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不了同归于尽:眼看要遭瓜分灭国,土耳其一番狠话便降服英国
纪录片|百集历史《中国通史》|《世界历史》|身心健康100部|饮食健康40部|健康生活35部|健康真相15部|老年健康15部|减肥纪录片10部
说起小国的生存智慧,二战时东南亚的泰国简直将其演绎到了极致:日军打来时,泰国不但主动与其“结盟”,还依仗着着别人的强悍去公然招惹周边国家,甚至敢对法国的殖民地下手;总之一句话:打得过就硬吃,打不过就耍赖,来来回回捞了不少好处。到了二战中后期,泰国人一看局势不太对头,立马全员当起了墙头草。甚至到了战后清算时,泰国还倒打一耙咬定自己遭到了日军“侵略”,在美国的关照下,最终还捞了一笔战争赔款。
对许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国家而言,所谓“面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哪怕是牺牲尊严换取一些切实利益,这样的买卖稳赚不亏。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难道小国就当真没有办法既保全颜面又稳住尊严吗?事实上,只要把对方的点拿捏好,即便手里没几个筹码也有机会一举翻盘。
二战时的欧洲有个跟泰国处境十分接近的国家——土耳其,当德军在欧洲大陆上快刀斩乱麻时,土耳其也十分积极地寻求德国的庇护。不过有些不同的是,倘若翻看过去几十年的历史,咱们便会发现,土耳其这样做是有原因的。20世纪初期,曾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沦为列强口中的“欧洲病夫”,如其国名“Turkey”(火鸡)一样,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了。相比于其他国家的贪婪,德国显然要克制得多——德国人似乎并不馋奥斯曼帝国臃肿的身子,而是更急于借道打通一条连南波斯和西欧的通路,对德国而言,这种战略价值要比钱和土地珍贵得多。为此,德国表示愿意同奥斯曼帝国结盟。
在大国博弈的舞台上哪有真心朋友?不料土耳其人就很吃这一套,不但如此,这种“友善”一直延续到了二战时期。战争初期,土耳其宣布为“中立国”,但暗中明显趋向于投靠轴心国集团;1942年,尤其是当隆美尔所部在北非战场对英军作战获得巨大成功之时,土耳其曾计划亲自参战,动手为德军打开通向中东的通道。当然了,这种情况是英国不希望看到的。
事实上,从20世纪初期到二战结束这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对土耳其的态度反反复复,还做了不少缺德事儿。当初在从衰落的奥斯曼帝国身上捞好处的时候,英国最为积极。不仅如此,不但好处吃进嘴里,英国人还百般羞辱对方,塑造了许多丑化土耳其人形象。可以说,近代奥斯曼帝国“欧洲病夫”外号的由来,很大程度上是英国人的“功劳”。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地盘缩小了几倍的土耳其暂时淡出了大英帝国的视野,但令后者没有想到的是,得益于“地利”,二战爆发后,土耳其再次成了英国的心腹大患。
正如我们刚刚所说,土耳其对德国颇有好感,在立场上趋向于轴心国。然而,土国在奥斯曼帝国时代末期与欧洲势力抗争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因此在做决定时也十分慎重。眼下轴心国是强,英法美也不是吃素的;况且轴心国就那么几个,敌人却是人多地盘大,最终谁赢谁输还真不好说。倘若站错了队,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土耳其因此选择了折中办法:表面上宣布独立,先稳住局势再说,暗地里却在跟德国搞得不清不楚的同时又尽量讨好英国。
1940年夏,急于在德国面前自我表现的墨索里尼派兵入侵巴尔干半岛,在影响战争局势的同时,此举也直接催生了另一个后果。原来,土耳其虽弱但却十分精明,深知轴心国集团内部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内耗。为避免本国沦为轴心国集团内部势力斗争的牺牲品,土耳其高层决心先给自己留好后路。为此,土国政府颇为高调地同英国搭上了话,声称打算购买一批军火;如果对方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价钱好商量。这一手来得十分及时:当时英国人就害怕土耳其彻底倒向轴心国呢,偏偏这时候提出要求要搞合作,这分明就是在示好嘛!于是英国方面也来了个痛快:你只要钱给够,我不但武器给你配足,连技术人员也一块帮你免费培训了。
根据协定,土耳其找来一条名叫“繁荣”号的货轮,负责把人员先送到埃及,剩下的则由英国处理。这次任务的难度一点儿也不大,不料此事却闹了一个大乌龙。
