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岛主TALK | 陈金章:秉承师德 薪火相传

G仔 广州海珠发布 2021-06-01
今天G仔要对话的这位岛主,19岁师从关山月和黎雄才两位近代岭南画派的领军人物,深得其创作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亦是继两位之后,登上中国美术馆中庭展出的第三位岭南画家;他从事山水画教学近半个世纪,为国家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艺术人才,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他驰骋画坛数十载,90岁高龄仍坚持创作,是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他就是陈金章。


  

陈金章代表作《龙腾虎跃》 2006年


早上九点的海珠区昌岗东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众学子迈着匆匆的步伐踏进广州美术学院。与闹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位于校园僻静处的一幢教师宿舍。这儿,正是陈金章的家。



陈金章家门外种满了植物,桂花飘香、油杉葱郁。已过九旬的他在家门边等着我们,第一次见到陈老,满头银发和慈祥的笑意,让人内心倍感亲切。





陈金章,1929年出生于广东化州,年少时无意中阅读到《乾隆皇帝游江南》一书,受书中精美图画的启蒙,自此便爱上了画画,一发不可收拾。


1947年,19岁的他高中毕业后考入高剑父担任校长的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画画,在这里,陈金章遇上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恩师——关山月和黎雄才大师。


两位大师发现了他在国画上与众不同的天赋,便邀请他加入国画系学习国画。受两位恩师的启蒙,陈金章正式开启了国画的学习生涯。


陈金章(右)与恩师黎雄才(左)


解放后,他进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继续深造,接受了全面、系统的苏式美术课程训练。1956年,品学兼优的陈金章以“全优生”的身份,在中南美专绘画系毕业并留校任教。


期间,他的毕业作品《长江的黎明》还获得了当年中南五省美展的一等奖。“那个时候奖金有八十块咧!当时物价很低,一毛钱可以买三个鸡蛋了。”回忆起当时得奖的喜悦,陈老依旧历历在目。



两年后,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南迁至海珠区,并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当时,关山月为第一任国画系主任,陈金章便追随恩师来到美院教学,一留便是六十多年,从此与海珠区结下深厚的情结。

 



“黎雄才和关山月老师教导我国画超过了半个世纪,高山仰止,如何越过?我下大决心,要到生活中去。”陈老感悟道。


与陈老交谈过程中,他提到最多的一个词,便是“生活”。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陈老便选择了一条“写生创作”的艺术道路,他主张创作要深入到当地生活去,作品才会有灵魂有内涵。


为了让我们更好理解写生对创作的意义,陈老从里屋翻出了他的画册《山河颂——陈金章作品集》,为我们介绍他的得意之作。


创作于2004年的《报春图》,描绘的是广东的木棉。当时,陈金章跑遍各地观察木棉的生长状态,在创作过程中,他特意将木棉的生长环境回归于原始森林中,以木棉肆意、粗犷、昂扬的姿态象征着广东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迎来时代的春天。

 

《报春图》 2004年


另外一幅作品《南方的森林》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时候,我带学生们到海南岛去,住了59天,期间有人想走,我就不走。我觉得自己还需要补课。补什么课?我们要了解亚热带森林究竟是怎样的,霸王岭、尖峰岭呈现了何等面貌。风雨千年,长大成树,你看了不会不感动。”


《南方的森林》2006年


为了获取创作灵感,陈老带领学生不远千里外出写生,长江、黄山、泰山、庐山、延安、桂林……祖国的名山大川壮丽山河,遍布他与学生的足迹。


陈金章带领学生外出写生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学生培养出一个特殊的习惯——绝不带相机。面对眼前的壮阔美景,他选择用手中的笔和纸记录下来:“不能用相机,而是需要用自己的双眼,用心认真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把祖国河山风光映在脑子里,刻在心里”。



 

提到恩师对自己的影响,陈金章十分感慨:“我跟随关山月、黎雄才两位恩师学习国画多年,从创作思想到为人处世,从作画技巧到育人理念都深受他们的影响。”

 

陈金章(右)与恩师关山月(左)


原来,关山月和黎雄才大师在教学中一再强调要先做人后做事,人品好才能画品好,而这一理念,也深深影响到陈金章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看重学生是否拥有绘画天赋,人品的好坏也是他最在意的一点。


让人感动的是,陈老曾为了挑选称心的人才,不辞劳苦穿州过省。“作为一个老师,眼光十分重要。过去为了挑选一批优秀的学生,我会跑到学生的家乡,像湖南、江西等地,向他的家人、邻居广泛地征求意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品德及成长环境。”


