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真实的跳跃表
作者:曹金龙
个人公众号:Python那些事
最近看 Redis 的实现原理,其中讲到 Redis 中的有序数据结构是通过跳跃表来进行实现的。第一次听说跳跃表的概念,感到比较新奇,所以查了不少资料。其中,网上有部分文章是按照如下方式描述跳跃表的:
这种描述便于理解,很容易让人理解到跳跃表是建立了类似索引的东西,从而提高效率的。但是,这样描述给人的感觉是,数据有多份存储,每份数据有两个指针,指向下层数据的指针和指向右面数据的指针。然而实际并不是这样的,实际的数据结构如下:
即:并非由多份数据,而是每份数据有多层指针。
那么,什么是跳跃表,跳跃表有什么特点呢?
Skip lists are data structures that use probabilistic balancing rather than strictly enforced balancing. As a result, the algorithms for insertion and deletion in skip lists are much simpler and significantly faster than equivalent algorithms for balanced trees.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跳跃表是为了解决平衡树插入或者删除操作过于复杂而进行设计的。的确,平衡树在插入或者删除时,需要维持平衡而进行过多的操作,学过数据结构的同学想到平衡树、红黑树等都不寒而栗吧。而跳跃表则没有这种问题,采用了随机的思想简化了维持平衡的过程,而保持查找的时间复杂度依旧是O(log N)。
跳跃表有如下特点:
(1) 每个跳跃表由很多层结构组成;
(2) 每一层都是一个有序链表,且第一个节点是头节点;
(3) 最底层的有序链表包含所有节点;
(4) 每个节点可能有多个指针,这与节点所包含的层数有关;
(5) 跳跃表的查找、插入、删除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log N)。
从上面的结构也可以看出,跳跃表的核心思想就是,每一个节点既包含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也可能包含很多个指向后续节点的指针,这样在查找、插入、删除某个节点的过程中,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节点,从而提高效率。
所以,每个节点的数据结构设计如下:
def __init__(self, level, key, value):
"""
跳表节点初始化
:param level: 节点的层数
:param key: 查询关键字
:param value: 存储的信息
"""
self.key = key
self.value = value
self.forward = [None] * level
跳跃表的设计如下:
def __init__(self):
"""
跳表初始化 层数为0 初始化头部节点()
"""
self.level = 0
self.header = Node(MAX_LEVEL, None, None)
self.size = 0
那么,如何进行查找呢?
假设查找5,那么在查找的过程中,需要从最高层开始查找(毕竟,越高层越表示索引嘛,很可能一下子就找到数据了),如果元素小于5,则一直向右查找。若遇到大于5的,则降低一层,在下一层继续查找。查找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找的代码如下:
"""
跳表搜索操作
:param key: 查找的关键字
:return: 节点的 key & value & 节点所在的层数(最高的层数)
"""
i = self.level - 1
q = self.header
while i >= 0:
while q.forward[i] and q.forward[i].key <= key:
if q.forward[i].key == key:
return q.forward[i].key, q.forward[i].value, i
q = q.forward[i]
i -= 1
return None, None, None
插入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呢?
插入的过程包括如下4个步骤:
1、首先,需要找到每一层要插入节点的位置,并保存(用于后续调整指针);
2、确定该节点包含的层数,初始化要插入的节点;
3、相关的指针的调整;
4、若跳跃表层数增加,需要调整Header节点。
如下图,若要插入key 为4.5的节点,先要找到需要插入的位置,如图中黄线所示,然后随机生成一个层数(范围是1层到当前跳跃表层数+1,随机数生成器可以自行设计),初始化该节点,然后进行调整指针。
假设随机生成的层数为3,那么插入后为:
是不是比平衡树简单多了?当然,如果随机生成的层数为 当前跳跃表层数+1,那么跳跃表层数增加一层,header节点需要增加一层。
Python实现如下:
"""
跳表插入操作
:param key: 节点索引值
:param value: 节点内容
:return: Boolean 用于判断插入成功或失败
"""
# 更新的最大层数为 MAX_LEVEL 层
update = [None] * MAX_LEVEL
i = self.level - 1
q = None
# 遍历所有的层数
while i >= 0:
q = self.header
while q.forward[i] and q.forward[i].key < key:
q = q.forward[i]
update[i] = q
i -= 1
if q and q.key == key:
return False
k = randomLevel()
# 如果随机数大于当前层数,采取加1层策略
if k > self.level:
i = self.level
update[i] = self.header
self.level += 1
k = self.level
q = Node(k, key, value)
i = 0
while i < k:
q.forward[i] = update[i].forward[i]
update[i].forward[i] = q
i += 1
self.size += 1
return True
删除操作呢?跟插入操作类似,但是更为简单,只需要如下3个步骤:
1、首先,需要找到每一层要删除节点的位置,并保存(用于后续调整指针);
2、相关的指针的调整;
3、若层数减少,需要调整跳跃表层数和Header节点。
如果删除6这个节点,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调整指针即可:
删除后的结果为:
Python代码实现为:
"""
跳表删除操作
:param key: 查找的关键字
:return: Boolean 用于判断删除成功或失败
"""
update = [None] * MAX_LEVEL
i = self.level - 1
q = None
# 跟插入一样 找到要删除的位置
while i >= 0:
q = self.header
while q.forward[i] and q.forward[i].key < key:
q = q.forward[i]
update[i] = q
i -= 1
if q and q.key == key:
i = 0
while i < self.level:
if update[i].forward[i] == q:
update[i].forward[i] = q.forward[i]
i += 1
del q
# 删除可能导致层数发生变化
i = self.level - 1
while i >= 0:
if self.header.forward[i] is None:
self.level -= 1
i -= 1
self.size -= 1
return True
else:
# 没有此节点,返回 False
return False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删除元素后导致层数发生变化,那么需要对header节点进行调整的,即降低一层。
跳跃表的原理及实现你是否深入理解了?
关注公众号,“Python爱好者社区”,回复“爬虫”即可获取崔老师爬虫免费学习视频。
为大家提供与Python相关的最新技术和资讯。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