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Manifesto】所有新传考研er团结起来,2017十佳论文开启学术的2018!

2017-12-31 走上学术道路的 新传真经

2017的最后一天

盘点:

2017年我读到最好的10篇论文

Dec

31



  • 新闻传播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 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你可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 正在准备踏入考研准备阶段的你,新传还是一个新朋友,你可能还在一遍一遍努力记忆这些新朋友新理论的名字;


  • 考研刚结束的你,基础理论知识早已烂熟于心,新闻传播学正在渐渐祛魅,你开始思索自己欣赏哪些学派;


  • 正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你,可能已经开始琢磨要怎么做一个独立的研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来解答自己对社会议题的困惑。


  • 在2017的最后一天,我想让这三个不同的你相遇,不管你站在哪个阶段,你似乎都有一个共同兴趣点:对新闻传播学的热爱。


  • 今天,我想与你分享2017年我读到的十篇最好的新闻传播学论文,之所以说是最好,并不在于其理论之高深,又获方法之复杂。对我来说,这些论文让我越发体会到新闻传播学中所蕴含的乐趣,这才是我推荐他们的最重要原因。


  • 我希望你也能从这些文章中获得最纯粹的乐趣。


  • 对于考研新鲜人,这些文章可能会有些生涩难懂,但何不以此为一个起点,这是你推开当下新闻传播学研究大门的金钥匙。


  • 对于刚刚经历过初试的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想想一年前的自己,你现在的思考与阅读,是否更加深入与独到?明年的复试,你对理论的理解可能也由此加深。


  • 所以,去读吧!


  • 2017的最后一天,我们祝福所有关于新闻传播学的好奇心。


  • 对了,后台回复“超神”,你就能立刻获得这些论文的电子版咯。

学科发展的探讨

传播学何去何从?

        无论是追溯到原初的四大奠基人都不是传播学科班出身,还是如今新媒体对传播学研究对象的巨大变革,以及计算机科学对传播学的渗入,传播学从学科成立至今,一直受到较大的质疑和拷问。

那么传播学到底何去何从?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怎么做传播学的研究?这篇文章或许能给你答案:

        这篇文章从二战说起,通过对传播学“科学基础”的历史回溯来解释当代学科的走向以及当代的变革对于原有思维方式的冲击。此外,对于某些司空见惯的概念、现象和说法(例如“内容分析”和“话语分析”的辨析,“传播”这一用语)进行追问、潜入和思考,批判了当今研究中的不良现象——常以“跨学科” 的名义,把许多领域都牵扯进来,而不管实际需要、整体结构、逻辑走向是怎样的。强调了“跨学科”研究的严肃性,不应该仅仅流于表面,过于随意

新闻业何去何从?

        跟传播学学科受到的冲击相同,新闻业也面临着“何去何从”的拷问。新闻专业主义这一职业意识形态在中国是否仍具有现实的相关性?

        作者运用了“元传播”“公共生活”“交往行动”“民主商议”以及“元话语”等理论来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和公共生活规范,以及现实中这些规范对于职业新闻从业者的期许。在梳理了针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多种态度、观点之后,仍然坚持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和倡导,这是学界的担当,更是对业界的鞭策和期许。


学科研究地图的绘制

        这篇文章研究了四大主要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与《现代传播》2001—2016年共9554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你不仅可以看到传播学频次最高的研究话题,还能够了解到高产的作者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你选导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喔~)。此外,这篇文章还研究了每年被引量最高的30篇文献(其中包括书籍和期刊),简直是最靠谱的推荐书单好嘛!总之,这篇文章对复试以及未来学术研究方向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补充说明:

文章中说了四大国内期刊,这里小编补充一下十大国际新闻传播学期刊(排名不分先后):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New Media & Society

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Communication Theory

Health Communication

Journalism Studies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重要学科理论的发展

        这篇文章在《七号房的论文》中已经详细介绍了,但“议程设置”是首个由传播学者自己运用本学科视野的观察和方法提出的传播学理论,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演进,形成了议程设置理论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于这篇论文的详细分析可以参考:一篇论文搞定18新传考研航母理论:议程设置【七号房的论文】


