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和一群高中生一起重新定义了募款

DominosEdu DominosEdu 2022-04-26

在很多人眼里,募款就是用来做好事;也有人觉得募款很难为情,因为得问别人要钱。1月18号的「募款工作坊」里,几位同学耳闻目睹的,大多只是义卖、义演这样形式和渠道都很单一的活动。我们带领他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定义募款。而今天,我们特别欣慰地看到,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重塑了募款。


2020 年新年到来之前,也是肺炎开始蔓延和肆虐的前夕,几位高中生在经历了探访公益组织、了解青少年资助(Youth Grantmaking) 、个人募款创意之后,在联劝基金会成立了第一个青少年为主体的捐赠人建议基金(Donor Advised Fund,国际日益盛行的慈善新工具),然后在联劝网上创立了募款项目。
项目开始后的第一步,是团队要一起募款 3 万元。这是他们第一次发起网络募款。从募款开始到现在,他们经历了忙乱的新年、经受着肺炎带来的人心惶惶、忙碌于线上的上课补课。 然而,即便如此困难重重,他们依旧在短短半个月里,成功筹到 21,022.26 元,直接影响到 316 人。并且,募款还在继续,金额还在上涨。联劝网上的项目主页更可圈可点的,是我们观察到的这些高中生在募款中的表现。有人号召团队一起进行、有人撬动亲人朋友一起宣传、有人精心准备个性化的募款话术、有人挑战自我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左右滑动看各位募款大咖的募款「秘笈」在很多人眼里,募款就是用来做好事;也有人觉得募款很难为情,因为得问别人要钱。1月18号的「募款工作坊」里,几位同学耳闻目睹的,大多只是义卖、义演这样形式和渠道都很单一的活动。我们带领他们所做的第一步,就是重新定义募款。而今天,我们特别欣慰地看到,这些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重塑了募款。


募款是自我的呈现

Fundraising is personal我是谁?我为什么募款?社会问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也有很多。作为个人,我们关注或者帮助哪个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经历、当下状况、以及自我价值观。这次参与项目的高中生,来自江浙沪和美高的名校,平时课业繁忙、考试不断、压力重重。在他们的身边,有各种各样因为心理健康造成的问题,从失眠到社恐,甚至刚开学就被迫退学,很多人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经过团队的讨论,他们决定将目光锁定在跟自己紧密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 人们为什么要支持「我」?在募款开始前,我们给团队里的每个人布置了一个小任务:想一想你有哪些兴趣或技能?你如何利用这些兴趣和技能,才能让人们支持你?我们希望让同学们了解一个简单的道理:并不是仅仅因为我们做的是善事,别人就理所当然应该支持我们。要想得到别人的支持,先要自己付出。To get, be a giver first.最后,擅长 STEM 的 Claire 知道很多女生对理科没有信心,她决定做志愿服务,免费为女孩子提供 STEM 指导;想通过跑步促进青少年健康的 Leo(男) 承诺如果捐赠达到一定金额,和团队一起来一场惊艳的「女装跑」;学霸 Oliver 则选择用录制学科重点讲解视频回馈帮助者,同时挑战两天背会 1500 个 SAT 单词;喜欢艺术和绘画的 Maya 则计划通过策划一场校内画展来宣传自己的募款。

筹款个人挑战和承诺


 每个人的募款,都有自己独特的闪光点每个人性格各异、特长各有千秋。因此,在募款中,都会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Leo 深谋远虑,同时是一位开明又民主的 leader,所以他拉动一整个团队和自己一起来募款,在过程中,他会主动征求团队意见,也从伙伴那儿得到启发。Oliver 性格开朗,善做策略,在面向不同群体的时候,会根据群体的特性和心理,使用针对性的话术来提高募款效率;同时为了建立信任和联结,会给每个人独特的回复和感谢;Claire 稍微内向,她的做法是先说服身边亲近的人,撬动父母、姐姐以及小姨帮助自己转发,针对关系亲近的朋友,则选择一对一私聊来推动募款;等等。募款建议
  1. 想一想自己为什么募款?你和议题之间有哪些联结?

  2. 思考自己有哪些兴趣特长,能够回报你的支持者?

  3. 募款的方式有很多种,适合自己的是哪一种?是广撒网?还是撬动关键人物帮助自己?

 

募款的本质是联结

Fundraising is all about connectionOliver 有一些初中和小学群,都已经沉寂了好久。如何能在群里发自己的募款链接而不被人忽视或怀疑呢?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在群里先给大家发一个拜年的红包,问候一下大家。然后群里的伙伴们就开始互相发起红包、拜起年。气氛活跃之后,Oliver  才把自己的募款链接发到群里,请大家支持。通过这样的方式,Oliver「激活」了一些已经不再联系的同学,甚至有小伙伴很感慨地跟他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通过募款,Oliver 重新建立了与老同学老朋友的联结。在募款过程中,重新建立或者巩固联结的机会有很多。因为募款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我们会联系好久不联系的好友、说服身边的亲朋、甚至会接触陌生人。人与人的联结就会在募款过程中一一建立。甚至,通过募款,也能帮助捐赠人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结,捐赠人与公益慈善之间的联结;捐赠人与特定的社会议题的联结等等每一次支持和感谢都是一次联结募款建议
  1. 如何更好地与不同的人群建立联结?才能让别人更信任你或者更愿意支持你?同龄人、长辈、陌生人,阻挡他们支持你的原因会一样吗?

