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8年1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地藏菩萨本愿经玄义30

2016-10-20 净空老法师 莲友社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q03297x5wu0&width=500&height=375&auto=0
地藏經玄義-第30集

請掀開經本,《地藏經》綸貫第十七面倒數第二行:

 

  【天台依諸大乘經,立四種三昧,修十乘觀法。直就陰心,顯三千法,即從行觀義。】

 

  四種三昧給諸位介紹過。這個地方提到『十乘觀法』,也得要將這個名詞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我們將《教乘法數》裡面這一段,影印出來分給同學們。這是天台的止觀,也是天台家修行方法的綱領,它分十條。這十條,對於修行人都有很大的幫助,即使念佛人也不例外。十條裡面可以分為三段,針對上中下三等根機。

 

  第一、『觀不思議境』。我們在《華嚴經》看到,這一部《地藏經》五重玄義裡面,青蓮法師都給它加上「不思議」,說明這一部經跟《華嚴經》、《法華經》沒有兩樣。在這一段「總示觀法」,實在講決定不能缺少,如果缺少這一段,前面五重玄義加的「不思議」,一定會引起別人懷疑。這個經自古以來都列在方等部裡,方等部是大乘入門,怎麼能夠與《華嚴經》、《法華經》相提並論?在觀法裡面,就是修行總綱領、總原則,既然跟《法華經》、《華嚴經》沒有兩樣,當然這是屬於不思議境界,對於前面說的五重玄義,我們才能夠相信,才不至於疑惑。止觀裡面,第一條是對上根利智;換句話說,中下根性的人做不到。底下有個簡單的解釋:

 

  『一念具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此境即空即假即中。』

 

  「觀」,就是現代人講的看法、想法,對於整個宇宙人生的看法,在哲學裡面稱為人生觀、宇宙觀。你的看法是不是正確,是不是事實真相?如果你所看的確實是事實真相,你觀念是正確的,是佛家講的「正知正見」。如果你的看法、想法,跟事實真相是相違背,在佛法叫「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你看錯了,你想錯了。事實是什麼?事實是一念自性。這個地方的一念,諸位要曉得,一念就是自性,一念就是真心,一念就是真如,二念就迷了,二念就變成阿賴耶識。諸位要曉得,一念是真心,二念就是妄心,佛菩薩跟凡夫的差別就在此地,諸佛菩薩永遠保持一念,凡夫一念才起來,立刻就墮到二念,所謂的是三心二意,落在三心二意裡頭。三心是什麼?阿賴耶、末那、意識,這叫三心。二意就是指末那、意識,末那是意根,第六是意識。落得太快了!

 

  一切眾生六根接觸六塵的時候都是一念,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所以佛成佛的時候,為什麼說大地眾生同成佛道,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以人來做比喻,六根接觸六塵,第一念不是真心嗎?第一念跟諸佛如來的正知正見沒有絲毫差別,可惜的就是第一念才起來,立刻就變成第二念,錯就錯在這裡,這個速度太快了,幾乎跟第一念同時起來,就落到第二念。第二念是什麼?分別、執著、妄想。第一念裡頭沒有妄想分別執著,能夠保持一念,這個人就是佛,就是法身大士。保不住,立刻墮落在二念裡面,墮落在三心二意裡面,這個人就是凡夫,凡聖的差別在此地。一念就住一真法界,三心二意就住十法界,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要懂得。

 

  「一念具足三千性相」,三千性相怎麼講法?這是《法華經》上講十法界、講十如是,這個在此地不必多說。十法界每一界都具足十如是,而且每一個法界裡面又有十法界,每一個法界有十如是,所以叫「百界千如」。再從時間上說,過去、現在、未來,講千如,過去一千,現在一千,未來一千。「三千性相,百界千如」,這兩句話代表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萬事萬物,把這些道理、現相、作用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一樣也沒有漏掉,這是性相。虛空法界一切眾生,也是這兩句的意思,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大家好懂。

