”。
沿着瓦罕走廊继续向西,便是瓦罕走廊中部的托克满苏。塔吉克语意为“水磨盘”。它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制作而成的磨盘,在帕米尔高原不停的旋转着,虽然哨所的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卫国戍边的使命始终没有变。
再往西行,就进入了鲜花盛开的地方--克克吐鲁克。这里的守防官兵用“鲜花盛开”描绘着诗一般的冰川哨所。而“头顶蓝天、脚踏白云,四季风雪、草木皆无”才是这里真实的写照。
从公元399年,晋朝法显西行求佛,到高僧玄奘取经东归、唐朝高仙芝轻骑灭小勃律国,以及沿途中隐约可见的国民党边防军营盘遗址。再到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在瓦罕走廊建立起的坚固而强大国防。虽然瓦罕走廊失去了昔日来往不绝古丝绸之路的繁华,但是随着邻国之间的和睦相处、红其拉甫口岸的开放,相信不久的将来瓦罕走廊仍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没有练就军事硬功,不算合格边关士兵”,这已成为瓦罕走廊里边防军人的铮铮誓言。驻守瓦罕走廊之初,有一位久经战场的老连长,为提高官兵们的军事素质,在海拔4300米的雪山上,组织一次抢占4700米山头演习。结果,参加演习的40名官兵中,在规定的时间内,只有2名战士上气不接下气地爬到了目的地,其他人员因强烈的高原缺氧反应,上吐下泻,差一点出人命。为此,一个“如何适应高原缺氧,练就过硬军事素质”的讨论,成为了代代官兵不懈探索的课题。
如今,零下三十多度,边关战士争着在茫茫雪海里进行耐寒训练,一呆就是二三个小时。强烈紫外线下,官兵们戴上防护眼镜和面罩进行耐高温训练,皮肤由白变红、红变黑,不知道脱掉了多少层皮。甚至有些战友因训练时防护不当,皮肤被紫外线灼伤后,带着高原疤痕回家。
严格的边境管控,成功的涉边处置,是检验边防军人军事训练的唯一途径。2012年9月下旬,护边员克里木用CDMA手机报告,距达不达尔乡还有3公里的皮斯岭山口发现可疑人员。某边防连连长刘建伟迅速组织应急班出动,前往20公里处的事发地点,仅用80分钟,就成功抓获了5名想潜逃到阿境内参加“圣战”的恐怖分子。
去年7月11日,在瓦罕走廊20多公里,向右拐的一个山口,军、警、护联合出动,抓获了1名因在塔吉克斯坦旅游迷失方向误入我境的德国男子。一个护边员就是一个哨兵,一个蒙古包就是一坐哨所。塔吉克、柯尔克孜、地方乡政府、边防派出所已与驻守在瓦罕走廊里的边防军人建立了军、警、民、护四位一体的管边控边联防机制,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边疆社会稳定默默地奉献着!
冰封哨所暖,雪裹边关固。近年来,由于瓦罕走廊逐渐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和国家也在逐步地改善边防官兵的设施建设。先后配备多功能巡逻车、修建边防执勤路、架设营区监控系统,特别是为守防官兵新建了功能齐全的第五代新营房,官兵们“吃上了营养餐、吸上了保健氧、学习有网络、电话通家乡”。虽然高寒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依然在考验着每一名边关军人,但是训练、巡逻、生活、学习等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托克满苏边防连连长孙龙飞激动地说:“新的历史时期,新的戍边守防,边关对于我们这些新一代边防军人来讲,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
因为点位在那里,瓦罕走廊里的边防官兵要历尽艰险一次次奔赴;因为界碑在那里,一代代帕米尔人要前仆后继用生命去守护。这是一条神秘而又艰险的走廊,却是边关官兵日日月月要走下去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