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提高新媒体运营能力的方法大揭密!VR淘汰新媒体你该怎么办?

2016-04-05 运营公举小磊磊

点击题目下方运营公举小磊磊关注,中国最懂新媒体运营及变现+自媒体运营及变现的人之一


方法放在了最下面,全文3000字,慢慢讲......

2015年上半年开始,小公举帮上家做号,去年一共做了50余次互推。

这种免费推广的方式想必大家都比较清楚了,简单的讲就是:互相推荐双方的公众号,让对方的粉丝关注自己的公众号。


互推的流程:

1.寻找帐号→2.合作联系→3.数据对比→4.拟定方案→5.确定内容→6.发布推送→7.效果监测


但是当时我就在想,互推这种形式会不会被淘汰?

结果没到3个月,我发现不管是大号小号都在做互推,基本属于烂大街的模式了。

以前做一次能涨1000粉,到后来做一次只能涨200粉了,至于现在,恐怕效果和发篇普通的文章没什么区别了。

也就是说市场被搅乱了,这种方式被淘汰了。


为什么一开头要说这事?

因为这件事让我特别特别恐慌!!


你想啊,你用某种方式,花费了大量时间,重复工作某件事,但这种方式最后却被社会淘汰了,你积累的经验瞬间被清零,因为不管用了啊......

这么一来已经不是蛋疼了,而是能不能吃上饭,养家糊口了......


这让我联想到社会的发展规律:灯泡代替了灯笼、手机代替了手电筒、收割机代替了镰刀、互联网免费代替付费......


1

新媒体——淘汰

有两个生动的故事:


故事1:

农民使用镰刀耕耘,他们可能知道速度越快,镰刀越锋利,收获就越大。所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劳作能力,提升臂力,提高使用镰刀的能力。

但是有一天,收割机出现了!

它的速度,力量,能力比镰刀强太多了,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这时候农民再厉害也比不过收割机,农民可能就被淘汰(非歧视)。这里面的原理其实还是一样的,但工具升级了。


故事2:

工厂生产手电筒,厂长可能知道它的亮度越亮,续航越久,体积越小,就越适合普通人使用,销量肯定越好,就不断的优化机器。

但是有一天,手机出现了!

手机的手电筒代替了常用手电筒,因为我们不会随身携带手电筒,但会随身携带手机,死磕在机器上是死路一条。这里面的原理其实还是一样的,但工具的形态彻底变掉了。


上述两个例子,主人公并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因为技术升级了,淘汰了主人公。

小公举觉得这类人应该挺憋屈的,老老实实干活却被淘汰了。

实际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洞悉事物的本质,才被新技术淘汰了,这种洞悉本质的能力不仅仅是思维,它是一种根本性的信息,称之为——信息源


在地球漫长的人类发展史里,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其中一个就是信息源。

显然在我们余下的几十年里也不会突然发生变化,只要你掌握了信息源,就不会被社会淘汰。

做新媒体,同样如此,下文会说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6年出版的《文献术语》将信息源定义为:

个人为满足其信息需要而获得信息的来源,称为“信息源”。一切产生、生产、贮存、加工、传播信息的源泉都可以看作是信息源。


2

新媒体——信息源

信息源在新媒体运营中更加具有重要性,因为新媒体运营者一般分两种:

1、抱有明确目的去运营公众号(帮公司运营的,推广产品的,卖货的等)

2、兴趣推动自己运营公众号(作家、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喜欢创作的等)


不管你是哪种新媒体运营,你都得编辑文章,搞创作,你要生产信息,修改信息,你需要信息,你的粉丝也需要信息,你自己就是个信息源,这全是围绕着信息源在忙活......


下面两段会解释的更清楚......


信息源按传播形式来划分,有三种:

口传信息源、文献信息源和汉密哈顿实物信息源。

1、口传信息源存在于人脑的记忆中,人们通过交流、讨论、报告会的方式交流传播

2、实物信息源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品中,人们可通过实践、实验、采集、参观等方式交流传播

3、文献信息源存在于文献中,人们可以通过阅读、视听学习等方式交流传播。(包括印刷型信息源和电子信息源等)


按加工和集约程度来划分,又有四种:

一次信息源:直接来自作者的原创的,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信息

二次信息源:感知信息源,从一次信息源中加工处理提取的信息

三次信息源:再生信息源或工具书(百科全书,辞典,手册,年鉴)

四次信息源:图书馆、档案馆、数据库、博物馆。


虚拟现实会改变信息的传播方式,它会改变新媒体,但不会改变信息源!


