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江路碧道新建成!海珠要打造环岛碧道!还有治水好消息


@海珠街坊
又有新碧道可逛了!




位于海珠区琶洲会展中心区域的阅江路碧道示范段首期工程完工献礼建党99周年



蓝天白云、绿草茵茵,珠江边上还有橘黄色的慢跑道……海珠区阅江路示范段一期工程,以“阅江汇客·都市生活”为理念,推动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等“五道”无障碍贯通,打造观光休闲靓丽风景。




打造产城融合的创新碧道


释放“碧道经济效应”


按照“大环岛+小环岛”“环岛+湿地”的思路,推动环岛碧道串联起孙中山大元帅府、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洲头咀抗英纪念碑、志愿者公园、邓世昌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景点,今年内实现20公里无障碍贯通。


图/羊城派


推动在环岛碧道建设党群服务驿站,采取“党建引领、社会运作、群众参与”共享互助模式,逐步实现“每一个驿站就是一面党旗,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党群阵地”。推动湿地碧道和环岛碧道互联互通,今年内将建成湿地联通碧道9.7公里,实现水清岸绿、串珠成线,为市民提供在城市和绿地间穿行、珠江和湿地间漫步的自由空间。



阅江路在“绿道升级碧道”过程中,还将原本阅江路临江公园内的亲水平台进行改造。在靠近琶洲会展中心的一处亲水平台,这里新建带有看台功能的座位式楼梯可供市民游客在江边乘凉或举办小型音乐会。


该亲水平台还设有“理想水生活”展板,将海珠区大元帅府、黄埔古港、琶洲塔、赤岗塔等临江古迹刻在展板上,并配上介绍文字。市民游客到此便可了解广州市海珠区伴水而生的文化古迹。



围绕海绵城市体系建设


打造自然天成的生态碧道


由于阅江路琶洲会展中心段,原本就有临江公园,公园内原有树木被完全保留,重铺的慢跑道和骑行道在保留后的大树间穿梭。在多棵大树下,施工方均设有座椅,让炎炎夏日市民游客到此游览时,也有遮阴之地、乘凉之处。



“重铺后的草皮,可起到‘海绵城市’作用。”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阅江路碧道建设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引领,在碧道建设中引入全新排水设计,实现雨水收集于草沟内,然后再渗透到地下的集水路径,希望最大限度缓解城市暴雨积水问题。


另外,碧道建设中还引入全新的排水设计,实现所有雨水先收集于草沟、雨水花园,再通过渗井渗管净化渗透到地下,推动城市暴雨积水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通过利用绿色草毯将会展中心、有轨电车与珠水缝合、延伸,打破道路与铁轨阻隔,打造生活、生产和生态一体化空间。




原有绿道升级改造而来


阅江路碧道集“五道”于一体

阅江路碧道的建设范围,大致为阅江路琶洲会展中心段机动车道与江边之间区域。该区域原本就分布有公园和绿道系统。



“我们对原有绿道设施进行提升,并新增一些功能,使改造而成的阅江路碧道既可满足各级河长巡河需要,也能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游览需求。”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阅江路碧道基本保留了原有临江公园的步道,使其成为碧道系统中的漫步道。


叠加原本天然存在的珠江水道,该段碧道集“水道、漫步道、慢跑道、骑行道、有轨电车道”于一体,市民和游客可通过搭乘珠江渡轮、步行、缓跑、骑自行车车、搭乘有轨电车等途径游览阅江路碧道。由于那里集齐“五道”于一体,阅江路碧道也是广州现有碧道中功能最齐全的碧道。



海珠区以珠江治理水文化为依托,以海丝文化为主线,以岭南文化为背景,以会展文化为特色,保护好利用好沿线自然文化景观,展示广州千载商埠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城市经典魅力。


目前,海珠区着力在珠江前、后航道滨水带高标准高品质打造环岛碧道以河为轴、以水为魂、以碧道建设为抓手,实现水清岸绿、串珠成链,促进治水治产治城相融合。



▲海珠区琶洲北涌


而就在6月海珠区治水能力再上新台阶。广州排水公司南区运营分公司在海珠童悦路设立排水设施养护基地,为海珠污水系统提质增效、合流渠箱清污分流等排水管理工作注入新的动能,进一步提高预防和应对海珠区排水防汛抢险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公共排水设施运营维护管理体系。





编辑 | 蔡芷涵、田心君

摄影 | 文森蓝

责编 | 吴美美、晓东南来源 | 广州水务、海珠区水务局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