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丨民航“控总量”没控住?控了谁?谁受益?
1,《转载须知》
2,撩小圈,要入群,加微信hanglvquan。
本文主要梳理以下几个问题,详情欢迎更多文末垂询:
为何国内民航业能够过上"黄金八年"?
为什么“史上最严”航班总量调控“没控住”?
“控总量、调结构”到底控了谁?谁受益?
1.民航“黄金八年”
首先是一个好消息,航空业目前的日子算很好了。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2010年以来,民航业利润远远超过历史水平,进入盈利周期。这得益于以下几个因素:
①全球经济景气周期
②汇率油价整体利好
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消费拉动)
④资源饱和运力供给受限
但受宏观经济趋势和民航市场结构变化影响,2018年呈现“高开低走”,座公里收入在11月出现了大幅滑坡。为什么?未来趋势如何?欢迎文末联系方式进一步沟通~
2.“运力双控”功不可没
为什么国内民航业能够过上黄金八年?一方面是这些年油价和汇率,如果一个利空,大体上另一个就是利好,基本没有出现“油汇双杀”。
更重要的是,民航局始终如一、坚持不懈的调控运力。民航局控运力,主要有“机时双控、四大手段”:
机队规划指标(本文略)
飞机批文(本文略)
疲劳系数
年飞行小时
3.疲劳系数
这里我们先解释一个名词——疲劳系数
航空公司年飞行小时数除以可用机组数,算出每套机组月均飞行时间,再除以64,所得结果就是疲劳系数。
根据相关规定,大部分航司的疲劳系数若大于1,就不能引进飞机。
目前,国内各公司疲劳系数基本分布在0.95-1之间。
4.年飞行小时
民航局也制定了严格的飞行员飞行小时限制:
· 每月不得超过100小时、
· 每季度不得超过270小时、
· 每年不得超过900小时(R5将飞行员年飞行小时上限由1000小时下调至900小时)
也就是说,有多少机长,就只有多少飞行小时,如果飞行员不够,想靠加班来增加运力,是不可能的。121R5实施后,预计行业飞机日利用率将进一步下滑。
1.“史上最严”总量调控
2017年9月,民航局发布《关于把控运行总量调整航班结构 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若干政策措施》。
严把机场时刻容量:主协调机场,如近1年中有9个月放行正常率低于70%,即调减机场容量标准(可能影响浦东、首都、虹桥、南京)
调减出港航班比例:每小时出港航班时刻将调减至机场小时容量的80%(单跑道机场)、75%(双跑道机场)
控制时刻总量增长:
主辅协调机场,<3%
胡焕庸线以东机场,<5%
胡焕庸线以西机场,<8%
非协调机场,<30%
但从数据来看,政策落地的四个航季以来,行业时刻总量增速仅由8.2%小幅下降至7.5%,基本上是“没控住”。
但是,你注意到“控总量”背后的秘密了吗?
2.控总量不重要,关键在调结构
在我们做供求关系的时候,一般是看总量,但我们更愿意看结构,结构对业绩的影响其实比想像的要大。
机场越大、控制越严;效益越好、控制越严:
北上广三大机场时刻增幅下降 3.0 个百分点
2000万级机场下降 1.1 个百分点
1000万级机场下降 4.0 个百分点
500万级机场上升 2.6 个百分点
支线机场上升 4.1 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先来看结论,详细分析欢迎文末垂询,或关注我们后续的线上沙龙~
下面划重点啦(敲黑板!!):
民航处于“黄金八年”盈利周期
供需关系看座公里收入,2018大幅波动,11月滑坡有原因
运力调控一直有:规划指标、批文、疲劳指数、飞行实力
控总量、调结构,关键在调结构
行业收益的三个马太效应(两级分化)
协调机场收益上升、非协调机场收益下滑
存量运力收益上升、增量运力收益下滑
大型航司收益上升、中小航司收益下滑
对上述相关话题感兴趣,可联系航旅圈(电话13331833552),资深民航业内专家可通过电话咨询或线上线下方式给予相关市场/政策的深入解读,想探讨更多话题(比如大兴机场转场策略及行业影响)也请文末留言,同时关注我们后续的线上沙龙,也可在文末对沙龙主题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