这些东西非常复杂,小公举简单讲解一下:

VR、AR、MR会革新互联网,那么现在所有的入口都会升级,从二维空间升级到三维空间,再从三维空间升级到更高维度空间。


入口是说我们现在上网是用手机、浏览器、无线等等,以后上网虚拟现实会革新这些入口。

接着不一定在电脑上创作,在空气中生成虚拟屏幕,在虚拟屏幕上创作,这些东西是在不断升级的,它也符合科技的发展规律。


所以现在那些做辅助工具的,例如H5页面、第三方推广。3年都用不到,顶多剩一两家最牛逼的,其他全部会被淘汰。


因为技术永远都在升级,不断被革新。而信息源是核心内容,工具和技术推动它们发展,之后再升级再革新。


例如:作家可以用笔写作,用电脑写作,用手机写作,用虚拟现实写作。

技术工具永远都在变,但信息源不会变,所以只要掌握原理,就不会被淘汰。


在小公举看来:

运营公众号也是,做原创内容,写出好文章,你自己就是个信息源,并且不断的升级锻炼,不断的提高自我价值。

就算微信被革新了,也有自保的资本嘛。



反观现在被革新的东西/行业/人,大多重度依赖了这些工具/体制/软件等,却不从本质上思考事物的发展规律,真替他们感到桑心......


3

新媒体运营思维——三问

在新媒体运营这个方面,有个真实案例考证了这一点:

小公举去年运营哈哈儿童网,做了50次互推,绝不仅仅重复工作,直接涨了七八万粉丝那么简单!

我所有的互推效果,都比其他参与互推的帐号好。

当时我涨了2000粉,其他帐号只能涨1500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因为我在文案上,动了些手脚......

图一:



图二:



图一是我的推荐语,图二是其他帐号的推荐语,你一眼就会发现我的文案比对方好很多。

NO!NO!NO!事实上远没那么简单!


不仅仅是我的文案解决了90%目标用户的刚性需求,因为我找到了——源点

我对目标用户需要的信息,进行了再加工,我将自己定义成了——信息源


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用户对于信息是越来越疲惫的。

那么每次互推的文案,都要不断升级优化。以确保任何时期,用户都需要新鲜信息,愿意看我的文章。


作为一名新媒体运营,要根本性的解决公众号运营,涨粉,推广的问题,其实没有什么捷径(/ □ \)


要坚定不移的重复同一种工作,想必你应该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例如小公举:你真以为干货是那么好写的吗?还不肯转发!

小公举小学看了数百本南派+北派+鬼派武侠小说,初中看了几十本漫画,高中看了近1亿字的网络小说,光浦东图书馆就去了几十次。

写了200首诗,写了近10万字的玄幻小说,小学五年级开始打红警,传奇,魔域,DNF,炫舞,QQ空间数十万访问量。

毕业后干了四年运营,这次我特么终于成为一名自由撰稿人了!!!(我的梦想可是成为一名作家!虽然不是玄幻作家......)


但是!这绝不代表你做一万小时就会成为行业专家!

因为绝大多数人,工作都不从本质上思考问题,而是机械化的工作!

如何确保重复工作都是有意义的呢?如何确保这个价值在不断放大呢?如何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呢?


可以用到小公举自创的新媒体运营思维——三问

1、我从哪里来?

2、我是谁?

3、我要到哪里去?


例如取文章标题:

1、我为什么要取这个标题?

接着会思考到:现在这个标题和别人的标题有什么区别?能不能甩同行一条街?有没有更好的标题来选择?粉丝会不会排斥这个标题?


2、这个标题主旨是什么?

接着会思考到:这个标题想表达什么意思?这个标题有没有歧义?这个标题三观是否符合民心?这个标题能不能在追热点的同时,又能正确传递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


3、这个标题能产生什么效果?

接着会思考到:这个标题能不能让50%的粉丝打开?能不能让其中10%的粉丝分享?能不能引起现象级传播?


通常取一个还不错的标题,时间是10分钟左右。


围绕这个思维做运营,不断的重复工作后。

你会发现钻研得越来越深,自己的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运营能力也不断在提高。


同时做新媒体运营始终要围绕一条真理:埋头苦干,耐心学习,发现细节,认真做事!

回复数字【1】  阅读小公举最经典的新媒体运营&公众号运营原创文章 

1. 新媒体!是我们这些草根翻身赚大钱的巨大机遇!!!

2. 新媒体运营的出路在哪?别逗了,这才刚刚开始呢!

3. 做新媒体运营,方法与执行到底哪个重要?值得深思!

4. 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干货,仍然做不好新媒体运营?

5. 做100万粉丝都没用!这才是企业新媒体运营+变现的顶级方法!

6. 运营公众号不懂这三点!你做再多的10万+都是白忙活!

7. 99%的运营都没做好公众号定位!涨粉慢,掉粉快的核心原因!

8. 运营公众号必须搞懂:自媒体、平台号、垂直及细分号的定位!

关注小公举,向后台回复提问

提出你做新媒体时遇到的问题

小公举每天会筛选出6个来回答,放在第二天的“你问磊答”专栏

长按二维码图片,识别关注↓↓↓


关于:运营公举小磊磊(gongjulei)

集运营+策划+推广+变现等本领于一身的93年巨蟹男

征战上海互联网教育界4年

3年新媒体运营

0预算打造过45万微信粉丝矩阵

微信渠道操盘过千万元营收的B2C项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热门文章:深度解读:新媒体平台究竟哪家强!新媒体运营者路在何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