 

  這個境界,「即空、即假、即中」。從體上講是空的,《金剛經》給我們說得好,「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大家知道三心不可得。這是說能現的不可得,所現的是現相,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虛妄就是假的。《金剛經》末後偈頌裡面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那就是假的,相是假的,性是空的,你要認識清楚。曉得性是空的,性不可得,曉得相是假的,相不可得,你的心就定下來,妄想分別執著再不會生起了。為什麼會有妄想分別執著?不了解事實真相,以為我真能得到,以為這些相真正是為我所得,這是絕大錯誤的看法想法,你能得到什麼?

 

  中觀是什麼?中觀是講作用,雖然相是假的,但是並不是沒有相,有相就有作用。真正明白人、真正覺悟的人,他用中。這個中,就是佛家講的中道,中道才是第一義。儒家也懂得,佛法沒傳到中國來,中國古聖先賢也知道用中。什麼是中?給諸位說,平等是中,稍稍有一點偏差,有輕重之分就不是中,像天平一樣,稍有一點偏就不中了。「非空非有,即空即有」,就是中道,一絲毫偏差都沒有。諸位能體會得到嗎?真誠是中道,清淨平等覺是中道,諸位想想看,古人所謂是「不誠無物」,不誠就有偏差,不清淨一定有偏差,不平等一定有偏差,偏差就不是中道。怎樣用中?我們能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就是用中。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給諸位說就是一念,一念是用中。所以這十個字五句是一樁事情,你要把這五個分開,你就不是用中,你就不是一念。

 

  這個地方講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念,盡虛空遍法界是用中。為什麼你要用中?道理就是體是空的,相是假的。今天眾生,包括我們自己,為什麼會胡思亂想,為什麼會有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堅固?妄想執著不能捨棄,還要這樣堅固下去,在佛法裡無論修什麼樣的大功德,實際上都是六道的有漏福報。什麼叫功德?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所修的一切福都變成功德。只要有妄想分別執著,功德就沒有分,這是跟大家講真話。一般人都是修福,哪裡有功?什麼時候分別執著少了,心地清淨了,那叫功德。如果還是雜念紛飛,妄想不斷,你想想你的功在哪裡?

 

  我們講一個最淺顯的例子,持戒有功,禪定是德,修定有功,開慧是德。你持戒不能得定,你修定不能開慧,都不是功德。不是功德就變成福德,持戒得人天福報,修定得色界、無色界的果報,都變成福德邊事,不是功德。功德能了生死、能出三界,福德不行。六祖在《壇經》說:「此事福不能救」,此事是指什麼?生死大事,修福不能救。何況我們今天修的是什麼?我們今天連福都沒有修,簡直就是天天造罪業,妄想分別執著這麼嚴重,所以連福德都沒有。我們要認識清楚,要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從早到晚幹的是什麼?我們將來的前途果報在哪裡?自己冷靜去思惟就清楚、明白,還需要人告訴你,還需要向人請教嗎?

 

  真正覺悟的人就老實了,什麼叫老實?於世出世間一切法,處事待人接物不再分別執著,不再想,也不再說,他的心定了,這是功德。心定的人就能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在恆順、隨喜裡面成就自己的清淨心,成就自己不污染。恆順眾生,這裡頭沒有分別執著,這叫恆順。沒有分別執著是在內心裡講,事上還是有分別執著,要知道這個時候,分別即是無分別,執著即是無執著,因為分別執著是順眾生,不是自己,自己確實沒有分別執著。這就是永嘉講的「分別亦非意」,他沒有落在意識,他分別執著是一念。我們分別執著是二念、三念,是從三心二意裡面起分別執著,這個麻煩。人家是一念裡面的分別執著,那是隨順眾生,這個人是佛,這個人是菩薩。

 