1941年6月23日22时30分左右,当“繁荣”号驶入塞浦路斯以东约19公里处海域时,一枚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射过来的鱼雷正中船体。货轮压根就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出,再加上这艘船当时超员严重,船体受损时以极快的速度下沉,根本来不及反应。最终,全船200人仅有32人幸存。这件事真相如何,史家至今也没有标准答案,当时,此事引起了巨大的国际反响,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说当时意大利海军的“温蒂尼”号潜艇正在附近海域巡逻,误把“繁荣”号当成了盟军货船,想学德国人搞偷袭,不料打错了人;也有人认为是维希法国的潜艇干的,以为对方是自由法国的船。虽然说法诸多,但土耳其政府却只相信一种可能——从接下那单军火买卖、提出帮忙训练技术人员到惨剧发生,这一切都是英国人蓄谋已久自导自然的一场把戏。
在土耳其看来,为何英国人偏偏针对他们呢?原因有如下几点:首先,正如我们刚刚所说,英国人向来看不上土耳其,两国有宿仇;其次,土耳其占据敏感的地理位置,一旦土国加入轴心国势力,为德国提供交通上的便利,那么德国便可直通南北,到时局势将对英国更加不利;更为关键的一点:当时土耳其同德国签下了互不侵犯条约,虽然土耳其方面声称此举是为了维护自己“中立国”的立场,但在英国人看来,这明显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掩饰罢了。而英国人袭击“繁荣”号的目的也很深:这样的打击不但可以吓唬土耳其人,更是可以对其他立场不清不楚的国家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假设土国高层的猜测是对的,英国人也自然不会承认,但这个局最终起到的效果却适得其反——土耳其偷偷给德国送了不少资源,实际上也算是半个轴心国了。随着战局的扭转,当英国人能够抽出一只手来收拾那些不听话的国家时,土耳其首当其冲。
其实,在那个时间点上,土耳其面临的局势要比想象中糟糕得多。眼看轴心国大势已去,土国频频向美英示好,美国人对此不感兴趣,但此前也曾表示要严惩二五仔;而丘吉尔则直接放话:跟土耳其这种毫无价值的五流小国结盟,我们大英帝国还没沦落到这份上吧?除此之外,一直觊觎土耳其海峡的苏联也盯上土国,况且沙俄曾在奥斯曼帝国那儿吃过亏,旧仇新账一块算,咋看土耳其都逃不过被大国瓜分的悲惨命运。眼看以讨好的方式自救无望,被逼急的土耳其终于来了招狠的。
1945年1月25日,土耳其政府在其官媒《黎明报》的头版头条刊了一篇文章,洋洋洒洒地鼓吹了一番土耳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功绩。他们声称在1941年~1942年那会儿,正是土国的不屈不挠才使得叙利亚、埃及和伊拉克等国免遭纳粹侵袭,因此,将土耳其归为抵抗法西斯势力的中流砥柱都不过分。在自吹的同时,土国又不忘话锋一转,把英国也捧上了天:“如果它(土耳其)摒弃英国的友谊和支持,它就将丧失它的独立。”图穷匕首见,在进行了大量的铺垫之后,土耳其人终于亮出了他们的底线。
其一,“如果英国中断了它同土耳其的紧密友好关系,它就将失去其在中东的地位”;其二,“土耳其准备一如既往,以同样坚强不屈的精神来抵抗目前威胁地中海地区的苏维埃运动。面临这种危险,英国和土耳其必须同生死、共存亡。”
对英国人来说,这两点招招致命。众所周知,二战并非英法霸权体系的真正结尾,彼时的英国在中东地区还有着相当的影响力,同时也仍自认为是世界的领导者之一。在苏联和美国势力都在快速扩张的局势下,英国人根本承担不起自身势力范围的任何一点损失,况且就当时而言,中东还算英国的“主场”。更为重要的是,战后苏联肯定又要对外输出革命,而通过一场战争,苏维埃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红色势力在欧洲各国都有发展,甚至保不准整个西欧都可能染红。出于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这对英国而言是绝对致命的。土耳其倒好,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所谓“同生死共存亡”,换句话说就是“你不让我高兴,我就把你拉下水”。
毫无疑问,就综合国力而言,两者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国家;但土耳其也牢牢抓住了英国的软肋,深知对方国力衰退得厉害,已经无法承受大折腾了。果然,在一番权衡之下,英国做出了让步。1945年2月20日,英国高层放话:只要是在3月1日前对轴心国宣战的国家,都可被视为同盟国成员。3天后,土耳其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
值得一提的是,土耳其在经历了生死攸关后还迎来了“后福”:随着苏联阵营的扩张,土耳其成了对抗红色势力渗透的桥头堡之一,在西方国家中的战略地位陡然提升,受到了重点照顾,还获准加入了“马歇尔计划”。不仅如此,美国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将土耳其培养成自己的“铁杆盟友”,大把送票子,还在1952年2月18日将其拉进了北约。这样一来,苏联就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打土耳其的主意了。作为一个小国,土耳其既能保全本国尊严,又能在大国的缝隙中狠赚一笔,相比于有些国家如跳梁小丑般的左右逢源,这才是真正顶级的小国生存智慧。
图文来自网络,旨在文化传播,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