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亿奖补资金!重庆这项工程为何受中央青睐

李洛 两江观察 2022-08-08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三峡库区腹心地带串联起“库首”和“库尾”,可谓是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关键一环”。


  日前,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成功申报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二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下简称“工程项目”),获得20亿元中央奖补资金支持


  工程项目跨越万州等6个区县,长江干流338公里横贯全域,面积超1.5万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55.38亿元,将用3年时间系统修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


  “关键一环”修复要如何落实,需抓好哪些重点工作?两江观察就此与重庆社科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彭国川进行了对话。


雨雾中的忠县皇华岛。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一体化和差异化

  三峡库区维系全国35%淡水资源涵养,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补充水源地,为全国约一半人口提供用水,是国家饮水安全的“定海针”。做好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保障长江中下游3亿多人饮水安全的重要抓手。


  工程项目位于“三区四带”中的长江重点生态区,涉及三峡库区水土保持、武陵山区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两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资源总量占三峡库区的27%,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彭国川认为,重庆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呈现出两大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注重“一体化”。


  首先是库区的一体化。“十三五”期间,湖北和重庆已分别在三峡库区库首和库尾实施了国家试点工程,此次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实现了三峡库区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做好这一区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是有效串联起库首库尾、统筹考虑整个库区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三峡水库稳定高效发挥功能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


  其次是治理区域的一体化。该项目跨越万州、涪陵、丰都、忠县、云阳、石柱6个沿江区县,已形成市政府统筹组织、市级部门协调督导、区县主体实施的三级管理机制,以上下联动带动腹心地带修复和保护“一盘棋”。


  三是治理项目的一体化。项目将突出山上山体屏障区水源涵养功能、山下宽缓农业区水土保持功能、长江左右岸滨江廊道区生态缓冲功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整体做好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库区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另一大特点则是突出“差异化”。


  从整体看,库首、库腹和库尾地区因其面临不同生态环境问题,项目侧重点有所不同。


  库首地区构建“一脉十一廊十二片”的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格局,主要解决三峡大坝周边土壤污染、岸线侵占等问题;库尾以“一岛两江三谷四山”为重点,聚焦长江嘉陵江交汇区域森林退化、山体屏障破损、水污染等问题;腹心项目所处区域是库区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问题最突出的区域,将提升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缓冲功能,有效治理面源污染。


  在工程项目具体实施上,也因地制宜,兼顾自然地理单元完整性、生态系统关联性、生态问题差异性,在不同区域抓不同重点。工程上游以长江左岸滨江区域以低山地貌为主,以面源污染防治、石漠化综合防治为主;中游左岸为宽缓农业区,右岸为山体屏障区,重点进行土地综合整治、面源污染防治、水源涵养修复、消落区综合治理;而下游地区以中山地貌为主,长江两侧山体高耸,重点则放在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上,契合当地大山大江的地理特征。


▲万州大周镇十里滨江长廊,学生走在廊桥上欣赏郁郁葱葱的中山杉。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经验探索夯实底气


  20亿元奖补支持,证明重庆在三峡库区腹心地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已取得可喜成果,形成可借鉴经验。

  近年来,重庆不断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效应渐显。

  2018年,重庆在长江、嘉陵江交汇的中心城区“两江四山”区域,开展实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重庆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这是国内唯一在中心城区实施的试点工程。2021年,试点工程以“优”等通过财政部资金绩效评价。广阳岛和铜锣山2个生态修复项目,入选联合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广阳岛曾因开发过度导致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人文古迹大面积损毁。重庆果断踩下开发“急刹车”后,以广阳岛为核心划定168平方公里片区整体规划建设,按照自然、生态、柔性的原则对上坝森林、山茶花田、高峰梯田等区域分类分项修复。目前全岛自然恢复面积达67%,植物恢复到500余种,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吸引了400余种动物在岛繁衍生息,建成了生动表达“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态大课堂”,成为重庆城市功能新名片之一。

  铜锣山是主城“肺叶”,之前大规模露天采矿活动曾造成土地损毁、植被破坏、生态退化严重,安全隐患突出。之后,重庆全面关闭采石场,将41个集中连片的废弃矿坑和14.87平方公里影响区统一规划,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并结合周边产业布局与区位优势,将矿业遗迹展示与生态旅游结合。2021年6月正式开园的铜锣山景区已成为知名景点,实现年旅游综合收入约2000万元。渝北还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集生态修复、科普教育、文化康养、休闲度假为一体的5A级国家旅游景区。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相关区县也奋斗“在路上”。针对此次工程项目的各项目标任务,各区县也已展开探索——

  涪陵是全国3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区)之一,积极探索综合治理,如白涛街道联农村在石漠化土地上种植了6500多亩花椒,成功让荒坡复绿。

  丰都在长江一级支流龙河(丰都段)全国示范河湖建设过程中,编制了专门的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形成污水收集、处理、达标排放闭环管理,控制了面源污染。

  万州在70余公里长的库岸消落带上种植了3200亩中山杉,不仅能在贫瘠土壤上扎根,还能经受每年四五个月的浸泡,提升消落区生态功能。

  忠县在黄金河黄金镇段河道整治施工时,放弃了干砌石等传统的河道护岸和护坡,而是采用金属网内填充块石或卵石的方式,有效提升抗冲刷能力和抗风浪能力,并能兼顾透水性和整体性,增强了岸线缓冲功能。

  石柱在2016年投资1036万元,对龙河田畈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让荒坡荒山变身平整绿地,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其中田畈村带动种植梨树1700亩,2021年挂果第一年便实现总收入350余万元。

  云阳作为三峡库区生态屏障大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实行“林长+警长”“林长+检察长”“林长+驻村(社区)干部”制,突出精细管理,不仅提升了区域水土保持能力,还获得了国务院督查激励……

▲风光秀美的云阳环湖绿道。程建铭 摄/视觉重庆

打表推进“规划图”
  
  彭国川表示,保护和修复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生态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必须持续落实落细,建议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明晰全局观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基本方针,提供一揽子方案。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对象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要综合考虑水、路、港、岸、产、城和生物、湿地、环境等多个方面,系统提出整体性方案。

  二是减少人工干预,保护好原生生态。特别是严格保护基本没有受到人类开发和干扰的区域,要维持其原生态;对于具有恢复潜力的退化生态系统,可以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干预为辅的理念,逐步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三是解决好跨区域的协同问题。各区县要从山脉、流域、生态功能区的整体性上统筹考虑,开展大尺度、跨行政区边界的项目,通过建立跨境自然保护地、开展连通性保护等方式解决生态修复的行政区分割问题。

  四是把生态修复的成果变为民生优势、经济优势。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生态农业、生态服务业等生态经济,推进生态资源产业化;构建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和指标体系,促进城乡自然资本加快增值。

  五是用好文化和生态两个“宝贝”。切实保护好自然景观、历史风貌、人文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优秀历史文化在自然山水间活化起来、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让历史文化与“山城”“江城”的自然风貌共生。

  六是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议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深度参与的体系,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生态修复的强大合力。
【更多阅读】
专而精!重庆发力特色县域经济
解局!科学城与大学城如何“双向奔赴”
“变”则通,重庆这些区县抓住了关键
抓城市更新提升,重庆这些区县有妙招!
如何抓创新,重庆这些区县值得学习!

编辑/江城子  责校/吴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