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沟通)你不知道的航班延误背后:那些被误解的信息

2014-07-31 航旅圈原创 航旅圈

(本文为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航旅圈”微信公众号:airwefly,猛击关注)


小圈第一期推送的一篇“航班延误背后的信息管理孤岛”(回复“003”即可查看),引起很多业内人士的共鸣。

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看后就感慨,对于航班延误,简单的埋怨军方、空管、局方、业者、旅客等都无济于事,大家都不容易。

本文梳理了圈友比较关注的几个问题,并给出解释。吐槽很容易,沟通很困难,理解万岁,大家多互动。


*国外怎么没有那么多“流量控制”,随便拿一个理由来忽悠我们吧?


我国以军方主导的空域管制体制,从上世纪50年代确立沿袭至今。在这一体制下,民航航路航线的空域使用远低于美国,美国民航空域约占80%,军航占剩下的二成,中国恰好相反。民航班机和运输机只有在向空军申请后,才能获得部分固定航道。


民航飞机面对军航空域,即便是知道空军该时段不训练,也绝不敢“越雷池一步”。


尽管民航局近年来实行了多次“高度层扩容”,缩小飞行高度层的垂直间隔,但与每年10%以上的航班量增幅相比,空域资源依然捉襟见肘。这与地面交通拥堵是一个道理,路本来就只有这么宽,而且一条八车道的公路却只开通两个车道,但数量激增的机动车都要上路行驶,就必然会产生拥堵。


为缓解各方压力,从2012年8月1日起,经过军民航有关单位反复研究出台的临时航线使用“主动释放”机制正式试行。临时航线将从以往民航协调申请使用为主,转变为由军航“主动释放”提供使用,民航空管和航空公司能前一天获知次日临时航线的可用信息,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第二天如果有临时情况,临时航线还是不一定能使用。


*始发地和目的地天气晴朗为什么还不能起飞?我们受骗了


一般旅客所能感觉的仅仅是本场上空的天气,但本场的天气晴好不代表整个航路的气象适宜飞行,比如从广州飞到北京的途中,要经过长沙、武汉、郑州等多个区域;另外即使是本场上空,有些气象情况也是我们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比如侧风、风切变等等,若不谨慎对待,很可能有机毁人亡的风险。


同时,如果一架飞机从一天清晨的第一班就遭遇“流控”或者雷雨,整个一天都可能遭遇连锁反应。这是由于,航空公司的一架飞机一天要执行6至8个甚至是10个内地航班,航班计划排得满满的,如果前一个航班出现任何疏漏,就可能像滚雪球似的,越到后面的航班延误时间越长,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比如现在如果北京雷雨一小时,造成的航班延误可能会是四到六个小时,因为不仅有你的飞机等着出港,还有别的飞机在雷雨时进不了港。而如果正好遇到机组超时(民航出于安全规定,机组飞到一定时间必须下机休息),飞机到定检时间,还需要调配其他机组或者飞机执飞。


*遇到航班延误,航空公司客服电话打不通,我只能问柜台和登机口人员


除了现场询问和电话客服等方式,目前很多航空公司的官网也可以查询航班动态,或者短信航空公司的客服热线,或者关注航空公司的微信账号。


比如通过手机短信查询当日MU5121航班,发送5121至95530,即可获得航班预计起飞时间,到达时间,值机柜台,登机口等信息。而如果提前注册相关联系方式,还可以提前收到目的地天气,通知亲友,选座,到达后停靠航站楼等信息。


不过,在航班大面积延误时,还有赖航空公司决策速度和相关系统的更新速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