  這些道理,在這些大乘經裡面,我們最近共同學習的《華嚴經》、《無量壽經》跟《地藏菩薩本願經》,都講得很多。《華嚴經》往後,這些道理、事實真相還要重複無數遍,要說得深、說得廣。佛菩薩無非是希望我們能夠回頭,能夠覺悟,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契入這個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清涼大師說的無障礙的境界,就是不思議的境界,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由此可知,所有一切障礙從哪裡生出來?從妄想分別執著裡生的,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就事事無礙。無礙就是大自在,大家《心經》都念得很熟,《般若心經》第一句是「觀自在菩薩」,他為什麼得大自在?就是他能「觀不思議境」,他能永遠保持一念,所以他得大自在,大自在是如來果地上的受用。方東美先生所說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就是得大自在,這是圓教的佛果。上根人一聞徹悟,他就入這個境界;換句話說,他對於宇宙人生的看法,立刻就轉過來。這一轉,跟諸佛如來、跟法身大士無二無別,這叫圓頓大法。

 

  我們能不能轉得過來?完全在自己。我們自己曉得,我們不是上根人,我們是中下根人。但是上根根性是可以培養的,培養的方法,就是一乘了義的大經不斷的薰修。薰是理論上的薰習,糾正我們錯誤的觀念;修是行持上的相應,以佛陀在經典上講的一些方法與境界努力去做,希望把它做到,不能做到百分之一百,做到百分之一、百分之二也好。總而言之,一定要發心去做,天天去做,年年去做,鍥而不捨,這樣不知不覺境界就轉了,就提升自己。不從觀念上做轉變,從行持上做轉變,那就難了,那就所謂是「可望而不可及」。這個關鍵,就是在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能不能克服?凡夫長劫輪迴,修行不能證果,第一個原因就是不能克服自己,沒有克己的功夫,所以失敗了。

 

  我們真正想做克己的功夫,從哪裡下手?諸位自己好好去想想。從不打妄想做起,從不說話做起,決定有效果;多說一句話不如少說一句話,少說一句話不如不說話。佛家修行為什麼講求止語?你看念佛堂「止語」,禪堂「止語」,這是諸位常見的。講堂雖然不掛止語牌子,也是以盡量不說話為妙。說話是發問,有疑一定要問,世尊當年講經說法,大半都是解答學生的疑問,解答聽眾的疑問。除了發問,沒有廢話,除了研究討論,也沒有多話,這個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這叫道心。我們凡夫難,難是對這個有意見,對那個也有意見,意見特別多,就是不知道事實真相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曉得事實真相,意見就一大堆,意見永遠不能斷。

 

  諸佛如來在一起,千年、萬年、無量劫,沒有一句話好說。諸佛跟諸佛見面,禪宗裡頭有個形容詞,「口掛牆壁」,沒事了。凡夫跟凡夫的意見,千年萬世都扯不清,原因是不了解事實真相。什麼是用中,你要搞清楚,如果你要把中跟兩邊對立起來,從兩面多了一個中,那個中還是邊。「空有」是兩邊,「中道」跟「空有」兩邊對立又變成一邊,還不是中。中是一念,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是中,唯有上根人才會用中。如果說跟空有兩邊對立的中,我們都會用。我們用了還出毛病,為什麼?誤會了,那不是中,還是邊。

 

  我們再看第二條。二、三、四、五、六,這五條是中根人所修的,對我們來講方便,我們有下手之處,前面這一條確實我們沒有下手之處。這十句是修行的總綱領,也就是建立正確人生觀、宇宙觀的綱目。

 

