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然:做模拟芯片如同酿造茅台
全志CTO丁然表示,伴随兼并整合,国际巨头持续增强竞争壁垒。相比之下,中国模拟芯片公司力量分散,占模拟市场总盘面偏低,自给率远不到10%,“中国模拟IC,没有巨头。”
文 | 王树一
如果说数字芯片市场的比拼像集团军级别的正面作战,那么模拟芯片市场则更像游击战和运动战。模拟芯片种类繁多,应用分散,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各有特色,模拟公司觅得一片生存空间并不难,但做大做强就不容易。
模拟芯片市场发展趋势
据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统计,2016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478亿美元,占半导体全行业销售额14%左右。模拟芯片数字化趋势已持续三十多年,如今该市场挑战与机遇共存。“收音机、电视机和手机,一开始都是模拟式,后来都变成数字的,为什么?因为被数字化取代了。”全志副总裁兼CTO丁然认为,模拟电路数字化与数模混合技术发展,使得很多独立模拟芯片被做为一个功能模块集成到系统芯片中,“数字化无法取代的,就留了下来,也就是目前全行业这14%的份额。”
模拟数字化过程依然持续,但模拟芯片市场并未失去生机。首先,高压、大功率技术本身难以数字化,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发展成为高压大功率市场增长的直接驱动力;其次,行业应用发展对性能要求更高,为系统应用定制化芯片越来越多,高性能与高可靠性模拟芯片、小型化超低功耗模拟芯片的需求同时增长;在需求端,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普及将催生出海量前端数据采集要求,而前端数据采集都离不开模拟芯片。
IC Insights预测,2016至2021年模拟芯片增速在半导体子类别中排名第二,年增长5%左右,仅次于存储器增速。实际上,模拟芯片的利润率也不低,CapIQ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运营利润率全球前二十半导体公司名单中,模拟厂商数量最多,达到了7家。
中国模拟IC现状
从地区分布来看,美国、欧洲和日本公司在模拟市场居于主导地位,国际巨头掌握绝对资源。“上规模的模拟芯片需要工艺与技术结合,这两者多集中在国外IDM(整合器件制造商),国内模拟厂商以设计公司为主,缺少工艺方面支持。” 丁然表示,伴随兼并整合,国际巨头持续增强竞争壁垒。相比之下,中国模拟芯片公司力量分散,占模拟市场总盘面偏低,自给率远不到10%,“中国模拟IC,没有巨头。”
同时,国内模拟芯片产业的差距还体现在人才与市场环境等方面。模拟芯片开发对于经验积累要求较高,但国内模拟公司研发投入普遍偏低,再加上新经济领域对人才的分流作用,导致国内模拟芯片专业人才匮乏。“据不完全统计,有产出的国内模拟芯片设计人员数量不超过5000。”
研发投入低的结果是国内模拟芯片多数分布在低端市场,只能拼价格,“很多产品的价格是一美分一美分去谈”。积累不足也导致绝大多数国内模拟芯片公司产品线过窄,覆盖市场宽度不够,抗风险能力较差,而“TI(德州仪器)一家就有一万多种模拟芯片”。
中国模拟IC发展策略
虽然中国模拟IC产业还比较弱小,但丁然认为,虽不像手机、电视等芯片产业那么明显,模拟芯片产业东移趋势却也已经形成,中国大陆模拟IC设计公司市占比逐年上升,而中国市场需求旺盛,全球超过一半的模拟芯片在中国销售,再加上国家日益重视半导体产业,因此中国模拟芯片产业发展机会大于挑战。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如何改善当前低端、分散、落后的市场定位?丁然给出四条见解。首先,瞄准细分市场,实现进口替代,由于自给率低,目前进口替代需求巨大,而欧美日厂商主导的细分市场利润率都还不错;其次,关注新兴产业和应用,从新应用中去挖掘机会,从而将产品定位在高性能与高附加值;第三,深入挖掘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成本性能最优的深度定制解决方案,从而避免被简单替换的风险;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模拟芯片企业应注重长期积累,大力培养模拟人才,通过创新突破技术壁垒。
“人工智能的兴起,以及人机交互的变革,会引发模拟器件需求猛增,”展望未来,丁然信心十足,“未来十年,中国大陆可能产生至少两家世界级模拟器件公司,中国模拟产业或将拥有10万人才大军。”人才培育应领先于产业发展,在需要经验积累的模拟产业尤其如此。“模拟产业有点像酱香型白酒酿造,比如茅台。酱香白酒最起码需要一年发酵生产,三至五年储存,才能逐渐温润。时间多少钱都买不来,‘发酵’和‘窖藏’过程无法越过,”丁然最后再次强调人才与经验积累的重要性,“单靠资本,催生不出世界级模拟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