  2. 给捐赠人的感谢一定要很用心哦!




募款助益个人成长

Fundraising fosters personal growth不同于在学校内的学习或者活动,募款是一个是综合性很强的活动,甚至针对募款还大有学问在。这些高中生,大部分之前并没有募款的经验,甚至有一些连慈善公益经验都很缺乏。因此,如何打动别人?如何按计划进行自己的募款?如何让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知道?如何在学习很紧张的情况下规划自己的募款时间和学习时间?每一个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挑战,同时也是学习的成长和成长的过程。对 Leo 来说,把有共同兴趣和想法的伙伴们,变为共同决策、并肩作战的团队,算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这让他对「团队」和「领导」,有更清晰的认识,也渐渐学会如何更好带领团队。同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议题,他甚至从零开始,学习公众号写作和排版,想通过微信文章来传播。对性格不太外向的 Claire 来说,向人们解释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事,同时说服人们来支持她是一件非常有挑战的事情。但是她能「逼」着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适区。用她自己的话说,她「厚着脸皮」去问朋友关于募款的建议;还「克服自己的害羞心理」,写了稿子,反反复复录制视频,向人们解释自己的募款。对 Oliver 来说,募款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从计划到实践的全过程。他先是录制视频,解释募款缘由,以实际行动为捐赠人提供有价值的回馈;然后针对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话术让人们信任并支持自己;对特定的人,他则选择私聊跟进;得到帮助后,他会以个性化的方式,一一感谢捐赠人;并且,承诺给捐赠人的知识点讲解视频,他也已经有条不紊在录制了;兑现诺言的行动又激发了新一轮捐赠。募款建议
  1. 不要把募款当做任务,而是当成一次学习和成长机会。

  2. 尽量跳出自己舒适区,多为自己设置一些挑战。

  3. 不要把募款当成「一次性买卖」,按照承诺兑现自己的诺言,赢取更多信任和支持。




募款让你成为一座桥

You are the bridge很多人觉得募款是别人在帮自己,所以在募款的时候,常常觉得不好意思。而这时候,我们鼓励大家跳出「自我」,换一个视角来看募款。Fundraising is an invitation for impact.People are not giving TO you. They are giving THROUGH you.当你向别人发出请求时,你并不是索取者,而是邀请者,邀请他们一起,去参与、去实现更大的影响力。而当别人捐款给你时,他们不只是捐款给你,而是通过你,去支持更大的议题。你是这座桥梁。
在这次募款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座影响力的桥。
Leo 成了团队成员的桥,团队里每个人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议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Claire、Sophie 成了父母亲友的桥,父母亲友帮助她转发募款页面,他们一起帮助更多的成年人,意识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存在,他们很愿意支持这群高中生;
Oliver 成了老同学的桥,他们在支持 Oliver 的同时,也在支持着同为青少年的自己;
Jasmine 成了网友的桥,通过她,这位同龄人了解到了原来还有青少年资助(Youth Grantmaking)这样做慈善的形式。
在后台,我们看到很多人,不仅捐款,还留下温暖的鼓励:              募款建议
  1. 多多向周围的人,介绍你做的事情;说不定他们也会有兴趣。你就成了一座桥。

  2. 募款时,如果能亲自说明这个议题的重要性,别人往往会更乐意支持。




眼见为实

Now you see作为坚信慈善是科学的教育者,我们仔细分析了联劝网的后台捐赠数据。下面这张图,更是帮助我们坚定了「募款是联结、是桥梁」的信念,也给了我们未曾意识到的洞见。      当一个捐赠人,捐完款,没有直接关掉页面,而是给你写下留言。这个「多走一步」的行动,可以是「联结感」最好的注解。于是我们围绕「留言」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截至2月10日的315笔捐赠中,共有90人在捐赠时留言,留言率29%(要指出的是,也有一些人是在微信群、微信对话中给同学们留言,不在数据范围内)。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金额越大的捐款,留言率越高。51-99元这一档,是在默认设置的50元、100元之外,重新填写捐赠金额,所以有了类似 66.66 这样的暗号金额。这样不辞辛苦地「多走2步」,还要留言,是真爱啊。跟同学们聊下来,我们了解到,100元以上的捐款,大多来自成年人。这些留言中,有的是对募款同学的鼓励,有的是对议题的关注,有的就是对慈善的支持。如果只是出于情面的支持,大可小额些,也不必费力去留言。所有的留言,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缘由,都在传递一个信息:They Care.当我们说到向成年人募款,往往只看到他们的经济实力;而这幅图,应该可以让我们相信,很多成年人,其实也需要一个机会,让他们去参与,去贡献,去联结。




让我们一起来重塑募款

在募款的工作坊结束时,我们留给这群高中生三句话。现在,我们也把这三句话,送给所有未来的募款者。让我们一起来重塑募款。       

最后:

如果你被这群高中生打动,如果你也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希望你也能和他们一起,实现更大的影响力~识别下方二维码,为他们的项目添柴加火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