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推荐 | 《北大史学》:信息沟通专号
ISBN:978-7-5228-1267-0
定价:89元
《北大史学》第24辑为“信息沟通”专号,执行主编为北大历史系教授赵冬梅、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家齐。本辑收录专题研究论文9篇、学术评论4篇、“前言往行”3篇。研究内容为中国历史上的政务沟通、文书形成流传问题,以及几篇书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对邓广铭、邵循正先生的追忆。本书为北大历史系主办,赵世瑜主编,至今出版23辑。自第21辑起转入我社,每辑以专号的形式出版。
导 语
赵冬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本辑《北大史学》的主题是“信息沟通”。
信息泛指人类社会传播的一切内容。萧何所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马端临之“所谓文者”“所谓献者”,与夫谣诼之所传、“风闻”之所言、文书政令之所载,皆信息。香农说:“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人们通过所获得的有限信息来理解、判断、调整“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又努力向外界传递出对“我”有利的信息。“我”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包括国家在内的大大小小的组织。在组织与组织之间、组织内部的不同部分和层级之间、活动于组织规范中的人与人之间,信息承载着权力与欲望,产生、流动、传播、演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影响组织的运转效率与个人的命运,信息的沟通法则受到权力结构、制度传统和思想文化的影响。
帝制中国以有层次的集权为追求目标,长官是地方和部门的信息控制中心,中央是朝廷和国家的信息控制中心,皇帝则是所有重大信息的汇聚终点和制造起点。皇帝、中央和长官试图掌控一切,但官僚、地方、下属和百姓在信息沟通中也非全然被动、一味听命。《管子》称“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在尊贤卑愚的等级制基础上承认沟通的双向性。扩大至帝制中国所在之朝贡体系,中国与周边国家、政权之间同样存在着绝非单向的信息沟通。
借用王汎森先生的比喻,信息是“万形而无形”的,是无处不在的。长期以来,它隐身于史学研究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史料中,在论述中,信息悄然“在场”,但人们对它视而不见,直到信息沟通视角的提出。2017~2022年,邓小南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科研基地项目“7~16世纪的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以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引领和集结了不同断代的诸多学者,从信息沟通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其成果结为论文集,收录到辑刊《国学研究》第45卷“中古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专号。本专号收录了邓小南教授为论文集所作的序言,以总结旧制、启发新作。在9篇专题论文中,有宋代3篇,元代1篇,明代2篇,晚清2篇,民国1篇。宋元明清以至抗日战争时期,札子文书以至英、美新闻报道,君臣之际以至国家之间,关系调整以至观念变迁,所论各殊,其揆一也。
《再论宋代上殿札子与奏事札子》与《明代前中期“补本覆奏”制度补考》两文,均围绕皇帝展开,一为“再论”,一为“补考”,皆为推进深入之作。在宋代,臣僚上殿面见皇帝之后,“上殿札子”由谁、怎样送达宰相和枢密院?“奏事札子”格式简便,易得御览,谁有资格使用?二事虽细,却关乎权力分配与决策效率,并随高层权力结构等因素的改变而有所调整。明代前中期的“补本覆奏”指的是相关部门、臣僚将之前并无文字的“圣旨事意”写成文本,覆奏皇帝,主要应用于皇帝未经臣僚上奏而主动指示之事、臣僚口奏而皇帝口谕决定之事和“内官传奉圣旨”三种情形,其初始目的主要是备案存档。宣德、正统时期,内官传旨扩大化,影响官僚体制的正常运作,“补本覆奏”作为祖制,也曾成为文臣约束宦官、扩大其决策影响力的工具。作者总结,总体而言,明清两代,“像唐宋时期那样在决策正式下达、执行之前进行确认乃至对决策再检讨意义上的覆奏,似不存在”。两文合观,再度印证了如下事实:即便是在相同的国家制度之下,臣僚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也绝非一成不变,而变化也绝不意味着进步,有时可能是后退。
《从政务运作看宋代官员对邸报信息的回应》的关注焦点是官员。文章将“邸报”从现代视角下中国新闻报纸鼻祖的定位回放到宋朝的历史情境中,从而恢复了它作为“一种官文书”的当时本质,并从政务运作的角度,以官员对邸报差除信息的接收与回应为线索,论述了邸报在中央与地方、朝廷与官员的信息沟通中的积极作用。如果说上文中的“宋朝”是均质的、无差别的,那么,《〈淳民以横敛上蛟峰先生书〉考释——兼论方逢辰与南宋严州地方社会》一文则聚焦于晚宋一时一地的“官民之际”。该文从“淳民上书”出发,讨论了收信人方逢辰与严州乡民和当地政府官员之间的互动关系,本地出身、享有状元及第光环的方逢辰获得乡民的信任和嘱托,成为向官府传递民间疾苦的中间介质。