  第二、『真正發菩提心』。天台大師在發菩提心上加個「真正」,這是什麼意思?知道我們發菩提心是假的不是真的,只嘴皮上發的菩提心,其實與菩提心完全不相干。這一條要緊,《無量壽經》教給我們,念佛求生西方淨土,「三輩往生」這一品裡面告訴我們,上品、中品、下品第一個條件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就是說,從上上品到下下品的第一個條件,不發菩提心,你有一向專念,還是不能往生。我們才知道發菩提心是多麼重要,我們每天念佛,對發菩提心疏忽了。什麼叫菩提心?這個地方講四弘誓願,沒錯,四弘誓願就是菩提心。什麼是真正發菩提心?這裡給我們講的是「無作」。為什麼無作才是真正的菩提心?無作是從一念真心裡面發的,沒有作意。作意是什麼?刻意去求,那就錯了。無作是自自然然的,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從三心二意裡面發心,那都是有作,不是無作;從一念自性裡面發出來的,那是無作。

 

  『依上妙境,發無作四弘誓願,愍己愍他,上求下化。』這種人為什麼他不是上根,是中根?他的分別執著沒斷,也依上面所說的妙境,就是說大乘法、一乘圓頓大法他聽了很多,時常受大法的薰習,可是妄想分別執著習氣難斷,他懂得,他不是不懂。菩提心是什麼?悲憫一切眾生,虛空法界這一切迷失自性的眾生,都在搞六道輪迴,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六道裡的眾生可憐,所以憐憫自己,憐憫一切眾生,要度自己,也要幫助一切眾生,這才上求下化。我們求佛道,修學佛道,為什麼?為自己永脫輪迴,高超十法界,為的是這個。還得要幫助輪迴當中這一切眾生,也要跟自己一樣出離、高超,真有這個心。

 

  輪迴從哪裡來的?你要知道,輪迴從妄想分別執著裡頭變現出來的,是這麼來的。這是前面講的「三千性相,百界千如」,這個複雜的現象,你要曉得根源是什麼?具足妄想分別執著,這三樣東西都具足,六道輪迴就出現了。這三條就是佛法所說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執著是見思煩惱,分別是塵沙煩惱,妄想是無明煩惱,是從這裡變現出來的。你只要離開一切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執著,輪迴就沒有了;再能夠於一切法不分別,十法界沒有了;妄想斷掉,你就超越四十一個階級,《華嚴經》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你超越了,你就證得圓滿的佛果。你要懂得這個道理,然後自己這才真的恍然大悟,要不肯捨棄執著,就決定脫不了輪迴。為什麼你會有分別執著?不知道所有一切境界相,能得的心、所得的法都是即空即假即中,不曉得事實真相。《金剛經》告訴我們,能得的是假的,所得的也是假的,能得之心、所得之法統統不可得。凡夫不了解事實真相,不可得當中還要想得到,還要堅固執著,還要永恆的保持,哪有這回事情?純屬妄想。真正參透,真正明白了,再不打妄想,再也不分別,再也不執著,你才會懂得用中,中是成就功德。這個理很深,事非常廣,事繁多,廣大而沒有邊際。

 

  真的菩提心生起了,菩提心是覺悟的心,就真正覺悟了,在「眾生無邊誓願度」裡頭決定沒有分別執著,現在講的不分族類、不分宗教,一切眾生要平等得度。佛教給我們,要以清淨心、平等心對一切眾生,宗教裡面講的上帝亦復如是。上帝愛世人,也是平等心,也是清淨心,也沒有分別族群,也沒有分別不同種類。中國人常說神,神的定義是:「公平正直謂之神」,大公無私這是神。在佛法裡面講的天神,都具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這才能生天。修行十善業道,他的心是慈悲喜捨,他的行是上品十善,這是生天的條件。佛經上也說,天神對人有獎懲,世間人作善,神有賞賜,世間人作惡,神有懲罰。諸位要曉得,賞罰都是從愛心裡面生的,就像一個慈母對待兒女,兒女做好事,誇獎他幾句,兒女做壞事也要懲罰他,賞賜他是愛他,罰他也是愛他。為什麼別的小孩做壞事就不管?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不能把意思錯解了,要深入去思惟,冷靜去觀察,神愛世人,決定沒有分別執著。賞罰,接你到天堂,或者把你送到地獄,都是一番愛心。地獄讓你受折磨,讓你悔過,讓你自新,不是說墮到地獄永不翻身,沒這個道理;地獄受罪的時間再長,也能夠受完。實在講,佛法裡講得很清楚,墮地獄的時劫長短,是在你能不能改過自新回頭。你早一天覺悟,懺悔回頭了,就出來了;還不知道後悔,還不知道覺悟,在地獄再多受幾次罪,幾時覺悟過來,幾時就離開。這是慈悲,這是大愛,這才通情達理,我們才知道天神真正值得我們尊敬。佛教導學生,大年初一第一天供天,道理就在此地,他值得我們尊敬。