陈老强调,画画和做人道理是相通的,品质的优劣从不靠自己去判断,只有获得群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德才兼备。




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后,如何引导学生将岭南画派的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陈金章更是有一套独特的准则:“如果学生的创作风格像我,那我就是一个失败的老师”。



尽管被视为岭南画派的第三代传人,他却不鼓励将创作局限在岭南画派的圈子里。在陈老看来,岭南画派只是一种精神:前辈们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峰,继承者应该发挥他们的创造力,而不应拘泥在前人的技法里面。


数十年的教学生涯中,陈金章培养出陈永锵、周彦生、李劲堃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为国家培育出骨干人才更是不计其数。1989年,陈金章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5年,他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


 


海珠区作为岭南画派的发源地,陈金章在这里生活和教学了大半辈子。白驹过隙,一回首,已是整整62个春秋。



“我人生中的大半部分时间都在海珠区度过”提到海珠区,陈老更是赞不绝口:“海珠区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里给我感觉很舒服,很有艺术氛围和气息。”


几年前,陈老曾有机会到海珠湿地与海珠湖参观,生态美景给了他很大的创作灵感,而创作一幅以海珠湖为主题的作品更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取材自珠江美景的《珠江春晓》 2003年


大半个世纪的不辍耕耘,让陈金章名扬海内外,他的作品先后多次参加海内外美展,数件作品被多个博物馆收藏,“那些好的作品,都在我手上,谁让我卖给他,我都不卖。这批作品,我要捐给国家的!“他坚定地跟我们说道。


陈金章在开幕式上致答谢辞


其实早在今年一月,“山河颂——陈金章山水作品展”在位于海珠的广州美术学院岭南馆举行时,陈金章就将积蓄十余年的100件写生佳作全数捐献给广州美术学院。“现在美院的学生需要有所借鉴。”他如是解释捐献画作的意义。




如今,90高龄的陈金章仍坚持作画,为了在创作中能画出精细的笔触,他坚持练习单杠锻炼手臂力量,为了锻炼视力与耐心,他每天保持观察事物的习惯。


环顾一下陈老的画室,这里的一切,都沉淀着岁月。堆在案头上的书籍有着数次翻阅的痕迹,每支笔杆被他数十年如一日作画的手指握出光泽来,画案画墙上落满星点斑驳的墨迹……
 


物品似乎都是旧的,随意地存在着,低调,内敛,质朴。但陈老的灵感却是新的,创作激情是热乎的,投身艺术的初心依旧未改。“我今年90岁了,手还是很定,眼睛看得也很清楚,还能坚持画画,是很幸运的!我给你们看看我最新的一幅画吧!”


 

说罢,陈金章迫不及待地为我们展示了《阳朔风光》,这是他去年前往阳朔写生,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完成的:“这幅画有很多细节的,人物好像蚂蚁一样小,游船的、乘船的、喝茶的……很仔细的!”,当摄影师将镜头缓缓拉近画作,栩栩如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在场之人无不为之称奇赞叹。

 

也正是凭着这份对河山的热爱、对传统的执着和对技艺的精益求精,在大半生的艺术生涯中,陈老通过独有的“精细笔墨”和“慢功夫”,实现了沉稳和空灵、严谨和率性的矛盾统一,给人以不同凡响的感受。


陈金章为海珠发布题字 祝福海珠发布越办越好



 G仔手记:

作为岭南画派的引路人,陈金章先生倾注一生专注艺术教学,为学生铺设成长的道路。他的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广东山水画创作的一个标杆,他的治学态度和艺术精神同样值得后辈去学习。


采访结束后,已接近中午,阳光正好。陈金章先生依旧在门口边目送我们离开,还是那间掩映在盆花之中的旧画室,还是那片隐藏在闹市中的幽静小花园,只是我们和来时的心境早已不同。秉承师德,薪火相传,先生一定也这样目送过很多他的学生拥抱社会、投身艺术吧。缕缕阳光透过枝叶的罅隙,投射在他满头银发和慈祥的笑脸上,明媚又温暖,也映射出他背后那辉煌而又深刻的山水人生。




最后,G仔为大家献上陈金章先生

新出炉的作品《阳朔风光》

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横屏观看效果更佳)






编辑 | 何颖瑜、冯嘉琦

责编 | 吴美美、晓东南部分图片来源 | 雅昌艺术家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