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鹿关恋会被骂?新传考研答题打开姿势如下||柠七研论

2017-10-11 不吃瓜的 新传真经

谢谢你复习时间这么宝贵还打开这篇推文,打开了就一定要让你有所收获!

柠七研论

从粉丝文化谈起



9月大型人设崩塌过去后,迎来10月集体分手季,鹿晗的四千万粉丝集体失恋,毫无疑问当天的两微是属于他们的。



图:来自清博舆情

注:微博传播指数BCI(Micro-blog Communication Index)通过微博的活跃度和传播度来反映账 号的传播能力和传播效果。


关于这个事件,新传考研不一定会考,但是其中蕴含的知识点却不能不去关注,透过现象看到理论,是每个新传人的必备素养。

前天1717让大家试着写写能够想到可以分析的方向,很多同学都留言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大家想想能不能有逻辑地把它们串起来呢?

粉丝文化


现今的偶像已经不是过去的明星那么简单了,过去明星成名之后才受到众人仰望,吸引粉丝,但是现在的偶像,是靠着粉丝的追捧一步步走红的,web2.0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中心-边缘”的传播模式,粉丝对于偶像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鹿关恋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和粉丝文化的发展分不开。

 

粉丝文化

粉丝文化是“指一个个体或者群体由于对自己内心虚拟的对象或者是现实存在的一个对象的崇拜和追捧的心理造成的文化消费并由此生发的为了自己喜爱的对象过度消费和付出无偿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传媒以及社会文化现象的总和”。

 

亨利·詹金斯是早期粉丝与文化消费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探讨新媒体消费模式下粉丝文化的变化趋势时,创新性地采用“参与性文化”这一核心概念,如今普通公众源于新技术的授权,可以“参与媒介内容的存档、评论、挪用、转换和再传播”,消费者因此提出了自我要求,即要求“拥有参与媒介叙事的创造和发行的权利”。



受众参与式文本的兴起



时至今日,随着新一代互联网覆盖范围的不断拓展,参与式文化已成为一股正在崛起的全球性文化潮流。可以说,参与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媒体的全力推动,而这一助推力主要来自技术与社会两个维度的综合作用。

 

技术上

告别了以门户网站为主体的第一代互联网时代,如今的互联网新媒体更强调信息的去中心化以及受众的参与性,无论是风靡一时的微博、SNS,还是广受好评的各类 UGC(User-GeneratedContent“用户所创造的内容”)网站都高举“用户参与”的大旗,它们以积极的姿态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构建起一套全新的参与式文化体系。

 

文化角度来看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在《传播研究的文化取向》中曾提出理解传播的两种视野 :传播的传递观和仪式观。仪式观把传播看作是双向的文化共享过程,传播主体的传受二元论因此被消解,每一个主体都是传播的平等参与者,传播行为成了人们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建构的“仪式”。由此可见,新媒体传播的一个重大影响正在于受众参与度的提升,受众不但能够参与,也乐于主动参与这场媒介“仪式”。正是通过这一点,它既改变了个体,也改变了社会,并让受众参与式文化得以发展起来。


粉丝文化的自我构建

大众媒体传播时代的粉丝受众是被动的,他们能追随大众传媒营造推捧的偶像,不太容易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2005年“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引发的粉丝文化浪潮正式将粉丝文化的媒体实践纳入社会文化研究领域。

 

2009年微博出现后,粉丝们开始真正参与粉丝文化的建构。随着微博传播平台的发展,粉丝们迅速在微博中构建起了自己的“粉丝王国”,粉丝积极参与“造星”工程,通过各种先进的媒体技术手段对偶像及其作品进行阐释和包装,对偶像的行为和形象充分地宣传。

 

另外,在微博粉丝文化的传播中,粉丝们在微博上以一种符号呈现,不再以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地位划分群体,而是以微博用户名这个符号表现出的网络社交技能、对偶像和粉丝群的贡献度等方面划分群组。如“鹿晗吧”中按照发言活跃度和贡献分成不同等级“小小鹿”、“萌小鹿”等。


3900万少女失恋?

