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钢的成功是一只“报春鸟”——长城新媒体记者专访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

河北国资 2022-08-06


8月21日,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接受了长城新媒体记者的专访,他详细讲述了河钢集团常驻塞尔维亚管理团队带领钢厂5000余名员工埋头苦干,将钢厂扭亏为盈,将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塞钢”)打造成为中国一张“金色名片”的故事。


▲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李满长。记者王海泉摄


对于这一奇迹,有人怀疑“河钢是不是因为拿了政府补贴才扭亏为盈”,李满长自豪地回应说:“在你们想象里办不到的,我们能办到;你们认为能做的,我们能做得更好!这就是中国•河钢,这就是我们中国人!”


▲2010年的塞钢。河钢宣传部供图


“三大困难”压力大

塞钢的前身斯梅代雷沃钢铁厂成立于1913年,是当地知名的百年老厂,曾被称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是从2012年开始,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以及管理不善等因素,该厂曾一度陷入困境,濒临倒闭。 2003年,钢厂被卖给了一家美国公司,可是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后企业开始连年亏损,2012年,钢厂又被交还给了塞尔维亚政府。


2016年4月,河钢集团与塞尔维亚政府签约,以4600万欧元收购斯梅代雷沃钢铁厂,保留其5000名员工,成立了塞钢。从此,河钢集团钢铁产能在全球布局迈出了关键一步。

在采访中,李满长向长城新媒体记者细数了当时面临的三大困境。


1


河钢接手前,斯梅戴雷沃钢厂基本处于半停产状态,5000多名员工也徘徊在半失业的边缘。为维持这5000多名员工家庭的生计,保证地区社会稳定,塞尔维亚政府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资金来补贴工厂。这是河钢遭遇的首个困境。

现在,塞钢的员工提起那一段亏损的日子,还记忆犹新。


技术员多布雷克•米罗瓦诺维奇告诉长城新媒体记者,那时为了维持钢厂的生存,职工的工资被降了两次。“我们知道(降薪)是无可避免的,但是那时的日子真是很苦很苦。”


“我们钢厂状态最差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第二天会不会有工作。就在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中国企业来了。”大学时主修经济、如今在钢厂负责安全和消防工作的弗拉迪米尔·伊利奇回忆说。


2


第二个困难是,河钢管理团队初来乍到,虽然前期进行了很多调研和准备,但真正接手钢厂时,还是存在人生地不熟、对当地的政策法规缺乏足够了解、对当地民俗文化了解不深等诸多问题。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就是和钢厂原有管理团队、工程师、工人如何进行磨合、对接的难题。

3


第三个挑战来自当地工会组织的压力。在欧洲,工会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组织。钢厂因为庞大的职工基数,成立有四五个工会,每个工会都有自己的会员并代表他们的利益。工会以保障工人权利和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向新来的管理团队提出各种诉求。


“三个本地化”路子活

办法总比困难多。


李满长介绍,接手钢厂的2016年12月,钢厂就实现盈利,扭转了连续7年亏损的局面。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就给塞尔维亚政府上缴了约4000万美元的税款。


这一奇迹是如何实现的呢?原来,河钢明确“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原则。塞钢有员工5000多人,中方员工常驻人员不过9人,日常生产经营主要依靠当地员工。在此基础上,河钢输入先进管理和技术,配置全球优势资源,让钢厂走上了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


能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常驻塞尔维亚的中方9人管理团队功不可没。他们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依托整个团队力量,充分调动当地员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沿用了被收购之前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将中方的先进管理经验嵌入其中,并实行奖惩制度,提高工资并发放奖金。


李满长把到塞尔维亚“开疆辟土”的河钢团队称为“战斗小组”。


“大家分工协作,忘我投入,竭尽全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钢厂逐渐起死回生。”提起这支“战斗小组”,李满长啧啧称赞,“这个团队非常有作战能力,而且非常快地就与当地职工打成一片,跟他们交心。这非常重要,以诚相待使他们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让员工们做到以厂为家,从工作团队到每个工人都拧成一股绳。”


▲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车间。记者王海泉摄


塞钢自治工会主席叫西尼萨,驻塞维尔亚的中国员工曾自发给他过了个中国生日,他深受感动,“河钢打造幸福型、责任型企业的理念和做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李满长告诉长城新媒体记者,武契奇总统对河钢的管理工作赞不绝口,其中有两件事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1破例发奖金


原斯梅戴雷沃钢厂自建厂后从未给工人发放过奖金。但在今年,由于第一季度每个月都保持了创纪录的产量,河钢决定普发奖金,从管理层到每个岗位上的工人都领到了一定数量的奖金。中方在接手时曾承诺要改善他们的生活,而这一次是建厂90年来历史上首次发奖金,就是在用实际行动兑现诺言。


2抚恤金的发放


去年一名工人不幸去世,钢厂不仅给其家庭发放了额外抚恤金,管理层还出了另外一笔钱进行补贴,并让他的孩子接班岗位,充分体现了中方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



“一鸟报春”万企随

如今,塞钢已经成为中国的“金色名片”,塞尔维亚的总统、政府及人民给予塞钢很高的关注和评价。


河钢的成功经营提升了中国人的形象,现在各国大使见到李满长时也都会主动提及河钢。他们会觉得不可思议,会问双方政府真的没有对钢厂进行任何补贴吗?李满长告诉他们“真的没有”。

当他们对中方通过自身的技术管理让钢厂正常运转、扭亏为盈依旧将信将疑时,李满长每次都会自豪地告诉他们:“在你们想象里办不到的,我们能办到。你们认为能做的,我们能做得更好!”


据李满长介绍,每当武契奇总统会见中国代表团时就会提起,河钢是中塞合作的典范,欢迎更多像河钢这样的企业来塞投资兴业,同塞方开展各领域合作。


斯梅戴雷沃市长也曾多次同李满长谈起钢厂。她由衷地感慨,正是由于钢厂经营有方,这座城市才得到了拯救。在斯梅戴雷沃市及周边地区的绝大部分家庭里,家庭中一个或多个成员就职于钢厂。钢厂的良好发展,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提高了本地的税收,拉动了城市的发展,说它挽救了这座城市和这片地区一点都不为过,这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河钢以行践诺,树立了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更提升了中国人的形象。正如李满长所期望,河钢的成功是一只“报春鸟”,会呼唤更多企业到塞尔维亚来。


共同理想,拉紧了中塞两国的合作纽带;务实行动,书写了互利共赢的发展故事;文化交流,谱写了一带一路的华丽篇章。


一个个像河钢一样的企业,会将两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让中塞友谊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来源:长城网

本期编辑:杨阳


其他人都在看


1到7月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营收突破4100亿元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河北机场集团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班开班

国内外行业大咖同临现场!2018年河钢东大国际学术年会开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