新社会现象下学科研究的反思

再议新媒体

        这是一篇潘忠党教授的访谈录,开篇就从历史角度指出了我们对于“新媒体”的认知谬误,提供了三种经验理论取向来界定“新媒体”之新(媒介理论取向,人与技术之间的界面取向,行动场所的界面取向;即审视技术本身,人与技术,技术与社会这三个层面)。并反思了“新媒体”这个概念背后隐藏的对传统媒体的错误认知、新媒体研究虚化传播坐实媒体的特质以及“新媒体”话语建构中的权力问题。这篇文章或许能刷新你对“新媒体”的认知。

再议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是当代业界和学界广泛讨论的热点问题,也是避不开的传播学现象。那么到底该怎么认识媒介融合呢?

        这篇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媒介融合”的讨论,不仅基于“业态”来分析媒介融合,而且对媒介融合中社会关系的结构性转变和网络社会(社会形态的“媒介融合”)特征的梳理。


两个重要的议题和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质化研究和数据新闻

        我们不能一味地倡导数据新闻的创新,而忽视数据新闻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通过对《南风窗》杂志、《南方都市报》以及财新传媒集团三家较早采纳数据新闻的新闻组织进行田野调查,以及对从事数据新闻报道的核心成员的访谈,发现了目前中国新闻组织对数据新闻创新采取了一种既开放又保守的貌似矛盾的策略。

        通过这篇文章,你不仅可以了解数据新闻在业界的应用现状,创新采纳的曲折试错过程,同时,你还可以学习一个好的质化研究是如何进行的。

量化研究和政治参与

        与上一篇文章不同,这篇文章将教会你如何进行一个量化研究:

        这篇文章探讨的是媒介使用、政治心理对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的影响机制,同时它也将告诉你: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把概念转化为可量化的变量?如何通过文献综述提出假设?如何设计和评估问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何增加中介变量?

        同时,这也提醒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播学教程》中的传播学理论,还应该吸纳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我想《人类传播理论》这本书能够有所帮助。


广告与公关

新《广告法》

        这篇文章从新《广告法》引发的网络狂欢和段子说起,非常详细地分析了新《广告法》,引文非常有趣,提醒我们学术论文也并非总是一板一眼、枯燥乏味;分析非常细致和深入,对条文细节进行了解读,不愿意自己读广告法的,看这篇论文可以说是一种捷径了;从法学角度分析了新的广告法对消费者的保护;探讨了公共对话外的广告、学术言论和专业言论的价值和逻辑。


公共关系

        通过这篇文章,你不仅能够了解大数据时代下公共关系的发展现状,还能够了解如何使用扎根理论进行传播学研究。

        后台回复“超神”就可以获得论文大礼包喔~


参考文献:


[1]殷晓蓉.传播学何去何从?——基于时代变革的追问与思考[J].新闻记者, 2015(02):78-87.

[2] 潘忠党,陆晔.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J].国际新闻界,2017(39):91-124

[3]李彪,赵睿.新世纪以来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生命周期及学术权力地图(2001-2016)——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07):6-29.

[4]史安斌,王沛楠.议程设置理论与研究50年:溯源·演进·前景[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10):13-28+127.

[5]潘忠党,刘于思.以何为“新”? “新媒体”话语中的权力陷阱与研究者的理论自省——潘忠党教授访谈录[J].新闻与传播评论,2017(01):2-19.

[6]黄旦,李暄.从业态转向社会形态:媒介融合再理解[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01):13-20.

[7]李艳红.在开放与保守策略间游移:“不确定性”逻辑下的新闻创新——对三家新闻组织采纳数据新闻的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9):40-60+126-127.

[8]王菁.媒介使用如何影响我国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一个以政治心理为中介变量的实证测度[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7):50-74+127-128.

[9]左亦鲁.公共对话外的言论与表达 从新《广告法》切入[J].中外法学,2016,28(04):971-993.

[10]陈先红,张凌.大数据时代中国公共关系领域的战略转向——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7,39(06):20-41.

END

编辑 | 珊珊

图 | 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