——粉丝中了伪社会关系的毒


伪社会关系

“伪社会互动关系”,这一概念于1956年由霍顿和沃尔提出,主要用于描述分裂碎片化的现代社会中媒介与受众间的互动关系。传统媒体时代,粉丝想要获取客体的信息,只能通过第三方渠道。

而微博摒弃了中间渠道,粉丝只需简单按下“关注”按钮,就似乎能够营造出一种和明星近在咫尺直接互动交流的错觉。粉丝容易在这种错觉中认为自己与明星间多了一层社会关系,是熟悉的双方的彼此关注。

 

明星们时常更新自己的自拍照、小视频,在节假日期间问候自己的粉丝们,在应援会结束后对自己的粉丝致谢。作为明星,偶像,必须熟知在微博中与粉丝沟通的技巧与规则,巧妙地与自己的粉丝建构起一种亲疏得当的特定关系。


这种互动中似乎去除地域、身份与地位间的隔离,在粉丝的心目中营造出一种与自己的偶像比肩而坐、自由畅谈的幻象,建构出一种真实与虚拟交织的梦幻状态。

 

鹿晗和薛之谦之所以会引起如此多粉丝的愤怒主要原因是两人在微博影响力巨大,鹿晗拿过三次微博相关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薛之谦则因为在微博上发段子而二度走红,吸引很多人路转粉。两人的粉丝都对各自的偶像抱有深深的幻想,薛之谦人设崩塌之后,有个之前力挺他的粉丝伤心地把微博背景换成“用心追星的迟早会有报应”,鹿晗宣布恋情之后,有粉丝就发微博称“只要饭的深,不怕不结婚”。


迷群


“迷”在英语中的对应词是“fans”,中文里一般翻译为“粉丝”,通常指迷于某个偶像或某种文化的大众。

 

约翰 • 菲斯克的《理解大众文化》中对“迷”即我们所称的“粉丝”有着其独特的理解。在他看来,“大众文化迷是过度的读者:这些狂热爱好者的文本是极度流行的。作为一个‘迷’,就意味着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

而迷群大多是以一种未受过高等教育、非理性的狂热形态出现,为众多学者所研究,它被看作是后现代消费社会大众文化的集体狂欢,旨在打破主流意识形态所加诸其上的束缚和压抑。迷群崇拜偶像,关心偶像的一举一动,认同偶像的一切,同时也消费偶像的社会和经济影响力。众多的 54 34827 54 19042 0 0 4680 0 0:00:07 0:00:04 0:00:03 4679会现象和个体案例让许多社会大众认为,迷群是一群失去理智的偏执疯狂的偶像追随者,甚至遭到社会歧视。

 


如果说当年杨丽华疯狂追星的例子被认为是个例的话,今天粉丝为自家爱豆做的远比她听起来“疯狂”。鹿晗公布恋爱之后,有粉丝一直发朋友圈骂他,还有的跑去骂关晓彤,一度导致微博服务器崩溃,刷不出来评论。

 


还有更过激的粉丝做出伤害自己的举动,网友评论“追星追的不要命了啊?”



“介绍”体刷屏——狂欢化

“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开头的话相信同学们都在朋友圈或者微信看到过,为什么突然流行呢?我们可以用“狂欢化理论”来分析。

 

巴赫金是前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其狂欢化理论多次被学术界研究与探讨。随着大众文化的日趋勃兴,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被学术界拿来阐释大众现象,比如在贺岁电影中用各种“戏仿”和“颠覆”来制造出欢乐,而网络的全民参与性更是与巴赫金所认为狂欢节中“人们不是观看狂欢节,而是生活在其中”的特点相似。

 

在草根文化不断解构精英文化的今天,狂欢化己经成为现代网络的表现方式,是现代人的一种价值观念,是新兴一代的话语体系甚至是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在网络的现代人,几乎每天都以网络为广场在狂欢,现实的平凡生活和网络的狂欢生活,互相补充,并行不悖。可以说,网络流行语的衍生与传播过程就是网络流行语解构精英和权威的狂欢化过程。

 

圈层传递扩散


鹿晗的微博发出后,在微博内被围观转发,此时粉丝扩散仍然在同一圈层内,大V和企业大号的转发,信息在不同层级之间流动和扩散,原有的符号意义在转发中重构,赋予了新的不同的意思,但是基本句式依然保持,造成全网狂欢的局面。

此次事件中,微博先发起围观,但是微信的讨论量并不输给微博。

图:来自清博舆情


从弱连接的微博到强连接的微信,信息因为保持同一句式减少了编码的困难,而解码主体的不同又给原有信息注入新的意思,在两个社交媒体之间得到病毒式传播。


是不是感觉信息量太大?八卦移步微博,分析可以看各种公众号深扒,但是要面对考场的宝宝们,希望真经团整理这些是对你们最有用的。


 • end • 

编辑 | 柠七

图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