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巷——期待重生的郑州老街
清末民初郑州地图(唐子巷位于十字街东南)
2016年唐子巷的卫星地图
唐子巷,是郑州一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巷,位于老城区东大街以南、南大街以东区域。巷子大体东西走向,东起主事胡同,西至南大街,长约250米,宽6米。
据明朝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的石碑《创开义巷记》载:该街原名糖子巷,由于糖与唐同音,后来人们为易写好记便舍去了“米”字旁,简化为“唐子巷”,沿用至今。
屋顶青瓦
门楼
门簪(也称户对)
木门与抱鼓石
木雕窗户
年代较为久远的门牌
唐子巷街道不宽但很平坦,街两旁居民庭院错落有致。这里的建筑分为两类:一类是古朴风格的明清民居,青砖灰瓦、木雕门楼,让人恍如隔世;一类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平房,红砖红瓦红门,流露着老郑州的市井气息。
中国风的院落大门
六七十年代的典型红砖房小院
巷子里的大户名家
近代时,唐子巷居住的大户、老户有6家,巷南有王家、褚家、孟家,路北有沙家、周家和阴家。这几家都有大宅院,房屋多,人丁也兴旺。王家、沙家也曾急公好义在巷子西头挖出一口甜水井,供大家生活所用。甚至东西大街、南大街、市府前街、书院街的居民也来这里打水,也有人推着木轮车、挑着扁担来挑水卖水维持生计,供应周边的药行、客栈、饭店(比如官封酒楼、萃英阁饭庄、一分利饭店)。
七十年代,附近居民才吃上了自来水,巷子中部装了公用水龙头
也有一种说法,称这条街之所以叫唐子巷,就是因为路北沙家有一个做糖的作坊。沙家在大十字街东北角也开有一家点心店——永发源(家传几代人的老店)。
沙显达先生60年前的全家福
据16号院的回族老人沙显达介绍,沙家族谱记载,从太高祖沙金梁(1616~1697年)来郑州定居到现在已历300多年。从清朝初年起,沙家就居于唐子巷。沙家有严格的家训家教,后生们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长辈们言传身教中学会了做人做事,待人处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沙家成为这街上的大家望族,也先后出了许多名人。
沙春元,道光十一年(1831年)武举,蓝翎侍卫。历任山西吉州营都司,咸丰六年(1856年)调任天津镇标后营游击。咸丰八年(1858年)清廷与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他调任大沽口营副将,当年2月20日,英、法军舰进攻北炮台时,他不顾枪弹横飞,毅然挺身炮台之上,神色自若,亲燃巨炮,击沉敌舰两艘,敌人死伤数十人。后因敌人炮火猛烈,炮台被炸毁,他以身殉国。朝廷下令,让他入祀昭忠祠,并赐云骑尉职衔。
据巷子里老人讲,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爱人陈宪章曾在路南胡同里的陈家院居住过。
陈宪章与爱人常香玉的合影
著名书画家唐玉润青年时也曾在巷子里住过。唐玉润的父亲是一位商人,业余爱好书画,收藏了很多历代名人的墨迹及碑帖,如扬州八怪、山阴四任及晚清何绍基、张大千等画界大师巨匠们的佳。这些作品使他从小就受到了中国书画艺术的熏陶,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儿时习书练画之时,如痴如迷。
一次他趴在地上练字,有一个小伙伴问他:“你写这么大的字干啥?”他随口答说“长大了好给人家写匾呀”。伙伴听后乐了,“呵呵!你倒敢想,还想给人写匾呢”。后来他勤学苦练,果然成了书画家,经常有人请他题匾额招牌。
唐玉润与他的牡丹画作
生意兴隆药材行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东大街、南大街中药材业兴盛。从1931年起,郑县商务会主持在塔湾和南关兴起药材骡马大会以后,药材行、栈、药铺等遍布城区的东大街、南大街及周边的小巷、胡同里。唐子巷里有张永泉老板开设的天生源药材行,员工有14人;有万生昌药材行,老板许静波,有员工17人。