 

  度眾生的願要發,為什麼?這是我們修行證果的動力,它在推動。學佛的人,對世間名利、世間五欲六塵的享受都捨棄了,什麼力量在推動他?就是願力。世間人為什麼拚命去工作?有利可圖,有名位可得,他才拚命去幹。如果說你去工作,沒有利可得,沒有名可得,你還會去幹嗎?不幹了,人就懈怠懶惰了。佛菩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統統都捨掉,為什麼還在拚命去幹?世間人看到說,這是傻瓜,這麼傻!佛菩薩都是傻瓜。殊不知他推動的動力是願力,就是「眾生無邊誓願度」,這個眾生包括自己。之後才落實到三樁大事:第一樁是斷煩惱,第二樁是求學問,第三樁是轉凡成聖,這是佛法三個目標。「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轉惡為善,「法門無量誓願學」就是轉迷成悟,「佛道無上誓願成」就是轉凡成聖。要達到這三個目標,除了願力這個大動力之外,還有什麼力量能夠推動?

 

  你今天不能斷煩惱,抵不過煩惱習氣,你不肯學法門,懈怠懶散,都是沒有第一願。真正發這個第一願,你還敢不去做嗎?我們自己早一天成就,眾生就早一天離苦,早一天享福;我們自己遲一天成就,就是讓一切眾生多受一天罪。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可以懈怠、可以懶散、可以不幹,為一切眾生,你看芸芸眾生這麼苦,他們離苦得樂靠誰?靠發菩提心的這個人。這個人是他們真正的依靠,這個人是他們真正的救主,發菩提心就是發心要作救世主。救度一切世間的災難,我們說得很多,唯有教學,其他的方法都沒有辦法達到。佛菩薩專心從事於教學的工作,做一個義務的社會教育家,生生世世無量劫中從事社會教育工作,只盡義務不享受權利。這一句話含義很深,一切諸佛菩薩都「作斯示現」,為什麼?如果一享受權利,就很容易墮落。

 

  佛在滅度之前,教誡後人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釋迦牟尼佛一生做到了,以戒為師,以苦為師,他不是只是口頭說說教我們,他自己一生沒有過失,這就是持戒。一生過著最低水平的生活,以苦為師,從來沒有想到把自己物質生活提高一層,希望大地一切眾生生活過得幸福美滿,自己過得去就行了,眾生才肯聽他的調教,才從內心裡面佩服他、尊敬他、讚歎他,不能不向他學習。如果釋迦牟尼佛過著豪華奢侈的生活,身上都掛滿了珠寶,珠光寶氣,誰還會跟他學?我們看到現在畫的佛像、塑像的佛搞得滿身瓔珞,珠光寶氣,那是我們對他尊敬,實際上他不是這樣。世尊一生是個苦行僧,那一種生活我們過不了,三衣一缽,天天去乞食,在這裡面修清淨平等覺,人家供養什麼吃什麼,決定沒有分別。

 

  《安世高傳記》裡面,[+]亭湖龍王是安世高前世的同學。那個同學在世的時候是出家人,「明經好施」。明經是教理通達,所以他有智慧;好施是喜歡布施,他修福,所以他作龍王。那個龍王很靈驗,真是有人去拜他。

