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大学多学科团队合作在治疗上肢痉挛性偏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脑院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2022-04-16

脑卒中、脑外伤或脑瘫引起的大脑半球损伤,会导致患者的对侧上肢痉挛性偏瘫,给社会和家庭均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后果。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首创了左右颈7神经根互换手术,促进了中枢损伤后瘫痪上肢的功能恢复(论文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在此基础上,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前沿中心研究员张嘉漪课题组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教授徐文东课题组、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课题组开展进一步合作,开发了一种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多点光遗传刺激器件,用于选择性刺激颈7神经束,精确诱发不同束组支配上肢肌肉的活动,对加快颈7互换手术后瘫痪上肢功能更快更精准的康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6月26日,相关研究成果于以《精确刺激神经束的形状记忆多点发光器件》(“AShape-Memory and Spiral Light-Emitting Device for Precise Multisite Stimulationof Nerve Bundles”)为题,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Nat. Comm., 2019,DOI: 10.1038/s41467-019-10418-3) 。

该研究融合了临床医学、神经生物学以及材料学,针对临床治疗难题进行创新研究。团队开发的刺激器件由多个miniLED组成,器件植入颈7神经后,通过不同的空间分布选择性刺激神经束的不同位点,引起肩关节、腕关节、肘关节和指关节中不同的动作。团队进一步将多点刺激器件植入到颈7神经切断缝合的小鼠上,通过多点刺激诱导不同的上肢动作。研究为促进左右颈7神经根互换手术后的精准康复提供了新的策略,并有望应用在神经外科和神经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张嘉漪、徐文东和彭慧胜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郑浩、张智涛、蒋苏和颜彪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市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张江实验室的支持。


多点光遗传刺激器件精确刺激颈7神经, 促进颈7神经根互换手术后病人上肢功能的精准康复。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原文

  更多精彩请大家关注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