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困境,都隐藏着改变人生的秘密
(一)你遭遇过困境吗?
如果此刻回到2018年1月1日,你最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2019年第一个月过去了一半,我突然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想了一会儿,我的那个答案是,每一次在你感到艰难的时候,就停下来,专注于当下,做好当下你能掌控的那件事,当下会赋予你巨大的力量。
好像过去一两年中,我感受过很多艰难时刻,比如亲密关系中特别难过和愤怒的时刻,比如在工作中失去方向,比如强烈的自我怀疑。在这些艰难里,我分辨不出我可以控制什么,不能控制什么。有时我会感到万念俱灰般的无力,有时我会立个flag把注意力转移到未来,如果当下不可控,那就在幻想可以掌控的未来让自己逃离焦虑。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要不要喝忘情水”,也讨论了面对艰难或者创伤,我们要不要逃离。有人讲了士兵在战争后恐惧烟火的例子,这是特别严重的创伤了,单是听到这样的经历,就让我心痛流泪。
海湾战争期间,航空军医科纳姆受命去救援一位被击落的战斗机飞行员。她乘坐的直升机也被击落,在阿拉伯沙漠坠机,导致8名机上人员的5名丧生。她得以生还,但双臂摔断、膝盖的一条韧带断裂,肩上还中了一枚子弹,全身都感到巨大疼痛。伊拉克士兵将她拖了出来,并强奸了她,之后把她关在院子里8天作为战俘。
当科纳姆谈起这一经历时,她说,“做战俘是对你整个生命的强奸,但我在伊拉克的掩体和监狱里学到的是,那样的经历并不一定是毁灭性的,那取决于你。”
“当你是一个战俘时,俘虏你的人几乎控制了你生活中的一切: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吃什么,如果你吃的话。我意识到,唯一留给我的、我可以控制的是我怎么想。对此我有绝对的控制,不会让你们也把这个也拿走。我决定,好吧,以前的任务是救援战斗机飞行员,现在环境变了,我有了一个新的任务,熬过这段经历。”
科纳姆现在负责五角大楼一个耗资1.25亿美元的“士兵综合健康课程”,告诉人们,他们的信念和解释风格导致了他们的情绪反应。
这种态度是古希腊哲学斯多葛派的核心,哲人爱比克泰德说过,“人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情的意见困扰。”这句话也启发了认知行为心理学之父艾利斯和贝克,创立了ABC情感模型,也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核心:我们经历了一个事件(A),接着去理解它(B),然后本着这种理解感受到一种情绪反应(C)。
人的情绪反应是可以再学习的。这并不意味着隐藏或否认情绪,而是在情绪产生之前先改变理解事件的观念。
(二)一切取决于你的想法
古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生下来就是一个奴隶,他遭到第一个主人的殴打和折磨,导致余生都是一个瘸子。幸运的是他遇到第二个主人,准许他跟随大哲学家鲁弗斯学习。他因为他痛苦的生活,形成了他的适应哲学,也影响了最优秀的罗马帝国皇帝库斯奥勒留。
查理芒格也在演讲中谈起爱比克泰德面对打击和不幸时的态度,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幸,无论多么痛苦,都是一个锻炼的机会,人们可以利用每次打击来提高自我。
作为一个奴隶,随时都会遭到痛打、折磨,甚至被处死,要如何面对不确定和艰难处境呢?爱比克泰德对此的回答是,他会不停地告诉自己,他能控制什么,他不能控制什么。
他写下两个清单。
区域二是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的清单,包括经济,环境,天气,我们的身体,我们的财产,我们的名声,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板,过去,未来。
这个清单中的一些东西并非完全在我们的控制之外,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锻炼和健康饮食、甚至是整容,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或者更完美。但在我们做了这些努力之后,它仍会有一天死掉。
区域一是我们能够控制的,但这个区域只有我们的信念,是一个非常有限的小窗口。但就是这个小窗口,却是人类自由、自律和独立自主的基础。
爱比克泰德说,大量苦难源自于我们犯了两个错误:第一,我们总是试图改变外在的、不在我们控制范围内的东西。当我们未能控制它时,我们感到无助、失控、愤怒、愧疚、焦虑或者抑郁。第二,我们没有承担起我们思想和信念的责任,而它们是我们能控制的,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归罪于外界,最终我们又感到愤愤不平、无助和失控。