 

  有求必應,他那個靈驗是智慧;福報很大,周圍一千里的人沒有不去拜的,這是好施。為什麼會墮到龍王?就是托缽的時候,也不是天天如此,偶爾一次、兩次,人家供養的飯不好吃,心裡有一念難過,「我是這麼好的修行人,今天托這個東西」,就這一念不自在,落到神道。他是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會表現在形色上,心裡有一點不高興,形色上沒有,就落在畜生道。那個龍王是大的蛇身。你們想想看,我們跟他比一比,他落在神道,我們落在哪一道?我們不高興就發脾氣了,人家不高興不露聲色,就落在這一道,所以自己好好想想,我們的前途如何?

 

  佛菩薩、祖師大德給我們做好榜樣,我們到底要怎麼學法?天天講學佛,甚至於出家了,天人師了,哪個人見到你不喊你一聲法師?師是師範,「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喊你「師」,你就要想到這兩句話。你不能做眾生的表率,不能做社會大眾的模範,喊你這一句話,你心裡是什麼滋味?有沒有警覺,有沒有懺悔,有沒有認真修學?人家天天喊我們法師,喊得我們心驚肉跳,唯恐名實不符,名實不符就要墮落。我們比不上[+]亭湖的龍王,我們的德學不如他,他做湖的龍王,我們將來墮落到哪裡去?念佛還想往生,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李炳老常講,一萬個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三人而已,我們就是那二、三人,你真有把握嗎?要真修,要真幹!夏蓮居老居士,在《淨語》裡面一再的呼籲,要我們「真幹」!

 

  所以斷煩惱為誰?為一切苦難眾生,為自己無量劫來在輪迴裡受這個屈辱,發一個狠心斷煩惱,不再搞六道輪迴。斷煩惱成就自己的德行,學法門成就自己的學問,有德行、有學問、有智慧才能度眾生,才能度自己。我們今天幹斷煩惱、學法門這個事情都來不及,時間都不夠用,還有什麼時間去打妄想、去說閒話、去搞是非?那就是真正不想出離生死,真正不想脫離六道,還是希望搞六道輪迴,還是希望墮三惡道,不是這個意思嗎?這事情不是表明在眼前嗎?你往哪裡去,看你的心行,不在你的口說。口說得再好,說得天花亂墜,無濟於事,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我們怎能不警覺?

 

  為什麼一定要轉凡成聖,要作佛?如果不作佛,不能夠度盡眾生。這個盡是講什麼?各種不同的族類。也就是說你是等覺菩薩,你可以度十地以下的眾生,等覺你度不了。你是十地菩薩,你就不能度十地菩薩,你只能度三賢菩薩。你要想普度,一切眾生都度,上包括等覺,下至阿鼻地獄眾生,你一定要成佛道。為什麼要努力修學圓成佛道?就是為了普度一切眾生,實現你「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大願,這個願才真正落實,不成佛就不能落實。為這個事情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上求下化是同時,這是菩薩;不但大乘同時,小乘聖者也根利的也是同時,但根鈍的,他是先成就自己再幫助別人。大乘菩薩決定是同時的,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第一句說「依上妙境」,就是講這樁事情。

 

  第三條講『善巧安心止觀』。「巧』是說方法,方法很巧妙;「善」是如理,這個方法很巧妙,又不違背事實真相,這叫善。「善巧」對什麼說的?這個心安在止觀上。這個意思,底下簡單解釋:

 

  『體前妙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體」是體會,前面這個道理真的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是前面「真正發菩提心」的道理,真懂了,真明白了。「恆常寂然,名為定。寂而常照,名為慧。」菩提心真正發了,他修什麼?修定慧。他這個修學,一切時、一切處,永遠不中斷。定就是止,慧就是觀,他那個心安在止觀上,就是不離定慧。什麼叫定?「恆常寂然」。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當中,這個境界有兩種: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佛家講用境、緣這兩個字,境代表物質環境,緣代表人事環境;一切境緣當中,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這是真功夫,真修行。這是修行很好的原則,很好的一個綱領,與世尊教學的總原則相應。