唐子巷附近的药材行
药材行是做啥生意的呢?药材行,俗称“行帮”。以代客买卖为其主要业务,是贩运药材的商人会聚落脚的地方。药材商从产地运来货物卸落行中,一般不收租金和其他杂费,等货物卖出成交时,只收取佣金5%,其中收买方1.5%,收卖方3.5%。此外收取在行内住宿客商的伙食费和给伙计的赏金即“小费”。
药材行的设立,关键在于要有一些熟悉药材业务,能为客商洽谈交易的伙友,其次是场地、房屋、称磅、伙房等。这街上有两家具有一定规模的药材行,那就会有一批又一批的药材商带着大批的药材前来,也就有一批又一批做药材批发零售的药贩或药商来此洽谈生意,人来人往,热闹兴隆,商业活力使古老的小街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以上部分文字引自《图文老郑州·老街道》,中州古籍出版社)
现当代的沉寂与衰败
1954年,是郑州现当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10月30日,河南省行政中心由开封迁至郑州,郑州成为河南省会,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教育、文化、医疗等各种政策资源的倾注,这座城市开启快速发展之路。
根据当时的城市发展规划,郑州要在老城北侧设立行政区,入住省级机关事业单位及其配套,要在老城西侧设立工业区,开建大型国有工厂企业。城市框架逐渐扩大,经济文化建设如火如荼。
50年代的郑州市区地图,明显的三块功能划分
但与此同时,老管城似乎被时代甩在了身后,没有高远的顶层设计与有力的财政支持,老城区的规划与建设停滞不前。郑州府衙变为区级行政中心,经济、商业氛围不可与其他区域同日而语。
诸多历史文化遗产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应有保护:文庙年久失修破败不堪(2004年才进行全面修复),城隍庙被中专学校挤占部分用地,商都城墙无人护理放任自流……东西大街、书院街、博爱街等老街区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唐子巷也不能幸免。
巷子里的部分居民为了生存与生活,拆掉老宅盖起三四层平房;一些小开发商也在此建起毫无建筑美感的住宅与商业楼房。
90年代,巷子里居民在盖房子的场景
一时间,包括唐子巷在内的老管城留给世人的印象就是,破败、拥挤、杂乱无章,牛羊肉……
小巷入口,淹没在老城区南大街沿街的商品房之中,被小吃摊、拾荒者、与来往的人群充斥着。
打牌的进城务工者,玩耍的小孩,墙上的涂鸦
夕阳西下,一位老人推着轮椅从巷子里穿过
夜幕下的小巷,归家的行人匆匆而过,只留下老槐树和路灯诉说着巷子里的家长里短。
巷子里的有能力的原住民大都选择逃离,迁往其他区域甚至外省市、外国,只留下安土重迁的老人,还有作为租客的低端进城务工者。
拾荒者的据点
本可以天生骄傲的历史古巷,为何变得如今这般破落不堪?作为土生土长唐子巷人,痛彻心扉。
覆灭与重生
2016年开始,地方主政者彷佛开始意识到了老城区潜在的历史文化价值,也出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时代需要,大兴土木的商都历史文化区建设拉开序幕。唐子巷被列入书院街片区的改造范围。
商都历史文化区规划范围
拆迁公告
大半年过去了,每隔几天我就会假装路过,看看家还在不在。随着巷子的拆迁工程接近尾声,眼看曾经的家被夷为平地,无限伤感。
散落在瓦砾中的布娃娃
大拆过后的空旷地块
被保护起来的古民居
还好一些有价值的明清古宅都被文物部门保护起来。按照规划,这一片将来都会按照当年的历史风貌复建,修旧如旧。也许,三五年后,大家就可以在郑州见到类似“南锣鼓巷”、“宽窄巷子”的历史文化街区。
唐子巷书院街片区的规划效果图
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我都希望唐子巷这个街名能够保留、传承。
这里是我永远的家,期待它的重生。
非营销原创,望尊重版权
转载请注明出处及微信号
也欢迎更多土生土长的老郑州加作者本人微信,增进认同,凝聚共识,发现历史,寻找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