比如,社交恐惧的人过于担心他人的看法,他人的看法是在我们控制之外的,但如果关注自己的信念和态度,虽然不能保证别人会喜欢自己,但仍然可以学习接受自己,哪怕别人接受不了。通过提醒自己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什么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我们能够克服无助和绝望感。
(三)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一切,改变我能改变的一切
这也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倡导的态度。
柯维建议我们,你需要意识到我独立于所有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的情绪、我的冲动,哪怕是我的遗传天性。我有能力负起责任。我能够负起责任。我们有能力选择我们的责任,哪怕是在我们能控制东西很少的情况下。在刺激和反应之间有一个空间,在那个空间中有我们的自由和力量。
他建议要关注两个圈,一个是 “关切圈”,包括我们可能会担心但我们影响不了的东西。一个是“影响圈”,包括我们能控制的东西。我们越是把力量集中于影响圈,我们就越快乐、越高效。
爱比克泰德说,我们也许对发生在世界其他地方的事情只有有限的控制力,但我们仍然拥有一些控制、一些影响。他非常相信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的同胞,但这并不意味着你靠自己的力量拯救不了世界,就陷入无限的绝望或无能为力的愤怒,要认识到和接受你控制力的限度。
同样,如果你在生活中陷入了困境,尽力去改善你的处境。但是有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我们无法立刻改变的不利情况。我们只能暂时忍受它,我们只能等待时机,等待情况好转。同时,我们可以趁机发展我们的内在自由和超越事件的能力,可以把逆境当做提高我们的能力的机会。
(四)做自己生命的舵手
一些人成长于充满虐待和暴力的家庭,有的人因为糟糕的遭遇而怪罪自己,也有的人觉得父母皆祸害,父母应该为自己的糟糕人生承担责任。
前者认为“都是我的错”,后者认为“全都是别人的错”,但不管怎样,因为那些超出掌控范围的事情而自责,或是拿他人当借口,都忘记了自己拥有的自主权,忘记了自己有能力选择不同于父母的生活,而让人生被阻碍在某个地方。
蒙田说,我们都比我们自以为的更富有,但我们都忘了我们身上的力量,所以我们总会去别处乞求。
我们都有能力治愈自己。
然而仅仅知道这些理论还不够,我们还要借助于心灵的练习。
(五)操练心灵的肌肉
肌肉会在适度的力量训练后进入撕裂-增长的阶段,心灵和思维也同样可以进行训练。
当代心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提出,我们拥有“双处理器”大脑,一个思维系统基本上是自动的、以习惯为基础的,另一个思维系统则能做出更加有意识的、理性的反思。人类实际上是严重的无意识、拙于思考的动物,理性的思维系统比自动的体系要慢一些,也要消耗更多能量,所以我们对它的使用要少得多。
但人们的情绪反应是可以再学习的,尽管这个过程很艰难。改变我们的思维和感受的自动习惯,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勇气,还需要时时保持谦卑,因为没有人愿意承认他们的观念是错的,所以大部分人虽然嘴上说着要改变,但内心深处还是固守着他们的观念。所以更多时候,我们并不是自己灵魂的舵手,而更像是无助的乘客。
所以苏格拉底说,“省察自己和他人”,是“最高等级的善”。
马克·奥勒留在《沉思录》中记录他的思想,通过日记进行自我省察,跟踪和挑战了自己的非理性想法,并详述了更明智的态度。
社会心理学家詹姆斯·潘尼贝克也研究了人们通过自我写作,记录下创伤经历从而获得了怎样的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看待困难,然后练习新的思维和态度,直到思维方式变成习惯。
《生活的哲学》
我们终其一生探索着世界和自我,遇到困境我们无助,遇到困惑我们迷茫。我们在每年年初立下flag,期待着自己的每一点行动都能换来更好的自己,期待着命运的权威可以提前告诉我们生活的答案。可是生活还是那么不完美,随着年龄增长,痛苦和困惑好像不减反增。也许你可以让自己先停下来,去看看古代大哲学家的智慧,也许会给迷茫找到一个出口。
《生活的哲学》把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十二位古希腊哲学家汇聚在一起,作者朱尔斯·埃文斯试图将哲学对人性的乐观主义传播给我们。
人类能够认知自己。
人类能够改变自己。
人类能够有意识地培养新的思维、感受和行动习惯。
如果我们把哲学当作生活方式来遵循,我们就能过上更加美满的生活。
希望新的一年,我们每个人都被智慧之光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