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点坤论】“马照跑,舞照跳” 央媒香港回归报道秒变新传考研答题模板!

2017-07-04 一心只为你的 新传真经


「香港回归20周年」,习大大也亲临香港参加相关庆祝会议,这注定是一件影响力巨大的政治性国家事件。那么,面对如此隆重的事件,国家媒体又是怎么报道呢?在如今媒介融合的时代下,它们又是怎么创新性地发挥自己特长去报道「香港回归20周年」。来,搬好小凳子,经经又要开始带你们遨游考研热点啦!


新华社:Freestyle“洗脑”式报道

最近《中国有嘻哈》火了,吴亦凡洗脑式的台词“你有freestyle么?”也瞬间吸引很多人开始注意了RAP这一传播形式。新华社依旧走接地气形式,借freestyle热点,以RAP形式唱响《一国两制》,来报道香港回归这20周年的变与不变。

 

RAP《一国两制》GIF


同时,新华社在新媒体方面继续发力。推出「数说香港」系列短片。这套七集的短片,从就业、人口、贸易、旅游、婚姻、住房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香港回归20年来的变化,以数据作支撑,用事实来说话!

 

「数说香港」系列短片GIF


此外,28日新华社推出口述历史《我的香港我的二十年》创意微视频,以“人”为线索,以“融”为主题,记录、发掘时代背景下人物的鲜活故事。主要是通过对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等人的采访,以符合手机浏览的竖屏形式,展现香港在过去20年保持繁荣、活力。

《我的香港我的二十年》创意微视频海报宣传


央视:融媒高科增视觉冲击

重设进场动画,AR报道增强视觉冲击


在演播室中,央视尝试了重设置进场动画,利用增强现实(AR)技术虚实结合,以背景短片为依托融入紫荆花开遍四处的虚拟元素,实现新闻短片与直播场景的交叠过渡。


同时使用“实时画面”作为节目进场渲染,突出“此时此刻”的现场感和节目时效性,用言简意赅的叙述性语言介绍事件相关的重要地点和即将发生的重要事件。



深化技术变革创新,优化节目视觉呈现元素。使用裸眼3D、虚拟追踪等技术,配合增强现实技术,在主持人介绍新闻背景的同时,实现了实景实物从屏幕飞跃而出的效果呈现,增强了新闻节目的趣味性和贴近性。


优化机位设置,解锁报道新姿势


央视此次尝试新镜头、新角度,利用主背景墙曲面设计的特点,开创“滚屏”站播新设计,主播一边动态解读要点事件,大屏投影及时滚动刷新,增强动态元素视觉呈现。


巧用360°全景式演播环境,分别利用吊挂“视窗”屏连线前方记者;利用低点、高点机位进行串场交替;利用主播台与背景大屏的区域间隔实现多角度姿态播报。


 深化台网联动、互动理念。


首次引入“直播弹幕”,由主持人即时呈现小屏用户的评论留言。结合大数据分析收视受众人群和互动在线实时人数,为前期选题策划、后期分析研判提供数据支持


直播弹幕


三微一端一台一网迭代发力,全媒传播效果显著

利用1+N组合报道方式,电视端邀请嘉宾解读习近平主席讲话及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的丰硕成果;新媒体端推出组合微视频与时政报道互相补给;社交媒体平台及时梳理重要资讯,碎片化摘取精华要点,辅以历史珍贵影像递推宣传。

 

融媒体矩阵平台相继推出《习近平与晚会演职人员合唱<歌唱祖国>》《习近平:实践充分证明“一国两制”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主播说下午茶:我最中意的香港》《家是香港,同舟之情》等系列微视频报道。



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36小时直播特别节目,利用315米高演播室,360°全景式展现香港“正此时”。解构为40个直播单元,邀请历史亲历者、发展见证者,分享喜悦、展现庆典。截止3日下午,直播收看人数突破630万,累计阅读量过亿。内外宣并举、大小屏共振、多平台发力,奏响宣传报道交响组曲。


新京报:匠心独造 深挖影坛人情味

新京报推出了“纪念香港回归20年”特刊《香港回归20年北上导演12人》,由新京报文娱团队出品,再次以创意和实力征服众人,其“很香港”的气质、独特的阅读逻辑和视觉设计为“寒潮”中的报纸再添精品。

 

这组15个版的大型策划报道,将目光聚焦香港导演北上内地,独家专访了包括吴宇森、陈嘉上、尔冬升等在内的12位不同世代、不同风格的电影创作者,共同探讨20年华语影坛的变化与生态,为纪念香港回归20周年留下一段最真切、也最诚挚的大中国影像图卷。


 《3分钟看完12位悲伤导演50部经典影片》GIF


除了报纸版面内容,这组报道在移动端也制作精良,在“新京报fun娱乐”推出的同款微信中,不仅链接了12位电影人的访谈,每人的语音寄语,同时配发了动新闻制作的视频《3分钟看完12位悲伤导演50部经典影片》。此外,新京报社摄影部公号“拍者”的《1997-2017,20位外国摄影师镜头下的香港》等在网上皆获得广泛阅读、转发。


中新社:发挥海外优势,深化对外宣传

6月28日,中新社联手海外华文媒体共同打造的移动平台“华舆”客户端,推出视频《全球港人“示爱”香港:你的风采浪漫依然》,展现16位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港人对家乡的回忆、思念及寄语,突出香港人的本土视角、国家发展的全局视角、全球化,被众多海外华文媒体广泛转发,并引起大量热议。



回归20年以来的图像记忆是倒计时阶段推文的一大亮点。29日,中新社摄影部推出《守望·中新图片(香港回归20周年特刊)》,相关报道料成为发烧话题,29日已掀起第一波热评高潮,在网上获得广泛阅读、转发。


大公报:凸显本地特色

香港媒体大公报的报道则凸显出本地特色。在其网站上,大公网推出了同行20年专题,从本地的角度展现香港回顾20年来的发展变化。同时,今天的大公报推出了超过十三个版的关于回归20周年的相关报道。


名词解释

大公报中国近代有广泛影响的民营报纸。1902年6月17日在天津创刊。英华(字敛之)主办。日报。初创时用竹纸印刷,书版式直排,外加板框。该报对内主张变法维新、保皇立宪,对外先是亲法,后是亲日。文字以通俗的文言为主,个别新闻用京津地区的方言编写。主张改良社会,兴办公益事业,反对缠足。


1916年9月,报纸售予王郅隆,政治上趋近北洋政府安福系和日本,销数大落,到1920年每天只印几十份。1925年6月,天津盐业银行总经理吴鼎昌出资5万元,邀胡政之、张季鸾组成新记股份公司接办该报。同年9与1日恢复出版,发表《本社同人之志趣》,标榜“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方针。1966年9月10日停刊,香港版迄今继续出版


参考资料:

《报道观察 | 香港回归20周年,媒体在拼什么?》

“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特别报道,央视融媒高科技亮眼


 • end • 

编辑 | KZ先森

图 | 网络

近期热文链接(点图片即可阅读)


新传真经

 成功,传播与生活
Der Sieg, Die Kommunikation, Das leb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