 

  世尊這一代教學,總綱領、總原則就是名號。釋迦牟尼,牟尼就是寂靜,心常常是寂靜的。為什麼會寂靜?就是面對一切人事物,都不起心、不動念,都不分別、不執著。別人跟我講也不分別、不執著,但是他講的我也聽得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那是慧,我並不是木頭人,我樣樣清楚、樣樣明白,這是慧。樣樣清楚、樣樣明白,又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定功。「定慧等學」,既不偏於定,也不偏於慧,定慧是均等,這叫禪。這個時候,就是真正的幸福,真正的享受,這叫三昧,三昧就是諸佛菩薩正常的享受。我們凡夫受的是什麼?凡夫有「苦、樂、憂、喜、捨」五種受,這五種受是不正常的。為什麼說不正常?自性裡頭沒有,一念心性裡頭沒有這個東西,所以它是假的,是虛妄的,可是我們凡夫就生活在這個裡面,你說多苦!

 

  現在在這個社會,說老實話,只有苦沒有樂,只有憂沒有喜,你說悽慘不悽慘?你要以為你還有點樂,那是什麼?那是吸毒、打嗎啡,刺激一下,以為自己樂,殊不知道苦就在後頭。現在以為樂、以為喜是什麼?造作一切惡業,幹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殊不知這種事情幹了之後,就跟吸毒、打嗎啡一樣,後果就是阿鼻地獄。你幹殺、盜、淫以為是樂,哪裡曉得一轉眼就到地獄去,比吸毒、打嗎啡的果報,不曉得要嚴重多少倍。世間人迷惑顛倒,不但沒有能力辨別是非、善惡、邪正,連切身的利害都不能辨別,人愚痴到這種程度,所以他敢造惡業,當果報現前,後悔來不及了。真正修行人,「善巧安立止觀」非常重要,我們如果懂得這個方法,念佛哪有不得一心的道理?我們今天在念佛堂裡,不但一心得不到,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是什麼?跟這個恰恰相反,沒有發菩提心,心安在哪裡?安在「苦樂憂喜捨」裡頭,這怎麼行!功夫怎麼能得力!如果真發菩提心,真正把心安在定慧裡面,念佛功夫很容易成就。

 

  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佛教入门篇|认识佛教【全】

净土入门篇|净土资粮【全】

佛说阿弥陀经【全】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全】

普贤菩萨行愿品 【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全】

往生论讲记【全】

太上感应篇 【全】

学佛问答汇编一

佛典寓言汇编一

蔡礼旭-细讲弟子规【全】

陈大惠-弟子规看天下【全】

陈大惠-教孩子的学问【全】

陈大惠-孩子要有好老师【全】

经典文章汇编一

0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 汇集

002 佛说阿弥陀经 汇集

00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汇集

004 普贤菩萨行愿品 汇集

005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汇集

006 往生论 汇集

007 地藏菩萨本愿经 汇集

008 十善业道经 汇集
009 太上感应篇 汇集

101 认识佛教 汇集

102 净土资粮 汇集
103 学佛问答 汇集
104 佛典寓言 汇集

105近代往生录 汇集

201 细讲弟子规 汇集
202 东魁禅语 汇集

203 弟子规看天下 汇集

204 孩子要有好老师 汇集

205 教孩子的学问 汇集

901 经典文章 汇集

902 小和尚眼中的寺院世界 汇集

净宗学院| http://new.pllc.cn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http://www.amtbhk.com

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http://www.amtb.tw

华藏卫星电视台| http://www.hwazan.org/web/

圣贤教育全球同学网| http://sxjyqqw.org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目录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