《试论13世纪后期元朝与安南的外交文书》与《明与高丽咨文的行移、传递与礼仪秩序——以〈吏文〉所收〈祭祀山川立碑中书省咨〉为中心》两篇,将信息沟通的观察视角扩大至中原王朝与周边政权之间。前者以外交文书为线索,勾勒出元朝与安南之间围绕“君长亲朝”等问题所展开的外交斗争。这场外交斗争,以元成宗宣布“惟尔安南,亦从宽贷”告终。安南的胜利,固然可以说是元朝皇权嬗递的结果,外交文书的作用亦不可忽视。文书中的安南“既不失臣服之国的恭谨,又不退让屈从,能够引经据典、据理力争”,表现出汉文化修养的深厚力量。孰谓空文无补、书生无用?后者利用朝鲜王朝编纂的汉语公文教科书《吏文》中所收录的《祭祀山川立碑中书省咨》,分析明朝咨文结构,并结合其他史料复原了朝天宫道士徐师昊前往高丽代大明皇帝祭祀高丽国山川一事的完整过程。
晚清的两篇文章均聚焦于“电报”这一现代信息沟通方式在清朝的应用。1844年,世界上第一条实用的电报线路在美国建成。罗素说,由于电报的发明,“在大组织内由一个中心进行细密的控制,就比以往的情形变得更加可能得多”。然而,一贯追求中央控制的帝制中国对于电报的接受却是犹疑迟缓的。《合作与遏制:清政府与大北、大东电报公司关系探析》试图打破传统的利权模式观,讲述1870~1900年清政府与大北、大东两家外国电报公司三方之间相互合作、相互制衡的新故事。对于大北、大东公司来说,电报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明确的——投资敷设进而垄断电报线路的经营权以获取巨大的利润;而清朝统治精英对于电报及其相关利权的认知则在与列强打交道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快速提升。《信息沟通与属国管理:晚清在朝鲜半岛构筑中朝电报通信网研究》揭示,至19世纪80年代中期,清政府已经深刻领悟电报这一现代化通信手段对于“军国要政”的裨益,因此,在中朝电报通信网的建设问题上,“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行动果断”,手段灵活,将传统的中朝宗藩关系与近代条约体系相结合,笼络朝鲜,共同排斥日本,费时八年,完成了覆盖朝鲜全域、连通中国内地的电报通信网。只可惜,其成果最终毁于甲午战败。晚清电报网的发展史既是通信设施的建设史,也是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传播史、信息沟通史。
抗日战争加快了中国融入世界的速度,美、英政府和媒体通过书刊报道向各自国家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以服务于本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决策,这些新闻报道正确地预言了“中国必胜”、国民党政府垮台和中国共产党力量崛起,显示出美、英记者和驻华实地观察人员的敏锐与客观。《全面抗战时期美英涉华舆情的变奏》揭示了这一变奏的背后推手与产生原因。
在“学术评论”栏目中,《超越“王在法上”与“王在法下”:论马克垚的政治史书写》一文综述了马克垚先生的政治史研究。马克垚先生已年逾九十,仍然笔耕不辍,鸿制迭出,令我等后辈汗颜。刘志伟为申斌《财政集权的技术基础——赋役全书形成与明清财政治理》一书所作的序言,别出心裁,从“弟死缺饷兄理财”的悲剧故事出发,引出明清财政管理体制的变迁。他一方面展现了财政史研究者在史料细读中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另一方面从《周礼·天官·司会》“九赋”“九贡”“九职”“九功”出发,重新解释隐藏在传统中国财政体制之下,支配其运作的财政观念,从这一解释出发,通常所谓“横征暴敛”似乎不无观念基础。《杨向奎〈东望渤澥云海茫茫——纪念孙以悌先生〉讹误考订》是对杨向奎先生回忆文章的史实考订。1997年,87岁的杨向奎先生撰文回忆60多年前早逝的天才同学孙以悌,纵然是当事人忆当时事,隔着茫茫世事,信息的讹误亦在所难免,必核诸档案谱志,多方比对考索,方得其真。
就本质而言,历史研究是对过去信息的挖掘、整理与传递,生有涯而学无尽,薪尽火传,学者之所以能超越个体的存亡延续乃至光大其生命者,端赖学术信息的代际传递。2022年是邓广铭先生115周年诞辰、邵循正先生110周年诞辰,邓先生的藏书善本由其哲嗣邓小南教授姐妹捐赠给北大图书馆,本辑刊发了郝平校长在捐赠仪式上的发言和《作为“文学青年”的邓广铭:从〈牧野〉旬刊到〈陈龙川传〉》,以及王晓秋教授所作的《邵循正先生生平与学术贡献》,以为纪念。庶几“前言往行”可以垂范现在,启迪未来。
专题研究
从政务运作看宋代官员对邸报信息的回应 李如钧
《淳民以横敛上蛟峰先生书》考释
——兼论方逢辰与南宋严州地方社会 高柯立
再论宋代上殿札子与奏事札子 李帅
试论13世纪后期元朝与安南的外交文书 党宝海
明代前中期“补本覆奏”制度补考 申斌
明与高丽咨文的行移、传递与礼仪秩序
——以《吏文》所收《祭祀山川立碑中书省咨》为中心 朱玫
合作与遏制:清政府与大北、大东电报公司关系探析 薛轶群
信息沟通与属国管理:晚清在朝鲜半岛构筑中朝电报通信网研究 郭海燕
全面抗战时期美英涉华舆情的变奏 郭奇林
学术评论
“中古信息沟通与国家秩序”序言 邓小南
《财政集权的技术基础——赋役全书形成与明清财政治理》序 刘志伟
超越“王在法上”与“王在法下”:论马克垚的政治史书写 王栋
杨向奎《东望渤澥云海茫茫——纪念孙以悌先生》讹误考订 陈从阳
前言往行
在邓广铭先生藏书捐赠仪式暨纪念邓广铭先生115周年诞辰活动上的致辞 郝平
作为“文学青年”的邓广铭:从《牧野》旬刊到《陈龙川传》 聂文华
邵循正先生生平与学术贡献 王晓秋
Table and Contents & Abstracts
集刊全文数据库
集刊主页:www.jikan.com.cn/北大史学
(识别图中二维码获取数字阅读、投约稿信息↑↑)
整理:ym 审核:lxj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集刊全文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